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16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底部铰链有多块开合式的插片;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多块插片开合的多个推拉杆,所述多个推拉杆与所述多块插片一一铰链,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上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闭合,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构成用于插入土壤的锥形结构,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下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张开,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供所述内壳中的幼苗通过的通道口。通过锥形结构插入土壤以形成栽种幼苗的苗坑,通过内壳向苗坑内投放幼苗完成栽种,栽种效率高,且减少了弯腰动作,避免费力伤腰的问题,并能降低插片被卡住的风险,运行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
本技术属于农业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
技术介绍
西瓜为大家喜爱的水果。种植时,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旱地5年以内、水田3年以内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栽种;瓜田要三沟配套,做到雨止田干、土松墒面平。基肥以优质有机肥和饼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70%,氮、磷、钾要搭配合理,微肥按缺素情况分别底施或喷施。施肥量因土壤肥力情况和栽培品种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块,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45%硝硫基或硫酸钾型控释肥60-80千克,勿施含氯肥料。小果型西瓜和嫁接栽培的西瓜可少施20%肥料。采用高畦栽植,宽畦4-4.5米,窄畦2.0-2.5米。宽畦可在畦两侧定植,瓜蔓对爬,也可在中间定植瓜蔓两面爬,窄畦在一侧定植瓜蔓单面爬。现有的栽种方式多是瓜农用铲或锹挖坑栽种,一是效率低,另一方面是需要瓜农弯腰操作,费力伤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底部铰链有多块开合式的插片;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多块插片开合的多个推拉杆,所述多个推拉杆与所述多块插片一一铰链,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上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闭合,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构成用于插入土壤的锥形结构,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下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张开,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供所述内壳中的幼苗通过的通道口。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插苗器还包括:推拉环,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并套在所述内壳外,其中,所述多个推拉杆的顶部均与所述推拉环的底面固定连接;推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其中,所述推杆的底端与所述推拉环的顶面铰链;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块上设有供所述推杆通过的通孔;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拉环和所述支撑块相连,其中,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推杆外。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插苗器还包括:转动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空间的顶部,其中,所述转动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推杆的顶端铰链;转轴,固定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空间的顶部;转动套,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其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上;转动把手,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上;其中,所述外壳的顶部两侧设有供所述转动把手活动的开口。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两侧还设有助力把手,所述助力把手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把手的端部适配的凹槽,所述转动把手位于所述助力把手的下方。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片设有六块,相应地,所述推拉杆设有六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稳定运行的插苗器,通过在外壳的底部形成锥形结构插入土壤以形成栽种幼苗的苗坑,锥形结构由插片的开合来形成,插片的开合直接由推拉杆控制,避免传统方式将插片卡住的问题,运行更稳定;通过内壳向苗坑内投放根部带有土壤块的幼苗,向上提起整个结构后,苗坑周围的土壤将幼苗根部的土壤块掩埋,完成幼苗的栽种,整个过程无须挖苗坑,也无须人工将苗坑周围的土壤推入苗坑中以掩埋幼苗的根部,栽种效率高,且减少了弯腰动作,避免费力伤腰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稳定运行的插苗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稳定运行的插苗器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通过控制环控制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包括外壳1和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内壳2,所述外壳1的底部铰链有多块开合式的插片3;所述外壳1和内壳2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多块插片3开合的多个推拉杆4,所述多个推拉杆4与所述多块插片3一一铰链,所述多个推拉杆4向上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3闭合,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构成用于插入土壤的锥形结构5,所述多个推拉杆4向下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3张开,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形成供所述内壳2中的幼苗通过的通道口。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该插苗器还包括:推拉环6,位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并套在所述内壳2外,其中,所述多个推拉杆4的顶部均与所述推拉环6的底面固定连接;推杆7,位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其中,所述推杆7的底端与所述推拉环6的顶面铰链;支撑块8,固定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块8上设有供所述推杆7通过的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大于推杆7的直径,以供推杆7有左右活动的空间;弹簧9,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拉环6和所述支撑块8相连,其中,所述弹簧9套在所述推杆7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该插苗器还包括:转动杆10,位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空间的顶部,其中,所述转动杆10的自由端与所述推杆7的顶端铰链;转轴11,固定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空间的顶部;转动套12,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11上,其中,所述转动杆1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12上;转动把手13,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12上;其中,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设有供所述转动把手13活动的开口。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还设有助力把手14,所述助力把手14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把手13的端部适配的凹槽15,所述转动把手13位于所述助力把手14的下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壳2同轴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片3设有六块,相应地,所述推拉杆4设有六根。其工作原理如下:不使用的情况下,弹簧9处于收紧状态,使得插片3处于闭合状态形成所述的锥形结构5,在此状态下,将根部带有土壤块的幼苗从内壳2的顶部投入,在重力作用下,幼苗落入内壳2的底部并被锥形结构5截住,接着通过助力把手14使力以锥形结构5为尖端向土壤中插入,直至整个锥形结构5以及外壳1的底部进入土壤中,即在土壤中形成栽种作物的苗坑,接着,将转动把手13握住直至转动把手13的端部卡在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底部铰链有多块开合式的插片;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多块插片开合的多个推拉杆,所述多个推拉杆与所述多块插片一一铰链,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上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闭合,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构成用于插入土壤的锥形结构,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下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张开,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供所述内壳中的幼苗通过的通道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运行的插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底部铰链有多块开合式的插片;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多块插片开合的多个推拉杆,所述多个推拉杆与所述多块插片一一铰链,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上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闭合,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构成用于插入土壤的锥形结构,所述多个推拉杆向下移动时使得所述多块插片张开,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供所述内壳中的幼苗通过的通道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运行的插苗器,其特征在于,该插苗器还包括:
推拉环,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并套在所述内壳外,其中,所述多个推拉杆的顶部均与所述推拉环的底面固定连接;
推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其中,所述推杆的底端与所述推拉环的顶面铰链;
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块上设有供所述推杆通过的通孔;
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拉环和所述支撑块相连,其中,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推杆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根焕
申请(专利权)人:文县新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