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83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包括支架、第一过线导轮、第二过线导轮、第三过线导轮、底座,所述第一过线导轮和第二过线导轮安装于底座上;所述支架呈倒L形,包括竖杆和横杆,所述竖杆和横杆的自由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横杆通过螺纹孔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第三过线导轮固定于竖杆的螺纹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钢帘线生产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结构简单,无需更改残扭纠正装置结构,可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帘线的残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
本技术属于钢帘线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
技术介绍
钢帘线合股机是将多根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细钢丝捻制成多芯钢帘线的设备。钢帘线一般用于子午轮胎的骨架,以增加轮胎的着地力、高速耐磨等性能,这就要求钢帘线的扭转为±0.5以内,否则会造成浸润后的橡胶发生形变,导致无法生产合格的轮胎。带残扭纠正装置的合股机是一种改进型合股机,采用内放外收的结构,实时检测成品钢丝的残扭状况,由PLC来进行捻制调整,动态纠正钢丝残扭到一定范围内。车间原有车台,帘线从牵引轮进入ATC装置前有两个导轮,一个在主机部分,一个在收线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电机的运行引起的震动和其他因数,导致两个导轮间的帘线晃动,从而影响ATC调整残扭的精确度,影响帘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帘线生产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结构简单,无需更改残扭纠正装置结构,可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帘线的残扭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包括支架、第一过线导轮、第二过线导轮、第三过线导轮、底座,所述第一过线导轮和第二过线导轮安装于底座上;所述支架呈倒L形,包括竖杆和横杆,所述竖杆和横杆的自由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横杆通过螺纹孔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第三过线导轮固定于竖杆的螺纹孔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线导轮、第二过线导轮、第三过线导轮为不锈钢工字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线导轮直径10-15cm,第二过线导轮直径15-20c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线导轮和第三过线导轮的内公切线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在原有ATC装置前两个过线导轮与ATC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过线导轮,这样主机运行引起的帘线抖动只会影响到主机部分的第一过线导轮而无法影响到ATC装置上,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因机台震动引起的帘线抖动对ATC的影响,来达到更加精确的控制帘线的残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钢帘线生产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其中,1-支架,2-第一过线导轮,3-第二过线导轮,4-第三过线导轮,5-底座,6-残扭纠正装置,7-钢帘线,11-竖杆,12-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包括支架1、第一过线导轮2、第二过线导轮3、第三过线导轮4、底座5,所述第一过线导轮2和第二过线导轮3安装于底座5上,所述第二过线导轮3和第三过线导轮4的内公切线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度;所述支架1呈倒L形,包括竖杆11和横杆12,所述竖杆11和横杆12的自由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横杆12通过螺纹孔固定于底座5上;所述第三过线导轮4固定于竖杆11的螺纹孔上。所述第一过线导轮2、第二过线导轮3、第三过线导轮4为不锈钢工字轮,所述第一过线导轮2直径10-15cm,第二过线导轮3直径15-20cm,生产过程中,钢帘线依次经过第一过线导轮2、第二过线导轮3、第三过线导轮4后进入残扭纠正装置。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第一过线导轮(2)、第二过线导轮(3)、第三过线导轮(4)、底座(5),所述第一过线导轮(2)和第二过线导轮(3)安装于底座(5)上;所述支架(1)呈倒L形,包括竖杆(11)和横杆(12),所述竖杆(11)和横杆(12)的自由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横杆(12)通过螺纹孔固定于底座(5)上;所述第三过线导轮(4)固定于竖杆(11)的螺纹孔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残扭纠正装置的导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第一过线导轮(2)、第二过线导轮(3)、第三过线导轮(4)、底座(5),所述第一过线导轮(2)和第二过线导轮(3)安装于底座(5)上;所述支架(1)呈倒L形,包括竖杆(11)和横杆(12),所述竖杆(11)和横杆(12)的自由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横杆(12)通过螺纹孔固定于底座(5)上;所述第三过线导轮(4)固定于竖杆(11)的螺纹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军钱国平陈亮严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骏马钢帘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