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221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属于气动管道阀门,解决气动传输管封堵的密封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包括锁紧轮,在锁紧轮的底部设置有封堵气动传输管用的封堵组件,封堵组件包括用于分别用于封堵气动传输管口和通气孔用的密封板,封堵组件与锁紧轮之间靠近锁紧轮一侧设有密封圈组件,节流控制室与密封圈组件构成密封腔体,在其中一个密封板侧面铰接有三角板,在节流控制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其中一个三角板向密封板转动的底座,设计封堵组件的密封板对气动传输管的管口进行封堵,设计封闭的空间,即节流控制室与密封圈组件构成密封腔体,进一步的加强密封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
本技术属于气动管道阀门
,具体为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气动管道阀门的内部结构繁多,一般采用单独的阀体、阀芯,为了达到较好的密封性,就需要在阀体、阀芯上分别设有密封O型圈,现有的阀体中采用锁紧轮将阀体的气动组件将封堵组件密封管道,并设置调节轮调节阀杆带动丝杠转动将气动组件将封堵组件共同靠近传输管道的管口,这种结构因为零部件多,从而会影响气流量,较为复杂的结构在组装时,组装工艺较多,浪费工时,降低了生产效率,受强压影响,所采用的密封O型圈实用会发生形变,封堵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解决气动传输管封堵的密封性差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包括阀套,在阀套的两端开设有互通的通气孔,阀套中部从上往下开设有节流控制室,节流控制室内设有阀体,阀体正中心设有阀杆,所述阀体上部中心设有内套于阀杆的阀杆座,所述阀杆顶部设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下部设有锁紧轮,在所述锁紧轮的底部设置有封堵气动传输管用的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用于分别用于封堵气动传输管口和通气孔用的密封板,所述阀杆穿过锁紧轮分别与两个密封板连接,所述封堵组件与锁紧轮之间靠近锁紧轮一侧设有密封圈组件,所述节流控制室与密封圈组件构成密封腔体。上述结构中,人工作业或机械转动调节轮调节封堵组件竖直上下移动,以插入的方式将阀体内的封堵组件的密封板对气动传输管的管口进行封堵,密封板气动传输管的管口无缝接触完成封闭,再由密封板对通气孔进行封堵,密封板与通气孔接触完成封闭,并用密封圈组件将节流控制室对节流控制室密封;密封板体表套设橡胶套增加其硬基础的条件,再此过程中,并用密封圈组件将节流控制室对节流控制室密封,再此过程中,密封圈组件可采用橡胶圈,在不断下移动的过程中,其节流控制室与密封圈组件构成密封腔体内气压增大,进一步加强两个密封板相互远离彼此,所以能够紧贴于节流控制室内壁。进一步的,在其中一个所述密封板侧面铰接有三角板,在所述节流控制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其中一个所述三角板向密封板转动的底座,所述底座与节流控制室连接,当封堵组件竖直上下移动,使得三角板向密封板靠拢,并通过底座提供的作用力将三角板趋向密封板靠拢。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可随着封堵组件竖直上下移动,增大作用力将三角板趋向密封板靠拢。进一步的,在另一个所述密封板上铰接有用于支撑底座的另一个所述三角板,增大作用力将三角板趋向密封板靠拢。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节流控制室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底座焊接在所述节流控制室底部,易于连接,且采用焊接的处理方式使得整体受力更稳定,更牢固。进一步的,在两个所述密封板之间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由条形板与螺纹杆连接一个整体,所述螺纹杆连接在阀杆的底部中心处,且位于两个密封板之间,限制活动三角板互相靠拢,且有利于底座伸入三角板之间的缝隙中。进一步的,所述卡板的螺纹杆与在阀杆连接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可插入的深度均大于三角板的竖直高度,螺纹杆调节卡板整体高度控制底座伸入三角板之间的缝隙之间的宽度,并在此过程中,扩张三角板相互远离,且分别沿着三角板和密封板、三角板和封板的铰接点为圆心,两个三角板以对应铰接点为做圆弧运动且相互远离,进而扩张与其相连接的密封板分别相应的气动传输管的管口、通气孔紧靠,所以实现其密封的作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为气动传输管封堵的密封性差的问题,设计封堵组件的密封板对气动传输管的管口进行封堵,密封板气动传输管的管口无缝接触完成封闭,再由密封板对通气孔进行封堵,密封板与通气孔接触完成封闭,并用密封圈组件将节流控制室对节流控制室密封,再此过程中,密封圈组件可采用橡胶圈,进一步的缩小之间的间隙,为提升内部压强,设计封闭的空间,密封圈组件在不断下移动的过程中,其节流控制室与密封圈组件构成密封腔体内气压增大,进一步加强两个密封板相互远离彼此,所以能够紧贴于节流控制室内壁。2.为了加强封堵组件的密闭作用支撑点,设计三角板与截面为三角形状底座相配合,迫使竖直向移动过程中,迫使密封板向气动传输管的管口紧靠,所以进一步的通过限位的方式辅助密封时提供作用力向气动传输管的管口靠拢的作用力。3.设计卡板的螺纹杆与在阀杆连接为螺纹连接,并以此调节卡板整体高度来控制底座伸入三角板之间的缝隙之间的宽度,进而扩张与其相连接的密封板分别相应的气动传输管的管口、通气孔紧靠,所以实现其密封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中标记:1.阀套;2.阀杆;3.调节轮;4.锁紧轮;5、阀杆座;6a/6b.密封板;7.阀体;8a/8b.三角板;9.底座;10.卡板;11.通气孔;12.密封圈;13.节流控制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为气动传输管封堵的密封性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包括阀套1,在阀套1两端开设有互通的通气孔11,阀套1中部从上往下开设有节流控制室13,节流控制室13内设有阀体7,阀体7正中心设有阀杆2,阀体7上部中心设有内套于阀杆2的阀杆座5,阀杆2顶部设有调节轮3,调节轮3下部设有锁紧轮4,在锁紧轮4的底部设置有封堵气动传输管用的封堵组件,封堵组件包括用于分别用于封堵气动传输管口和通气孔11用的密封板6a、6b,阀杆2穿过锁紧轮4分别与两个密封板6a、6b连接,封堵组件与锁紧轮4之间靠近锁紧轮4一侧设有密封圈组件12,节流控制室13与密封圈组件12构成密封腔体。上述结构中:人工作业或机械转动调节轮3调节封堵组件竖直上下移动,以插入的方式将阀体7内的封堵组件的密封板6a对气动传输管的管口进行封堵,密封板6a气动传输管的管口无缝接触完成封闭,再由密封板6b对通气孔11进行封堵,密封板6b与通气孔11接触完成封闭,并用密封圈组件12将节流控制室13对节流控制室13密封,再此过程中,密封圈组件12密封圈组件可采用橡胶圈,在不断下移动的过程中,其节流控制室13与密封圈组件12构成密封腔体内气压增大,进一步加强两个密封板6a、6b相互远离彼此,所以能够紧贴于节流控制室13内壁。实施例2: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开展,如图2所示,设计支撑点为了加强封堵组件的密闭作用,提供其支撑作用力,在其中一个密封板6a侧面铰接有三角板8a,在节流控制室1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其中一个三角板8a向密封板6a转动的底座9,底座9与节流控制室13连接,底座9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在另一个密封板6b上铰接有用于支撑底座9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包括阀套(1),在阀套(1)两端开设有互通的通气孔(11),阀套(1)中部从上往下开设有节流控制室(13),节流控制室(13)内设有阀体(7),阀体(7)正中心设有阀杆(2),所述阀体(7)上部中心设有内套于阀杆(2)的阀杆座(5),所述阀杆(2)顶部设有调节轮(3),所述调节轮(3)下部设有锁紧轮(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紧轮(4)的底部设置有封堵气动传输管用的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用于分别用于封堵气动传输管口和通气孔(11)用的密封板(6a、6b),所述阀杆(2)穿过锁紧轮(4)分别与两个密封板(6a、6b)连接,所述封堵组件与锁紧轮(4)之间靠近锁紧轮(4)一侧设有密封圈组件(12),所述节流控制室(13)与密封圈组件(12)构成密封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包括阀套(1),在阀套(1)两端开设有互通的通气孔(11),阀套(1)中部从上往下开设有节流控制室(13),节流控制室(13)内设有阀体(7),阀体(7)正中心设有阀杆(2),所述阀体(7)上部中心设有内套于阀杆(2)的阀杆座(5),所述阀杆(2)顶部设有调节轮(3),所述调节轮(3)下部设有锁紧轮(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紧轮(4)的底部设置有封堵气动传输管用的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用于分别用于封堵气动传输管口和通气孔(11)用的密封板(6a、6b),所述阀杆(2)穿过锁紧轮(4)分别与两个密封板(6a、6b)连接,所述封堵组件与锁紧轮(4)之间靠近锁紧轮(4)一侧设有密封圈组件(12),所述节流控制室(13)与密封圈组件(12)构成密封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传输管的气动闸阀装置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密封板(6a)侧面铰接有三角板(8a),在所述节流控制室(1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其中一个所述三角板(8a)向密封板(6a)转动的底座(9),所述底座(9)与节流控制室(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元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