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871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2
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固定的上导体和下导体;所述上导体的底部通过上弹簧与中导体连接;所述下导体的中心固定上方敞口的固定槽,在固定槽内设有下弹簧,且下弹簧的下顶面与固定槽连接,上顶面与低压阻片连接;所述低压阻片的顶面与中导体连接;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引雷线,且引雷线穿过外壳后与上导体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接线端,且接线端穿过外壳后与下导体连接;在低压阻片周围的下导体上环形分布若干个高压阻片;且高压阻片的高度大于低压阻片,且低于低压阻片与下弹簧的高度总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适用于不同范围的氧化锌电阻片,实现了当遇到较大雷击时,可以实现自动切换,进而更好的保护电气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雷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
技术介绍
防雷击的装置目前常用的是防雷器。作为常用的设备,一般与电器并联接入电路。当有雷击发生时候,氧化锌的电阻片会瞬间由高电阻变成低电阻,进而让雷电引入地下。但是,任何防雷击装置都有一定的上限,即防低压雷击和高压雷击。但是,低压防雷击的电阻片对常用的电气设备却有影响。因此,为了防止意外的较大雷击将低压防雷器冲击坏后,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意外的较大雷击将低压防雷器冲击坏后,对电气设备损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内顶部固定上导体,在外壳内底部设有下导体;所述上导体的底部通过上弹簧与中导体连接;所述下导体的中心固定上方敞口的固定槽,在固定槽内设有下弹簧,且下弹簧的下顶面与固定槽连接,上顶面与低压阻片连接;所述低压阻片的顶面与中导体连接;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引雷线,且引雷线穿过外壳后与上导体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接线端,且接线端穿过外壳后与下导体连接;在低压阻片周围的下导体上环形分布若干个高压阻片;且高压阻片的高度大于低压阻片,且低于低压阻片与下弹簧的高度总和。进一步的,所述低压阻片和高压阻片的材料是氧化锌,且高压阻片承受的击穿电压大于低压阻片。进一步的,所述上弹簧实际环形波浪的异型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下弹簧是锥形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内填充导电液体。进一步的,所述引雷线呈半球形分布在外壳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通过导线与大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多个适用于不同范围的氧化锌电阻片,实现了当遇到较大雷击时,可以实现自动切换,进而更好的保护电气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上导体、12下导体、2引雷线、3上弹簧、4中导体、5低压阻片、6固定槽、7下弹簧、8高压阻片、9接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内顶部固定上导体11,在外壳1内底部设有下导体12;所述引雷线2呈半球形分布在外壳1顶部。所述上导体11的底部通过上弹簧3与中导体4连接。所述下导体12的中心固定上方敞口的固定槽6,在固定槽6内设有下弹簧7,且下弹簧7的下顶面与固定槽6连接,所述固定槽6内填充导电液体,上顶面与低压阻片5连接;所述低压阻片5的顶面与中导体4连接;所述下弹簧7是锥形弹簧。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引雷线2,且引雷线2穿过外壳1后与上导体11连接。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接线端9,且接线端9穿过外壳1后与下导体12连接。所述接线端9通过导线与大地连接。在低压阻片5周围的下导体12上环形分布若干个高压阻片8,且高压阻片8的高度大于低压阻片5,且低于低压阻片5与下弹簧7的高度总和。进一步地,所述低压阻片5和高压阻片8的材料是氧化锌,且高压阻片8承受的击穿电压大于低压阻片5。进一步地,所述上弹簧3实际环形波浪的异型弹簧。工作原理:当有雷电通过引雷线2进入外壳1后,因为雷电的电压较大,会直接通过上弹簧3进入,瞬间将低压阻片5电阻值变低,让雷电电流瞬间通过接线端9传导到大地。如果雷电的电压非常大,以至于可以将低压阻片5击穿,那么较大的电压也会瞬间将下弹簧7击坏,进而让低压阻片5的底面直接与下导体12接触,从而让中导体4与高压阻片8接触,进而实现了由低压防雷击向高压防雷击转变。同时,导电液体在低压阻片5损害后,也会被击中飞出,进而使下导体12上内充满导电液体,可以更方便雷电的快速传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内顶部固定上导体(11),在外壳(1)内底部设有下导体(12);/n所述上导体(11)的底部通过上弹簧(3)与中导体(4)连接;/n所述下导体(12)的中心固定上方敞口的固定槽(6),在固定槽(6)内设有下弹簧(7),且下弹簧(7)的下顶面与固定槽(6)连接,上顶面与低压阻片(5)连接;所述低压阻片(5)的顶面与中导体(4)连接;/n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引雷线(2),且引雷线(2)穿过外壳(1)后与上导体(11)连接;/n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接线端(9),且接线端(9)穿过外壳(1)后与下导体(12)连接;/n在低压阻片(5)周围的下导体(12)上环形分布若干个高压阻片(8);/n且高压阻片(8)的高度大于低压阻片(5),且低于低压阻片(5)与下弹簧(7)的高度总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用的防雷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内顶部固定上导体(11),在外壳(1)内底部设有下导体(12);
所述上导体(11)的底部通过上弹簧(3)与中导体(4)连接;
所述下导体(12)的中心固定上方敞口的固定槽(6),在固定槽(6)内设有下弹簧(7),且下弹簧(7)的下顶面与固定槽(6)连接,上顶面与低压阻片(5)连接;所述低压阻片(5)的顶面与中导体(4)连接;
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引雷线(2),且引雷线(2)穿过外壳(1)后与上导体(11)连接;
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接线端(9),且接线端(9)穿过外壳(1)后与下导体(12)连接;
在低压阻片(5)周围的下导体(12)上环形分布若干个高压阻片(8);
且高压阻片(8)的高度大于低压阻片(5),且低于低压阻片(5)与下弹簧(7)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素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