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88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7
本申请涉及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其包括堰体、过滤层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所述堰体由碓石堆积而成,所述堰体迎向水流的一侧设置有阻拦挂网,所述阻拦挂网下端设置有配重件,所述阻拦挂网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阻拦挂网上端贴合在所述堰体上的固定件,所述过滤层和所述抗冲槽分列所述堰体两相对侧,且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堰体迎向水流方向的一侧。本申请具有能通过设置在堰体前端的阻拦挂网可对冲刷堰体的水流中的杂物进行阻拦、过滤,可有效防止水流中的杂物进入碓石堆中的缝隙中而对碓石堆的缝隙造成堵塞,有效确保了水流长时间缓和流过堰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
技术介绍
堰,其本义为拦河蓄水大坝,通常设置于河流内,用于阻拦河水的流动,积蓄河水,在爆发洪水时,具有阻拦洪水的效果。目前,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河堰包含范围也越来越大,一些农用人造沟渠以及人造河流中也经常建设有河堰,用于积蓄水流,防止洪水爆发,以及灌溉农田。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9227484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前者包括堰体、过滤层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堰体由碓石堆积而成,且沿水流流动方向,堰体以紧邻抗冲槽的方式设置于抗冲槽的上游,过滤层以紧邻堰体的方式设置于堰体的上游;后者包括前者。与传统的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方法相比,该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局限性低和能够提高河道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的优点。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上述生态堰主体采用碓石堆叠而成,可在一定程度起到减缓水流流速的效果,且河水也可顺碓石之间的缝隙穿过,从而减缓生态堰主体受到的河水冲力,但是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河水中的杂物夹杂入碓石之间的缝隙中,导致生态堰主体承受水流冲击力变大,从而生态堰主体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引起生态堰主体的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生态堰碓石间缝隙易受杂物堵塞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包括堰体、过滤层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所述堰体由碓石堆积而成,所述堰体迎向水流的一侧设置有阻拦挂网,所述阻拦挂网下端设置有配重件,所述阻拦挂网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阻拦挂网上端贴合在所述堰体上的固定件,所述过滤层和所述抗冲槽分列所述堰体两相对侧,且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堰体迎向水流方向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流至堰体前侧时,水流中的杂物受阻拦挂网的阻隔和过滤,可有效防止水流中的杂物进入碓石堆中的缝隙中而对碓石堆的缝隙造成堵塞,有效确保了水流长时间缓和流过堰体的效果,固定件和配重件的设置使得阻拦挂网能尽可能对堰体前侧进行充分防护,提高了阻拦挂网对水流中杂物的过滤效果。可选的,所述阻拦挂网下端连接有加强绳,所述配重件设置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加强绳长度方向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绳可对阻拦挂网下端进行张紧,使得阻拦挂网可对堰体下端的杂物进行有效过滤,同时多个配重件间隔设置,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可选的,所述配重件重量由所述加强绳端部至所述加强绳中部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阻拦挂网更加舒展地铺开。可选的,所述加强绳端部设置连接有用于收卷所述加强绳的收卷杆,所述堰体靠近河岸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收卷杆旋转且上升的收卷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阻拦挂网上挂载有较多杂物时,可通过收卷机构驱动收卷杆旋转并上升以将加强绳张紧提起,从而将阻拦挂网下端提起至水面上,便于作业人员进行清洁,也有利于阻拦挂网对水流中杂物的长久有效阻隔。可选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设置在河床上的安装架,所述收卷杆沿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设置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收卷杆一端绕卷有所述加强绳、另一端螺纹贯穿所述安装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收卷杆时与安装架螺纹连接的收卷杆相对于安装架逐步上升并转动,可实现对加强绳即阻拦挂网下端的便捷提升,从而对阻拦挂网进行清洁时更为便捷。可选的,所述收卷杆与所述安装架之间设置有棘轮棘爪结构,用于避免所述收卷杆收卷所述加强绳后反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卷杆旋转过程中,棘轮棘爪结构对收卷杆进行反向锁止,使得作业人员在提升加强绳时更为省力。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安装架沿水流方向呈间隔设置,且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迎向水流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拦挂网被提起后,阻拦挂网的下端和上端之间预留有距离,从而可将阻拦挂网上的杂物有效兜起,便于作业人员进行清理。可选的,所述堰体和/或所述过滤层上种植有水培植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培植株可在堰体或过滤层的缝隙中生长,可提高本申请的生态性。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人造河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造河道,具有人造河床和至少一个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造河床上设置至少一个人造河流生态堰,可对人造河床上的水流进行有梯度的阻隔或者缓流,有效改善了河道内的水利环境。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设置在堰体前端的阻拦挂网可对冲刷堰体的水流中的杂物进行阻拦、过滤,可有效防止水流中的杂物进入碓石堆中的缝隙中而对碓石堆的缝隙造成堵塞,有效确保了水流长时间缓和流过堰体的效果;2.加强绳可对阻拦挂网下端进行张紧,使得阻拦挂网可对堰体下端的杂物进行有效过滤,同时多个配重件间隔设置,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3.旋转收卷杆以将加强绳绷紧并提升的过程中,棘轮棘爪结构可有效防止收卷杆反转,利于作业人员对阻拦固网上的杂物进行清洁。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堰体;2、过滤层;3、抗冲槽;4、阻拦挂网;5、配重件;6、固定件;7、加强绳;8、收卷杆;9、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参照图1和图2,人造河流生态堰包括堰体1、过滤层2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3,堰体1由碓石堆积而成且其横截面呈弧形,过滤层2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砂石层和卵石层,过滤层2和抗冲槽3分列堰体1两相对侧,且过滤层2设置在堰体1迎向水流方向的一侧,抗冲槽3内铺设有鹅卵石,堰体1和/或过滤层2上种植有水培植株本申请实施例中,堰体1和过滤层2上均种植有水培植株。参照图1和图2,堰体1迎向水流的一侧设置有阻拦挂网4,阻拦挂网4为尼龙材质,阻拦挂网4下端设置有配重件5,配重件5包裹在阻拦挂网4下端边沿,配重件5可选为鹅卵石、碎石等,本申请实施例中配重件5选用鹅卵石;阻拦挂网4上端设置有用于将阻拦挂网4上端贴合在堰体1上的固定件6,固定件6设置为贯穿阻拦挂网4孔隙且斜向下插入堰体1中的插杆。水流流至堰体1前侧时,水流中的杂物受阻拦挂网4的阻隔和过滤,可有效防止水流中的杂物进入碓石堆中的缝隙中而对碓石堆的缝隙造成堵塞,有效确保了水流长时间缓和流过堰体1的效果;固定件6和配重件5的设置使得阻拦挂网4能尽可能舒张以对堰体1进行全面防护。参照图1和图2,阻拦挂网4下端连接有加强绳7,配重件5设置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加强绳7长度方向上,配重件5重量由加强绳7端部至加强绳7中部逐渐增大;加强绳7端部设置连接有用于收卷加强绳7的收卷杆8,堰体1靠近河岸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收卷杆8旋转且上升的收卷机构。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包括堰体(1)、过滤层(2)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3),所述堰体(1)由碓石堆积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1)迎向水流的一侧设置有阻拦挂网(4),所述阻拦挂网(4)下端设置有配重件(5),所述阻拦挂网(4)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阻拦挂网(4)上端贴合在所述堰体(1)上的固定件(6),所述过滤层(2)和所述抗冲槽(3)分列所述堰体(1)两相对侧,且所述过滤层(2)设置在所述堰体(1)迎向水流方向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包括堰体(1)、过滤层(2)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3),所述堰体(1)由碓石堆积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1)迎向水流的一侧设置有阻拦挂网(4),所述阻拦挂网(4)下端设置有配重件(5),所述阻拦挂网(4)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阻拦挂网(4)上端贴合在所述堰体(1)上的固定件(6),所述过滤层(2)和所述抗冲槽(3)分列所述堰体(1)两相对侧,且所述过滤层(2)设置在所述堰体(1)迎向水流方向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挂网(4)下端连接有加强绳(7),所述配重件(5)设置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加强绳(7)长度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5)重量由所述加强绳(7)端部至所述加强绳(7)中部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绳(7)端部设置连接有用于收卷所述加强绳(7)的收卷杆(8),所述堰体(1)靠近河岸的端部设置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东林刘勇杨杰张学伟王晓璇王芳茆若薇贺帅葛文惠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