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01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包括电源、具有多路输出的PSE芯片、TVS、压敏电阻MOV1‑MOV3以及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其中PSE芯片的输出对应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每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对应连接两组低压压敏导向电路,构成多路输出电路结构相同的多端口共享PSE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小通流压敏电阻把共模雷击导向有保护的3&6线对,使多个端口共享1个压敏,1个TVS,每个POE+网口用2个压敏,总体防护成本大大降低,还有利于节省PCB布线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
技术介绍
POE(PowerOverEthernet)指的是在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POE技术能在确保现有结构化布线安全的同时保证现有网络的正常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一个完整的POE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PSE,PowerSourcingEquipment)和受电端设备(PD,PoweredDevice)两部分。PSE设备是为以太网客户端设备供电的设备,同时也是整个POE以太网供电过程的管理者。而PD设备是接受供电的PSE负载,即POE系统的客户端设备,如IP电话、网络安全摄像机、AP及掌上电脑(PDA)或移动电话充电器等许多其他以太网设备(实际上,任何功率不超过13W的设备都可以从RJ45插座获取相应的电力)。两者基于IEEE802.3af标准建立有关受电端设备PD的连接情况、设备类型、功耗级别等方面的信息联系,并以此为根据PSE通过以太网向PD供电。在POE应用中,PSE是由48V电源供电的。通常,PSE会有一些与大地接地相连的共模电容。这些电容可以是离散电容,也可以是PCB板的层间电容,或两类电容的结合。由于PSE实际上并不是浮动的,因此如果没有合适的保护,加于数据连接器上的任何电压瞬态都能造成PSE组件的电压击穿。对于PSE端口电源开关晶体管来说,尤其如此。因此,PSE端口的雷击浪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具有多个端口的PSE以太网交换机上对每个端口都实施保护在成本上和PCB布线面积上是不可接受的。在POE+(PoweroverEthernetPlus的缩写,简称增强型以太网供电,是POE的升级版,标准号为IEEE802.3at)中,PSE可选1&2,3&6或4&5,7&8供电,极性自定义,但PD必须支持1&2,3&6或4&5,7&8两种方式取电,极性自适应。在POE++(标准号为IEEE802.3bt)中,1&2,3&6;4&5,7&8同时供电,4&5,7&8如同1&2,3&6一样处理。如图1所示,在POE+中,假如1&2,3&6供电,通常的做法是4&5,7&8中心抽头对地加压敏电阻。其共模防护采用两个压敏电阻,成本高,PCB布线面积大,且布线不方便。为此笔者曾申请了如图2所示的多端口共享的PSE接口防雷电路,该电路在实际项目上推广获得很好的成本节约效益。但是图2电路有一个明显的应用限制,就是普通快恢复二极管的前向峰值电流耐受能力@8/20波形时一般只有250A,超过300A则需要特殊定制快恢复二极管或指定个别厂家的器件,应用受限。通常情况下,室内网口共模雷击的要求是4kV@1.2/50us波形,1.2/50雷击信号发生源内阻2欧姆,测试时相关标准比如IEC61000-4-5规定网口8线上需要各配置有一个320或者200欧姆的串联限流电阻,即等效串联限流电阻为40欧姆或25欧姆,这样在4kV开路电压下对应的短路电流不超过148A@8/20。图2电路上该148A电流被三路分担,流过二极管的瞬态脉冲电流不超过50A,远远低于一般快恢复二极管的250A@8/20耐受能力。某些情况下假如流经快恢复二极管的8/20瞬态脉冲电流超过250A,则应用受到限制。由于某些项目网口雷击规格确认为:共模4kV,1.2/50us波形,雷击发生器内阻2欧姆,参考我们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T993,室内非屏蔽线测试时每线串联限流电阻10欧姆,由此计算出对应的网口共模短路电流,1230A@8/20,该电流较大,前面提到的(图2)二极管(250A@8/20)钳位导向保护电路应用受限,TVS和TSS也因通流问题不建议使用。为此,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防雷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端口共享的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在实施必要保护的同时,可以降低保护成本,节约PCB布线面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具有多路输出的PSE芯片、TVS、压敏电阻MOV1-MOV3以及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其中TVS为电源次级差模浪涌精细防护器件,并联在电源正、负端,电源正、负端连接PSE芯片电源输入端,为PSE芯片提供电源输入;压敏电阻MOV1一端连接电源正端,另一端接大地,为共模浪涌提供泄放通路;PSE芯片的输出对应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每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对应连接两个压敏电阻,构成多路输出电路结构相同的多端口共享PSE电路;其中任意一路的输出电路结构为:PSE芯片的输出依次经电阻R4、共模电感CMC负端线圈后连接网口隔离变压器1&2线对中心抽头以及压敏电阻MOV2一端,压敏电阻MOV2另一端分别连接共模电感CMC正端线圈输出侧、网口隔离变压器3&6线对中心抽头以及压敏电阻MOV3的一端,压敏电阻MOV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网口隔离变压器4&5非供电线对中心抽头以及网口隔离变压器7&8非供电线对中心抽头,电源依次经PSE芯片、共模电感CMC为网口隔离变压器1&2线对、3&6线对提供电能。进一步的,所述压敏电阻MOV2和MOV3为60V启动的低压压敏。更进一步的,所述压敏电阻MOV2和MOV3的通流能力为1kA@8/20。优选的,所述压敏电阻MOV1的最大冲击电流为1.2/50us波形,2+10/8阻抗下,4kV防护选择4000A及以上。优选的,所述共模电感CMC参数为电感量3.3毫亨,电流1A。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两个压敏电阻把网口隔离变压器的1&2,4&5,7&8中心抽头上的共模雷击导向对大地有保护的3&6线对,减少PSE的共模防护成本,使多个端口共享1个压敏,1个TVS,每个POE+网口用2个低压的压敏电阻,总体防护成本大大降低,还有利于节省PCB布线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多端口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图2是目前快恢复二极管导向多端口共享PSE防护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正向共模浪涌电流通路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负向共模浪涌电流通路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差模浪涌电流通路1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差模浪涌电流通路2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POE++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具有多路输出的PSE芯片、TVS、压敏电阻MOV1-MOV3以及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其中TVS为电源次级差模浪涌精细防护器件,并联在电源正、负端,电源正、负端连接PSE芯片电源输入端,为PSE芯片提供电源输入;压敏电阻MOV1一端连接电源正端,另一端接大地,为共模浪涌提供泄放通路;PSE芯片的输出对应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每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对应连接两个压敏电阻,构成多路输出电路结构相同的多端口共享PSE电路;其中任意一路的输出电路结构为:PSE芯片的输出依次经电阻R4、共模电感CMC负端线圈后连接网口隔离变压器1&2线对中心抽头以及压敏电阻MOV2一端,压敏电阻MOV2另一端分别连接共模电感CMC正端线圈输出侧、网口隔离变压器3&6线对中心抽头以及压敏电阻MOV3的一端,压敏电阻MOV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网口隔离变压器4&5非供电线对中心抽头以及网口隔离变压器7&8非供电线对中心抽头,电源依次经PSE芯片、共模电感CMC为网口隔离变压器1&2线对、3&6线对提供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端口共享的压敏电阻导向PSE接口雷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具有多路输出的PSE芯片、TVS、压敏电阻MOV1-MOV3以及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其中TVS为电源次级差模浪涌精细防护器件,并联在电源正、负端,电源正、负端连接PSE芯片电源输入端,为PSE芯片提供电源输入;压敏电阻MOV1一端连接电源正端,另一端接大地,为共模浪涌提供泄放通路;PSE芯片的输出对应多个网口隔离变压器,每个网口隔离变压器对应连接两个压敏电阻,构成多路输出电路结构相同的多端口共享PSE电路;其中任意一路的输出电路结构为:PSE芯片的输出依次经电阻R4、共模电感CMC负端线圈后连接网口隔离变压器1&2线对中心抽头以及压敏电阻MOV2一端,压敏电阻MOV2另一端分别连接共模电感CMC正端线圈输出侧、网口隔离变压器3&6线对中心抽头以及压敏电阻MOV3的一端,压敏电阻MOV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网口隔离变压器4&5非供电线对中心抽头以及网口隔离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云枝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