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86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涉及轨道交通电容器技术领域。该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包括外壳、内壳,内壳内卷绕有极组,上盖和固定盖的内腔位于极组的轴心顶部设有正集流体,内壳与外壳之间位于极组的轴心底部设有负集流体,所述外壳的内壁与内壳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抗振机构;抗振机构包括止推杆、缓冲弹簧、导轨,止推杆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止推杆通过缓冲弹簧与内壳压紧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组置于内壳后,缓冲弹簧利用滑动设置的止推杆对内壳压紧支撑,使得缓冲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增加止推杆与内壳之间的摩擦力和缓冲能力,缓解轨道交通运行时极组在内壳内的振动,避免正集流体与负集流体的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电容器
,尤其涉及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
技术介绍
在城市轻轨、地铁、干线铁路机车等轨道交通车辆上使用的电容器,除了要求具有耐高压、自感量低、介质损耗小、可靠性高之外,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振性能。电容器工作的一些场合处于振动状态,而目前电容器的极组在严酷的振动测试环境中,由于振动会造成产品失效。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用电容器直接安装在机架内,无法保障对内壳的摩擦力和缓冲能力,振动较大时容易发生集流体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包括外壳、内壳,内壳内卷绕有极组,外壳的顶部固定有上盖,上盖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盖,上盖和固定盖的内腔位于极组的轴心顶部设有正集流体,内壳与外壳之间位于极组的轴心底部设有负集流体,所述外壳的内壁与内壳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抗振机构;抗振机构包括止推杆、缓冲弹簧、导轨,止推杆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止推杆通过缓冲弹簧与内壳压紧接触。进一步的,多个抗振机构环绕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与内壳的外壁之间,导轨位于上下两个限位块之间,缓冲弹簧设于导轨内且一端与外壳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止推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止推杆的截面呈T形,止推杆朝向内壳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与内壳接触的耐磨凸起。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凸起的截面呈弧形或半圆形,耐磨凸起的材质为橡胶。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外壳之间焊接固定,上盖与外壳的接触部位设有扭力弹簧,上盖的内腔位于正集流体外侧设有螺孔,固定盖底部设有与螺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柱。进一步的,所述极组的底部设有一圈支撑座,外壳的内腔设有与支撑座过盈配合的耐磨圈。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壁与抗振机构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抗压圈,抗压圈的材质为橡胶,抗压圈上设有多个竖状凸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通过在外壳的内壁与内壳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抗振机构,抗振机构中的止推杆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止推杆通过缓冲弹簧与内壳压紧接触,使得极组置于内壳后,缓冲弹簧利用滑动设置的止推杆对内壳压紧支撑,使得缓冲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增加止推杆与内壳之间的摩擦力和缓冲能力,缓解轨道交通运行时极组在内壳内的振动,避免正集流体与负集流体的脱落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外壳;2、内壳;3、极组;4、上盖;5、固定盖;6、正集流体;7、负集流体;8、抗振机构;9、支撑座;10、耐磨圈;11、螺纹柱;12、抗压圈;13、竖状凸棱;41、扭力弹簧;42、螺孔;81、止推杆;82、缓冲弹簧;83、导轨;84、限位块;85、耐磨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包括外壳1、内壳2,内壳2内卷绕有极组3,外壳1的顶部固定有上盖4,上盖4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盖5,上盖4和固定盖5的内腔位于极组3的轴心顶部设有正集流体6,内壳2与外壳1之间位于极组3的轴心底部设有负集流体7,外壳1的内壁与内壳2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抗振机构8;抗振机构8包括止推杆81、缓冲弹簧82、导轨83,止推杆81滑动设置在导轨83上,止推杆81通过缓冲弹簧82与内壳2压紧接触。本实施例的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外壳1的内壁与内壳2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抗振机构8,抗振机构8中的止推杆81滑动设置在导轨83上,止推杆81通过缓冲弹簧82与内壳2压紧接触,使得极组3置于内壳2后,缓冲弹簧82利用滑动设置的止推杆81对内壳2压紧支撑,使得缓冲弹簧82处于压缩状态,增加止推杆81与内壳2之间的摩擦力和缓冲能力,缓解轨道交通运行时极组3在内壳2内的振动,避免正集流体6与负集流体7的脱落现象。多个抗振机构8环绕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与内壳2的外壁之间,导轨83位于上下两个限位块84之间,缓冲弹簧82设于导轨83内且一端与外壳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止推杆81连接。多个抗振机构8在轴向上对极组3进行多方位支撑以降低振动,同时缓冲弹簧82带动止推杆81在导轨83内滑动,通过调节为压缩或舒张状态来缓解振动。止推杆81的截面呈T形,止推杆81朝向内壳2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与内壳2接触的耐磨凸起85。多个耐磨凸起85增加了止推杆81与内壳2外壁的接触点,提高了摩擦力。耐磨凸起85的截面呈弧形或半圆形,耐磨凸起85的材质为橡胶。上盖4与外壳1之间焊接固定,上盖4与外壳1的接触部位设有扭力弹簧41,上盖4的内腔位于正集流体6外侧设有螺孔42,固定盖5底部设有与螺孔42螺纹连接的螺纹柱11。扭力弹簧41能够缓冲上盖4与外壳1焊接后产生的压力,螺纹柱11与螺孔42螺纹连接后,使得上盖4与固定盖5固定紧密且密封性能好。极组3的底部设有一圈支撑座9,外壳1的内腔设有与支撑座9过盈配合的耐磨圈10。耐磨圈10与支撑座9过盈配合后,从底部缓冲极组3的振动,提高抗振性能。外壳1的外壁与抗振机构8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抗压圈12,抗压圈12的材质为橡胶,抗压圈12上设有多个竖状凸棱13。抗压圈12能够缓解振动较大时缓冲弹簧82对外壳1内壁的挤压,竖状凸棱13增加了外壳1外壁的摩擦力,方便手持拿取该电容器。本实施例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极组3卷绕放置于内壳2内,抗振机构8的止推杆81通过缓冲弹簧82与内壳2压紧接触,缓冲弹簧82利用滑动设置的止推杆81对内壳2压紧支撑,缓冲弹簧82处于压缩状态,增加止推杆81与内壳2之间的摩擦力和缓冲能力;多个抗振机构8在轴向上对极组3进行多方位支撑以降低振动,缓解轨道交通运行时极组3在内壳2内的振动,避免正集流体6与负集流体7的脱落;耐磨圈10与支撑座9过盈配合后,从底部缓冲极组3的振动;抗压圈12缓解振动较大时缓冲弹簧82对外壳1内壁的挤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包括外壳(1)、内壳(2),内壳(2)内卷绕有极组(3),外壳(1)的顶部固定有上盖(4),上盖(4)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盖(5),上盖(4)和固定盖(5)的内腔位于极组(3)的轴心顶部设有正集流体(6),内壳(2)与外壳(1)之间位于极组(3)的轴心底部设有负集流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与内壳(2)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抗振机构(8);/n抗振机构(8)包括止推杆(81)、缓冲弹簧(82)、导轨(83),止推杆(81)滑动设置在导轨(83)上,止推杆(81)通过缓冲弹簧(82)与内壳(2)压紧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包括外壳(1)、内壳(2),内壳(2)内卷绕有极组(3),外壳(1)的顶部固定有上盖(4),上盖(4)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盖(5),上盖(4)和固定盖(5)的内腔位于极组(3)的轴心顶部设有正集流体(6),内壳(2)与外壳(1)之间位于极组(3)的轴心底部设有负集流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与内壳(2)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抗振机构(8);
抗振机构(8)包括止推杆(81)、缓冲弹簧(82)、导轨(83),止推杆(81)滑动设置在导轨(83)上,止推杆(81)通过缓冲弹簧(82)与内壳(2)压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抗振机构(8)环绕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与内壳(2)的外壁之间,导轨(83)位于上下两个限位块(84)之间,缓冲弹簧(82)设于导轨(83)内且一端与外壳(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止推杆(8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振型轨道交通用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杆(81)的截面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仁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瀚宇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