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303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4
本申请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所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充电线圈、热交换部和循环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设备承载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投影位于所述设备承载区内;所述支架内设置有第一流通通道,所述热交换部内设置有第二流通通道,所述循环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组成环状通道,所述环状通道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所述热交换部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的热交换介质进行降温。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中存在无线充电线圈发热而导致充电效率较低、设备易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
本申请属于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无线充电技术具备安全、便捷等优势,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目前,在无线充电时,伴随着电能的转换,会有部分能量以热量形式耗散,会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发热,而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则容易处于高热状态,由此可见,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不仅充电效率较低,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能够解决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中的充电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支架、第一充电线圈、热交换部和循环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设备承载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投影位于所述设备承载区内;所述支架内设置有第一流通通道,所述热交换部内设置有第二流通通道,所述循环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组成环状通道,所述环状通道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所述热交换部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的热交换介质进行降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在其第一端面设置有设备承载区,且在垂直于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上,第一充电线圈的投影位于设备承载区内,因此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设备承载区时,无线充电装置可通过第一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循环连接组件与支架内的第一流通通道和热交换部内的第二流通通道组成了环状通道,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热交换介质可获取由支架传递来的待充电设备和第一充电线圈产生的部分热量,并流动至热交换部而在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二流通通道内的热交换介质进行降温。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无疑能够避免待充电设备和第一充电线圈处于过热状态,进而可提升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效率和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关于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关于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支架、110-承载部、111-设备承载区、112-第一流通子通道、113-外延支臂、120-支撑部、121-第二流通子通道、200-第一充电线圈、300-热交换部、310-第二流通通道、320-散热鳍片、400-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用于为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有多种类型,例如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桩等,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架100、第一充电线圈200、热交换部300和循环连接组件。其中,支架100是无线充电装置的基础构件,第一充电线圈200设置于支架100,支架100为第一充电线圈200提供了安装支撑基础。第一充电线圈200是无线充电装置的功能构件,应理解的是,待充电设备中具有第二充电线圈,第一充电线圈200可与第二充电线圈进行配合,而实现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采用电磁感应模式,具体地,即在发射端线圈输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接收端线圈会形成一定的电流,从而将电能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支架100上的第一充电线圈200即可为发射端线圈,而位于待充电设备中的第二充电线圈相应为接收端线圈。在工作时,需要对第一充电线圈200进行供电,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能够顺利实现无线供电,因此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通常还包括有供电模组,第一充电线圈200与供电模组电连接,通过供电模组对第一充电线圈200进行供电。本实施例未限制供电模组的具体类型,通常情况下,供电模组为可充放电的蓄电池模组,其也可以为外部电源。本实施例的支架100还为待充电设备提供安装支撑基础,具体地,支架100具有第一端面,第一端面设置有设备承载区111,设备承载区111即是指专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空间区域;为了提升待充电设备放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备承载区111可以包括开设于第一端面的容置槽,待充电设备可固定安置在该容置槽内。如前所述,通过无线充电装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第一充电线圈200需要与第二充电线圈产生电磁感应,因此第一充电线圈200和第二充电线圈需要在相互感应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上,第一充电线圈200的投影位于设备承载区111内,如此设置下,设备承载区111即位于第一充电线圈200的感应范围内,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设备承载区111后,待充电设备的第二充电线圈必然处于第一充电线圈200的感应范围内,进而可实现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为了避免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在使用时,第一充电线圈200和第二充电线圈之间存在电磁屏蔽而无法产生感应,因此支架100在第一充电线圈200和设备承载区111之间的部分通常设置为绝缘结构件。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支架100内设置有第一流通通道,热交换部300内设置有第二流通通道310,循环连接组件与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310组成环状通道,环状通道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热交换介质可在环状通道内进行循环流动。热交换部300用于对通过第二流通通道310的热交换介质进行降温,应理解的是,当热交换介质流动至第二流通通道310时,热交换介质可与热交换部300进行热交换,热交换部300可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如此就能够把热交换介质的热量散失至空气中,进而达到降温的作用。具体而言,当使用本实施例的无限充电装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伴随着电能的转换,会有部分能量以热量形式耗散,第一充电线圈200和待充电设备的温度都会上升,二者的热量会传递给支架100,支架100又把热量传递给热交换介质,在此过程中,热交换介质将第一充电线圈200和待充电设备的热量吸收后,可对第一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架(100)、第一充电线圈(200)、热交换部(300)和循环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200)设置于所述支架(100),所述支架(100)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设备承载区(11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充电线圈(200)的投影位于所述设备承载区(111)内;/n所述支架(100)内设置有第一流通通道,所述热交换部(300)内设置有第二流通通道(310),所述循环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310)组成环状通道,所述环状通道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所述热交换部(300)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流通通道(310)的热交换介质进行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架(100)、第一充电线圈(200)、热交换部(300)和循环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充电线圈(200)设置于所述支架(100),所述支架(100)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设备承载区(11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充电线圈(200)的投影位于所述设备承载区(111)内;
所述支架(100)内设置有第一流通通道,所述热交换部(300)内设置有第二流通通道(310),所述循环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310)组成环状通道,所述环状通道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所述热交换部(300)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流通通道(310)的热交换介质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热交换部(300)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支架(100)和所述循环连接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31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通通道(3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循环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的第二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0)包括承载部(110)和支撑部(120),所述承载部(110)倾斜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20),所述承载部(110)内设置有第一流通子通道(112),所述支撑部(120)内设置有第二流通子通道(121),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包括所述第一流通子通道(112)和所述第二流通子通道(121),所述第一流通子通道(1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310)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财辉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