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88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包括下水面、主体、和斜面,所述下水面的一侧设置有主体,且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的一侧连接有缓冲结构,且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带、缓冲槽和缓冲辅坝,所述缓冲槽设置在斜面的一侧,所述缓冲槽的表面均固定来有缓冲带,所述缓冲槽的一侧连接有缓冲辅坝,所述下水面的底端固定有过滤结构,所述下水面的内部固定有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当外界水流进行涨潮时,水流优先与缓冲辅坝进行接触,随后缓冲辅坝对水流进行首次缓冲,同时水流流入缓冲槽的内部,通过缓冲带对水流进行二次缓冲完成防护,然后水流与斜面进行接触,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缓冲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
技术介绍
如今社会的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的提升,随之景观坝的出现,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景观现象,随着科技逐渐的发展,此景观坝也进行了优化,但是现有的n型景观坝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传统的n型景观坝,使用时有着水流冲击力防护较弱的问题,导致此装置的实用性较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水流冲击力防护较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包括下水面、主体、和斜面,所述下水面的一侧设置有主体,且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的一侧连接有缓冲结构,且缓冲结构包括第一辅坝、第二辅坝和第三辅坝,所述第一辅坝设置在斜面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坝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辅坝,且第二辅坝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辅坝,所述下水面的底端固定有过滤结构,所述下水面的内部固定有加强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辅坝呈半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辅坝和第二辅坝在斜面的一侧呈递减排列分布。优选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支架、过滤网、连接杆和固定栓,所述连接杆在下水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均固定有固定栓,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有支架。优选的,所述固定栓在连接杆的表面呈对称分布,所述支架与连接杆呈三角形设计。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竖向支撑杆、支撑座、横向支撑杆和固定杆,所述竖向支撑杆在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支撑座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在竖向支撑杆的两侧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支撑座与横向支撑杆呈“工”字形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合理,具有以下优点:(1)当外界水流进行涨潮时,水流优先与第三辅坝进行接触,随后第三辅坝对水流进行首次缓冲,同时水流传递至第二辅坝位置处,对水流进行二次缓冲,随后水流传递至第一辅坝位置处,对水流进行三次缓冲,然后水流与斜面进行接触,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缓冲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功能性;(2)当水流流过下水面的位置时,水流流入过滤网的位置处,利用过滤网将水流内部的垃圾进行过滤,使水流的清洁性进行提升,再通过支架与连接杆相互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使过滤网在下水面表面的固定进行增强,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清洁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环保性;(3)当水流对主体进行冲击时,利用设置的竖向支撑杆对主体内部的强度进行增加,使此装置对水流冲击的防护进行增强,再利用支撑座中间横向支撑杆的设置,使此装置支撑功能进行提升,避免遭遇水流对竖向支撑杆进行破坏,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加强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水面;2、主体;3、斜面;4、缓冲结构;401、第一辅坝;402、第二辅坝;403、第三辅坝;5、过滤结构;501、支架;502、过滤网;503、连接杆;504、固定栓;6、加强结构;601、竖向支撑杆;602、支撑座;603、横向支撑杆;604、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包括下水面1、主体2和斜面3,下水面1的一侧设置有主体2,且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斜面3,斜面3的一侧连接有缓冲结构4,且缓冲结构4包括第一辅坝401、第二辅坝402和第三辅坝403,所述第一辅坝401设置在斜面3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坝4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辅坝402,且第二辅坝4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辅坝403;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水流没过主体2的位置处,传递至下水面1的表面进行下落,产生瀑布供人参观,当外界水流进行涨潮时,当外界水流进行涨潮时,水流优先与第三辅坝403进行接触,随后第三辅坝403对水流进行首次缓冲,同时水流传递至第二辅坝402位置处,对水流进行二次缓冲,随后水流传递至第一辅坝401位置处,对水流进行三次缓冲,然后水流与斜面3进行接触,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缓冲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功能性;下水面1的底端固定有过滤结构5,过滤结构5包括支架501、过滤网502、连接杆503和固定栓504,连接杆503在下水面1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杆503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02,连接杆503的表面均固定有固定栓504,连接杆503的底端均固定有支架501;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当水流流过下水面1的位置时,水流流入过滤网502的位置处,利用过滤网502将水流内部的垃圾进行过滤,使水流的清洁性进行提升,再通过支架501与连接杆503相互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固定栓504在连接杆503的表面呈对称分布,支架501与连接杆503呈三角形设计,使过滤网502在下水面1表面的固定进行增强;下水面1的内部固定有加强结构6,加强结构6包括竖向支撑杆601、支撑座602、横向支撑杆603和固定杆604,竖向支撑杆601在主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竖向支撑杆601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座602,且支撑座60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横向支撑杆603,支撑座602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杆604;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当水流对主体2进行冲击时,利用设置的竖向支撑杆601对主体2内部的强度进行增加,使此装置对水流冲击的防护进行增强,支撑座602在竖向支撑杆601的两侧呈等间距分布,支撑座602与横向支撑杆603呈“工”字形设计,再利用支撑座602中间横向支撑杆603的设置,使此装置支撑功能进行提升,避免遭遇水流对竖向支撑杆601进行破坏。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此装置在需要使用的地方进行修建,当水流没过主体2的位置处,传递至下水面1的表面进行下落,产生瀑布供人参观,当外界水流进行涨潮时,水流优先与第三辅坝403进行接触,随后第三辅坝403对水流进行首次缓冲,同时水流传递至第二辅坝402位置处,对水流进行二次缓冲,随后水流传递至第一辅坝401位置处,对水流进行三次缓冲,然后水流与斜面3进行接触;其次当水流流过下水面1的位置时,水流流入过滤网502的位置处,利用过滤网502将水流内部的垃圾进行过滤,使水流的清洁性进行提升,再通过支架501与连接杆503相互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使过滤网502在下水面1表面的固定进行增强;最后当水流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包括下水面(1)、主体(2)和斜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面(1)的一侧设置有主体(2),且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斜面(3),所述斜面(3)的一侧连接有缓冲结构(4),且缓冲结构(4)包括第一辅坝(401)、第二辅坝(402)和第三辅坝(403),所述第一辅坝(401)设置在斜面(3)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坝(4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辅坝(402),且第二辅坝(4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辅坝(403),所述下水面(1)的底端固定有过滤结构(5),所述主体(2)的内部固定有加强结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包括下水面(1)、主体(2)和斜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面(1)的一侧设置有主体(2),且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斜面(3),所述斜面(3)的一侧连接有缓冲结构(4),且缓冲结构(4)包括第一辅坝(401)、第二辅坝(402)和第三辅坝(403),所述第一辅坝(401)设置在斜面(3)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坝(4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辅坝(402),且第二辅坝(4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辅坝(403),所述下水面(1)的底端固定有过滤结构(5),所述主体(2)的内部固定有加强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辅坝(403)呈半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辅坝(401)和第二辅坝(402)在斜面(3)的一侧呈递减排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力强的n型景观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5)包括支架(501)、过滤网(502)、连接杆(503)和固定栓(504),所述连接杆(503)在下水面(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新发朱水生程小伟何忠保陶惠年吴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池州百川液压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