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241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涉及节能系统装置领域,针对现有的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不能够和热泵联动可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一侧的上段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框架远离进气管一侧的下段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框架的一端连通有风机,所述框架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框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明材料层,所述框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金属太阳能吸热板,所述金属太阳能吸热板位于透明材料层的后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整个装置系统便开始了节能吸收太阳能的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节能系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具有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它吸收太阳能以后,在有透明材料构成的保温容器内,由于温室效应,平板太阳能吸热装置内吸热装置内的空气被加热升温,此时将平板太阳能容器内加热的高于环境气温的空气用风机输出到进行逆卡诺循环的热泵系统的冷凝蒸发器,此时加热的空气经过热泵冷凝蒸发器时,便将空气的热量传给热泵蒸发器内制冷剂吸收,在经过热泵制冷压循机压缩的制冷剂温度就升至更高,由于热泵制冷压缩系统是闭环循环通路,高温高压吸收了经太阳能平板加热装置空气的热量后,便在热泵系统的冷凝器中放出热量使冷凝器中的介质水温度升高,这样便促成了热泵从平板太阳能装置吸收太阳能的节能循环,而冷凝器中的热水经泵输出可用于生活中洗浴等生活热水或取暖的供应需求,由于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结构简单,且吸收加热的介质为空气,这就避免了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冬天易结冰的缺点。现有的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不能够和热泵联动可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造成能量的浪费,不利于太阳能的节能循环利用,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解决了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不能够和热泵联动可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一侧的上段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框架远离进气管一侧的下段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框架的一端连通有风机,所述框架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框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明材料层,所述框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金属太阳能吸热板,所述金属太阳能吸热板位于透明材料层的后方,所述框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内腔且靠近进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框架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一U型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架,所述第二U型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框架背面下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空腔,所述滑块中心开设有螺孔,所述滑块通过螺孔螺纹连接螺栓,所述螺栓通过空腔贯穿滑板。优选的,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材料为玻璃,所述保温材料层的材料为聚氨酯泡沫。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型号均为PT100。优选的,所述框架的表面涂覆有防腐蚀材料,所述防腐蚀材料为聚氨基甲酸酯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进气管、排气管、风机、第一温度传感器、透明材料层、金属太阳能吸热板、保温材料层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当金属太阳能吸热板受太阳照射后,平金属太阳能吸热板吸收太阳能,使装置内空气温度升高,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差值达到工作差值时,整个系统的节能加热便启动传热泵工作,并使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出口的风机运行将受到太阳能加热的空气输送到热泵的蒸发器,整个装置系统便开始了节能吸收太阳能的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这种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可以采用易得价廉的保温材料和吸热材料,方便做屋顶隔热层、遮阳棚、外墙保温层、阳台壁挂等多种方式在建筑物向阳一面布置,而它和热泵联动可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后面由旧蓄热材料将能量储存下来方便进行各种应用;2、通过设置安装板、第一U型架、传动杆、第二U型架、滑块、滑板、滑槽、空腔和螺栓,当需要对装置进行角度调整时,通过调节第二U型架,第二U型架带动传动杆运动,传动杆通过第一U型架带动装置运动,当需要对调整好角度的装置进行锁定时,将螺栓插入空腔中,通过螺孔实现螺栓的拧紧,实现角度的固定,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装置进行调节,便于装置对太阳能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综上,本技术解决了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不能够和热泵联动可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问题,且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图中标号:1、框架;2、进气管;3、排气管;4、风机;5、第一温度传感器;6、透明材料层;7、金属太阳能吸热板;8、保温材料层;9、第二温度传感器;10、安装板;11、第一U型架;12、传动杆;13、第二U型架;14、滑块;15、滑板;16、滑槽;17、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一侧的上段连通有进气管2,框架1远离进气管2一侧的下段连通有排气管3,排气管3远离框架1的一端连通有风机4,框架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明材料层6,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位于透明材料层6的后方,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保温材料层8,保温材料层8内腔且靠近进气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框架1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架11,第一U型架1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2,传动杆12远离第一U型架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架13,第二U型架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4,框架1背面下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15,滑板15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4配合使用的滑槽16,滑板15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空腔,滑块14中心开设有螺孔,滑块14通过螺孔螺纹连接螺栓17,螺栓17通过空腔贯穿滑板15,通过设置进气管2、排气管3、风机4、第一温度传感器5、透明材料层6、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保温材料层8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当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受太阳照射后,平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吸收太阳能,使装置内空气温度升高,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的差值达到工作差值时,整个系统的节能加热便启动传热泵工作,并使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出口的风机4运行将受到太阳能加热的空气输送到热泵的蒸发器,整个装置系统便开始了节能吸收太阳能的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这种平板太阳能吸收装置可以采用易得价廉的保温材料和吸热材料,方便做屋顶隔热层、遮阳棚、外墙保温层、阳台壁挂等多种方式在建筑物向阳一面布置,而它和热泵联动可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后面由旧蓄热材料将能量储存下来方便进行各种应用,通过设置安装板10、第一U型架11、传动杆12、第二U型架13、滑块14、滑板15、滑槽16、空腔和螺栓17,当需要对装置进行角度调整时,通过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一侧的上段连通有进气管(2),所述框架(1)远离进气管(2)一侧的下段连通有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远离框架(1)的一端连通有风机(4),所述框架(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所述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明材料层(6),所述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所述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位于透明材料层(6)的后方,所述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保温材料层(8),所述保温材料层(8)内腔且靠近进气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所述框架(1)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架(11),所述第一U型架(1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2),所述传动杆(12)远离第一U型架(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架(13),所述第二U型架(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框架(1)背面下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15),所述滑板(15)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4)配合使用的滑槽(16),所述滑板(15)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空腔,所述滑块(14)中心开设有螺孔,所述滑块(14)通过螺孔螺纹连接螺栓(17),所述螺栓(17)通过空腔贯穿滑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和平板太阳能吸收系统联动旧热泵节能加热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一侧的上段连通有进气管(2),所述框架(1)远离进气管(2)一侧的下段连通有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远离框架(1)的一端连通有风机(4),所述框架(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所述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明材料层(6),所述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所述金属太阳能吸热板(7)位于透明材料层(6)的后方,所述框架(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保温材料层(8),所述保温材料层(8)内腔且靠近进气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所述框架(1)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架(11),所述第一U型架(1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2),所述传动杆(12)远离第一U型架(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架(13),所述第二U型架(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框架(1)背面下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晓晨黄宁军伍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鑫美龙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