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框及门框模板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0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1
一种门框,包括一门框主体、至少一安装框及至少一连接件,所述安装框套设于所述门框主体的外侧。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一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附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模板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安装框的边缘附近设置所述连接件,然后利用所述连接件以连接所述模板件有利于提高所述模板件与所述门框的连接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模板件与所述门框的稳固连接,使得后续浇筑浆料时不易发生胀模及错台。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门框模板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框及门框模板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框及门框模板组合。
技术介绍
人防门为设置在民防防护工程出入口的具有防护作用的门,旨在发生战争、地震等灾害时方便民众出入并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在广泛地安设于地下商场、医院、仓库、底下停车场等出入口。现有技术中,人防门无法适用于铝模板施工,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木模板以完成安装施工,造成施工效率低,且安装完成的铝模板及模板板连接稳固性不佳,容易造成浇筑浆料时胀模及浇筑后错台的产生,影响人防门附近墙体的美观及后续装修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框,该门框可与模板实现稳固连接,避免后续浇筑时产生胀模及错台。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门框的门框模板组合。一种门框,所述门框包括一门框主体、至少一安装框及至少一连接件,所述安装框套设于所述门框主体的外侧。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一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附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模板件。进一步地,所述门框主体包括一顶柱、与所述顶柱相对的一底柱及连接于所述顶柱及所述底柱之间的两个侧柱,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框的相对两侧,且所述连接件平行于所述侧柱。进一步地,所述门框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顶柱与所述侧柱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底柱与所述侧柱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一支撑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两端的两个支撑垫块,所述支撑杆用于承受施加于所述顶柱、所述底柱及所述侧柱之间的外力,所述支撑垫块用于增大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顶柱、所述底柱及所述侧柱之间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安装框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穿过螺栓以固定所述安装框及所述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门框为人防门框。一种门框模板组合,包括多个模板件、多个紧固件及如上所述的门框,所述模板件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件包括主体部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边缘的多个模板安装部,所述模板安装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模板安装部贯穿设置多个模板安装孔,所述模板安装部及所述模板安装孔用于连接所述连接件或另一所述模板件。进一步地,所述门框模板组合包括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门框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杆一端抵持于所述门框主体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抵持于地面。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安装框的边缘附近设置所述连接件,然后利用所述连接件以连接所述模板件有利于提高所述模板件与所述门框的连接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模板件与所述门框的稳固连接,使得后续浇筑浆料时不易发生胀模及错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框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门框的连接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门框的紧固螺栓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门框的支撑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框模板组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门框100门框主体10第一侧面10a第二侧面10b顶柱11底柱12侧柱13安装框20第三侧面20a第四侧面20b第一固定孔21连接件30第一连接板31第二固定孔311第二连接板32模板连接孔321支撑件40支撑主体41支撑垫块42紧固螺栓50螺杆51螺帽52模板件200主体部201模板安装部202模板安装孔203门框模板组合300紧固件301销钉3011销片3012支撑杆302直径R厚度D1、D2长度L轴心M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说明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框100,所述门框100包括一门框主体10、至少一安装框20及至少一连接件30,所述安装框20套设于所述门框主体10的外侧。请参见图2,所述连接件30大致呈“L”形,所述连接件30包括一第一连接板3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一侧的一第二连接板32,所述第一连接板3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20的边缘附近,所述第二连接板32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框20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二连接板32用于连接模板件200。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安装框20的边缘附近设置所述连接件30,然后利用所述连接件30以连接所述模板件200,有利于提高所述模板件200与所述门框100的连接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模板件200与所述门框100的稳固连接,使得后续浇筑浆料时不易发生胀模及错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框主体10及所述安装框2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门框主体10包括一第一侧面10a及与所述第一侧面10a相对的一第二侧面10b,所述安装框20包括一第三侧面20a及与所述第三侧面20a相对的一第四侧面20b,所述第一侧面10a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三侧面20a,所述第四侧面20b朝向所述第二侧面10b。即,所述第一侧面10a与所述第三侧面20a平齐,浇筑后,有利于实现所述第一侧面10a、所述第三侧面20a与墙面平齐,不至于出现错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框主体10包括一顶柱11、与所述顶柱11相对的一底柱12及连接于所述顶柱11及所述底柱12之间的两个侧柱13,两个所述连接件30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框20的相对两侧,且所述连接件30平行于所述侧柱13。通过在所述侧柱13的延伸方向E上设置所述连接件30,有利于后续施工人员沿所述延伸方向E微调所述门框主体1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柱13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柱11及所述底柱12的端部以形成所述门框主体10及由所述门框主体10围设形成的进出空间(图未示),所述门框100还包括多个支撑件40,所述支撑件40连接于所述顶柱11与所述侧柱13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件40连接于所述底柱12与所述侧柱13之间。所述支撑件40用于临时增强所述门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包括一门框主体、至少一安装框及至少一连接件,所述安装框套设于所述门框主体的外侧,/n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一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附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模板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包括一门框主体、至少一安装框及至少一连接件,所述安装框套设于所述门框主体的外侧,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一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附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框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模板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主体包括一顶柱、与所述顶柱相对的一底柱及连接于所述顶柱及所述底柱之间的两个侧柱,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框的相对两侧,且所述连接件平行于所述侧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顶柱与所述侧柱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底柱与所述侧柱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一支撑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两端的两个支撑垫块,所述支撑垫块连接于所述顶柱、所述底柱及所述侧柱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设置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安装框相对的两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旺鲜李坚陈炼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