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00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包括升降台、电线杆、固定座、直角杆、螺母、螺杆、第一套筒、固定杆和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升降台均套装在所述电线杆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线杆固定设置,所述直角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螺母转动固定于所述直角杆内,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台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螺母与所述固定座,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内,采用此种装置,达到无级调节相邻电线杆之间线缆松弛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通信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通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利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及与电子和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子信息的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和显示的理论与技术;目前,在对高空架设的通信线路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通常将线缆之间通过电线杆进行通信搭建,相邻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通常为几千米左右,在搭建线缆时,往往需要保证线缆的松弛度适当,即保证线缆应当松弛有度,过松的话使得材料增加容易出现拉断线缆的情况,太紧的话容易因热胀冷缩的作用拉断线缆,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达到无级调节相邻电线杆之间线缆松弛度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包括升降台、电线杆、固定座、直角杆、螺母、螺杆、第一套筒、固定杆和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升降台均套装在所述电线杆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线杆固定设置,所述直角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螺母转动固定于所述直角杆内,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台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螺母与所述固定座,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内。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线杆之间设有角钢,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线杆之间通过所述角钢螺纹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线杆之间设有加强筋。进一步,所述螺杆与所述固定杆之间关于所述电线杆对称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由于螺杆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母只能在直角杆内做旋转运动,升降台又套装在电线杆上,因而此时,螺杆与螺母之间形成丝杠螺母副机构,即旋转螺母即可实现升降台的上下移动,设置第一弹簧起到平衡升降台的受力,防止升降台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当线缆搭建完成时,若发现线缆出现松弛度的问题,通过旋转螺母,从而调节线缆的松弛度,不用在重新拆建从而影响施工效率;综上,采用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能够达到无级调节相邻电线杆之间线缆松弛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升降台;11、第二套筒;111、通孔;12、阶梯轴;121、大轴;1211、一字槽;122、小轴;1221、线槽;13、第二弹簧;2、电线杆;3、固定座;4、直角杆;5、螺母;6、螺杆;7、第一套筒;8、固定杆;9、第一弹簧;10、角钢。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并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方案:本技术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包括升降台1、电线杆2、固定座3、直角杆4、螺母5、螺杆6、第一套筒7、固定杆8和第一弹簧9,所述固定座3以及所述升降台1均套装在所述电线杆2上,所述固定座3与所述电线杆2固定设置,所述直角杆4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所述螺母5转动固定于所述直角杆4内,所述螺杆6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台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螺母5与所述固定座3,所述螺杆6与所述螺母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7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所述固定杆8通过所述第一弹簧9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7内;所述升降台1的底部固定设有多个第二套筒11,所述第二套筒1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通孔111,所述第二套筒11内设有阶梯轴12,所述阶梯轴12包括大轴121与小轴122,所述大轴121与小轴122之间同轴设置,所述大轴121的顶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小轴122的底部,所述小轴122的顶部开设有线槽1221,所述大轴121与所述第二套筒1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11内设有第二弹簧13,所述小轴122与所述升降台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3相互连接;由于螺杆6与螺母5螺纹连接,螺母5只能在直角杆4内做旋转运动,升降台1又套装在电线杆2上,因而此时,螺杆6与螺母5之间形成丝杠螺母副机构,即旋转螺母5即可实现升降台1的上下移动,设置第一弹簧9起到平衡升降台1的受力,防止升降台1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当线缆搭建完成时,若发现线缆出现松弛度的问题,通过旋转螺母5,从而调节线缆的松弛度,不用在重新拆建从而影响施工效率;在使用时,首先将线缆穿过第二套筒11的一通孔111,然后在穿过线槽1221,最后通过第二套筒11的另一通孔111穿出,若需要调节线缆的松弛度时,只需旋转阶梯轴12,线缆即会缠绕在小轴122上,如此便可实现线缆的收卷,从而达到调节线缆的松弛度的目的,设置第二弹簧13起到防止阶梯轴12与第二套筒11之间出现松动,进而使得卷在小轴122上的线缆出现松动;丝杠螺母副机构起到粗调线缆松弛度的目的,由于两个电线杆2之间的间距间隔几千米,因而当其中一升降台1上升细微高度时,两个升降台1之间的线缆的长度差改变较大,而调节阶梯轴12起到微调线缆松弛度的目的,通过粗调与微调从而可以调节线缆达到最佳松弛度的目的;综上,采用一种通信工程用的天线固定装置,能够达到调节相邻电线杆之间线缆松弛度的目的。进一步,所述大轴121与所述小轴122之间采用一体成型设计;采用一体成型设计起到增强大轴121与小轴12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达到阶梯轴12的整体刚度。进一步,所述大轴121的底部开设有一字槽1211;方便施工人员使用工具转动阶梯轴12。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筒11与所述升降台1之间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增强升降台1与第二套筒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延长第二套筒11与升降台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固定座3与所述电线杆2之间设有角钢10,所述固定座3与所述电线杆2之间通过所述角钢10螺纹固定连接;连接固定稳定且方便安装与拆卸。进一步,所述螺杆6与所述固定杆8之间关于所述电线杆2对称设置;使得升降台1能够受力均匀。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线杆之间设有加强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台(1)、电线杆(2)、固定座(3)、直角杆(4)、螺母(5)、螺杆(6)、第一套筒(7)、固定杆(8)和第一弹簧(9),所述固定座(3)以及所述升降台(1)均套装在所述电线杆(2)上,所述固定座(3)与所述电线杆(2)固定设置,所述直角杆(4)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所述螺母(5)转动固定于所述直角杆(4)内,所述螺杆(6)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台(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螺母(5)与所述固定座(3),所述螺杆(6)与所述螺母(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7)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所述固定杆(8)通过所述第一弹簧(9)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通信工程线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台(1)、电线杆(2)、固定座(3)、直角杆(4)、螺母(5)、螺杆(6)、第一套筒(7)、固定杆(8)和第一弹簧(9),所述固定座(3)以及所述升降台(1)均套装在所述电线杆(2)上,所述固定座(3)与所述电线杆(2)固定设置,所述直角杆(4)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所述螺母(5)转动固定于所述直角杆(4)内,所述螺杆(6)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台(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螺母(5)与所述固定座(3),所述螺杆(6)与所述螺母(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7)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3)上,所述固定杆(8)通过所述第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网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