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179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包括直流电源、溶液池、阴极管、同心塞、升降支架和废液槽。阴极管固定在升降支架上,阴极管的两端塞入同心塞,钛换热管穿过阴极管和两个同心塞,钛换热管接入电源正极,阴极管接入电源负极,阴极管的一端与溶液池连接,另一端与废液槽连接。升降支架调节钛换热管的倾斜度,溶液池内的电解液泵入阴极管,废液流入废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处理系统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绿色环保、操作简便、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管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薄壁钛管是换热器的核心组件,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温差发电等领域。为了提高钛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需对钛管表面进行亲水改性,通常包括如下方式:(1)通过机械加工增大表面积,例如表面螺纹、翅片、花纹等,但该方法改变钛管力学性能,增大钛管质量,对设备要求较高、产线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较低;(2)通过喷砂或喷丸处理增大表面亲水性,但该方法同样改变钛管力学性能,造成粉尘和噪声污染,能耗高且生产效率低。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适用性广、不改变基体力学性能、不受尺寸限制,装置简单、生产效率高、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技术生产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的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包括直流电源、溶液池、阴极管、同心塞、升降支架和废液槽。所述升降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21)、溶液池(333)、阴极管(410)、同心塞(411)、升降支架和废液槽(330);/n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升降杆(414)和第二升降杆(416),第一升降杆(414)和第二升降杆(416)的下端均固定在地面上,上端均固定在阴极管(410)的外表面,第一升降杆(414)和第二升降杆(416)分别靠近阴极管(410)的两端;/n两个所述同心塞(411)分别塞入并固定在阴极管(410)的两端,每个同心塞(411)上均设置有圆形的第一通孔(4111)和第二通孔(4112),第一通孔(4111)的直径与钛换热管(400)外径相等;/n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21)、溶液池(333)、阴极管(410)、同心塞(411)、升降支架和废液槽(330);
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升降杆(414)和第二升降杆(416),第一升降杆(414)和第二升降杆(416)的下端均固定在地面上,上端均固定在阴极管(410)的外表面,第一升降杆(414)和第二升降杆(416)分别靠近阴极管(410)的两端;
两个所述同心塞(411)分别塞入并固定在阴极管(410)的两端,每个同心塞(411)上均设置有圆形的第一通孔(4111)和第二通孔(4112),第一通孔(4111)的直径与钛换热管(400)外径相等;
所述钛换热管(400)穿过阴极管(410)和两个同心塞(411)的第一通孔(4111),钛换热管(400)的两端分别伸出两个同心塞(411),钛换热管(400)的外壁与阴极管(41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S;
泵管(321)穿过一个所述同心塞(411)上的第二通孔(4112)并伸入间隙S内,排水管(334)穿过另一个同心塞(411)上的第二通孔(4112)并伸入间隙S内;
所述泵管(321)上设置有溶液泵(320),泵管(321)与装有电解液的溶液池(333)连接;所述排水管(334)与废液槽(330)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21)的正极通过导线与钛换热管(400)接通,直流电源(21)的负极通过导线与阴极管(410)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换热管外表面亲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塞(411)包括轴线重合的第一圆柱体结构和第二圆柱体结构,第一圆柱体结构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东赵凯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