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72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包括包括池体、加药系统、搅拌装置和过滤系统,所述加药系统设于池体的上侧,过滤系统设于池体的下侧,所述搅拌装置设于池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含氟废水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在反应的过程中,使用加药系统进行加药反应,使用搅拌装置加快反应效率,使用过滤系统防止沉淀流出,并且设有多个反应池,多个过滤池,有效解决了目前反应池反应效率低下,且沉淀易被废水冲走,絮凝沉淀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
本技术属于含氟废水反应
,具体是指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
技术介绍
氟污染指氟及其化合物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铝的冶炼、磷矿石加,工、磷肥生产、钢铁冶炼和煤炭燃烧过程的排放物。氟化氢和四氟化硅是主要的气态污染物。电镀、金属加工等工业的含氟废水,以及用洗涤法处理含氟废气钓洗涤水,排放后会造成水污染。目前废水处理存在如下难点:由于废水为流动性废水,处理采用地药剂为粉末状,容易沉淀在液体反应池底部或直接被水冲走,不能有效稳定地减低废水中地氟离子,粉末状药剂在废水中地溶解度较低,短时间内很难反应成絮凝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在反应的过程中,使用加药系统进行加药反应,使用搅拌装置加快反应效率,使用过滤系统防止沉淀流出,并且设有多个反应池,多个过滤池,有效解决了目前反应池反应效率低下,且沉淀易被废水冲走,絮凝沉淀时间长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包括池体、加药系统、搅拌装置和过滤系统,所述加药系统设于池体的上侧,过滤系统设于池体的下侧,所述搅拌装置设于池体的内部;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进口管、出口管、综合调节池、综合调节池出口、一级反应池、一级反应池进口、二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进口、中间池和中间池进口,所述进口管设于池体的左侧上方,所述出口管设于池体右侧下方,所述综合调节池设于池体左侧,所述综合调节池出口设于综合调节池右侧下方,所述一级反应池设于综合调节池右侧,所述一级反应池进口设于一级反应池左侧上方,所述二级反应池设于一级反应池的右侧,所述二级反应池进口设于二级反应池左侧上方,所述中间池设于二级反应池的右侧,所述中间池进口设于中间池左侧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电机、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叶、第三电机、第三搅拌轴、第三搅拌叶、第四电机、第四搅拌轴和第四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设于综合调节池的上端,所述第一搅拌轴一端设于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搅拌叶设于第一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设于一级反应池的上端,所述第二搅拌轴一端设于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搅拌叶设于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机设于二级反应池的上端,所述第三搅拌轴一端设于第三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三搅拌叶设于第三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机设于中间池的上端,所述第四搅拌轴一端设于第四电机输出端,所述第四搅拌叶设于第四搅拌轴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系统包括第一加药装置、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装置、第二加药管、第三加药装置、第三加药管、第四加药装置和第四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装置设于综合调节池的上端右侧,所述第一加药管设于第一加药装置的输出口,所述第二加药装置设于一级反应池的上端右侧,所述第二加药管设于第二加药装置的输出口,所述第三加药装置设于二级反应池的上端右侧,所述第三加药管设于第三加药装置的输出口,所述第四加药装置设于中间池的上端右侧,所述第四加药管设于第四加药装置的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系统包括二级过滤装置、二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出口、三级过滤装置、三级过滤池、三级过滤池出口、四级过滤装置和四级过滤池,所述二级过滤装置设于一级反应池的下端,所述二级过滤池设于二级过滤装置的下端,二级过滤池出口设于二级过滤池上端右侧,所述三级过滤装置设于二级反应池的下端,所述三级过滤池设于三级过滤装置的下端,三级过滤池出口设于三级过滤池上端右侧,所述四级过滤装置设于中间池的下端,所述四级过滤池设于四级过滤装置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药装置和第四加药装置内设有酸碱调节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药装置和第三加药装置内设有絮凝剂。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在反应的过程中,使用加药系统进行加药反应,第一加药装置和第四加药装置内设有酸碱调节剂,第二加药装置和第三加药装置内设有絮凝剂,使用搅拌装置加快反应效率,使用过滤系统防止沉淀流出,并且设有多个反应池,多个过滤池,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保证沉淀不会被废水冲走,缩短了絮凝沉淀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的主视剖面图。其中,1、池体,2、加药系统,3、搅拌装置,4、过滤系统,5、进口管,6、出口管,7、综合调节池,8、综合调节池出口,9、一级反应池,10、一级反应池进口,11、二级反应池,12、二级反应池进口,13、中间池,14、中间池进口,15、第一电机,16、第一搅拌轴,17、第一搅拌叶,18、第二电机,19、第二搅拌轴,20、第二搅拌叶,21、第三电机,22、第三搅拌轴,23、第三搅拌叶,24、第四电机,25、第四搅拌轴,26、第四搅拌叶,27、第一加药装置,28、第一加药管,29、第二加药装置,30、第二加药管,31、第三加药装置,32、第三加药管,33、第四加药装置,34、第四加药管,35、二级过滤装置,36、二级过滤池,37、二级过滤池出口,38、三级过滤装置,39、三级过滤池,40、三级过滤池出口,41、四级过滤装置,42、四级过滤池。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含氟废水反应池,包括池体1、加药系统2、搅拌装置3和过滤系统4,所述加药系统2设于池体1的上侧,过滤系统4设于池体1的下侧,所述搅拌装置3设于池体1的内部;所述过滤系统4包括进口管5、出口管6、综合调节池7、综合调节池出口8、一级反应池9、一级反应池进口10、二级反应池11、二级反应池进口12、中间池13和中间池进口14,所述进口管5设于池体1的左侧上方,所述出口管6设于池体1右侧下方,所述综合调节池7设于池体1左侧,所述综合调节池出口8设于综合调节池7右侧下方,所述一级反应池9设于综合调节池7右侧,所述一级反应池进口10设于一级反应池9左侧上方,所述二级反应池11设于一级反应池9的右侧,所述二级反应池进口12设于二级反应池11左侧上方,所述中间池13设于二级反应池11的右侧,所述中间池进口14设于中间池13左侧上方。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15、第一搅拌轴16、第一搅拌叶17、第二电机18、第二搅拌轴19、第二搅拌叶20、第三电机21、第三搅拌轴22、第三搅拌叶23、第四电机24、第四搅拌轴25和第四搅拌叶26,所述第一电机15设于综合调节池7的上端,所述第一搅拌轴16一端设于第一电机15输出端,所述第一搅拌叶17设于第一搅拌轴16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18设于一级反应池9的上端,所述第二搅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加药系统、搅拌装置和过滤系统,所述加药系统设于池体的上侧,过滤系统设于池体的下侧,所述搅拌装置设于池体的内部;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进口管、出口管、综合调节池、综合调节池出口、一级反应池、一级反应池进口、二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进口、中间池和中间池进口,所述进口管设于池体的左侧上方,所述出口管设于池体右侧下方,所述综合调节池设于池体左侧,所述综合调节池出口设于综合调节池右侧下方,所述一级反应池设于综合调节池右侧,所述一级反应池进口设于一级反应池左侧上方,所述二级反应池设于一级反应池的右侧,所述二级反应池进口设于二级反应池左侧上方,所述中间池设于二级反应池的右侧,所述中间池进口设于中间池左侧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加药系统、搅拌装置和过滤系统,所述加药系统设于池体的上侧,过滤系统设于池体的下侧,所述搅拌装置设于池体的内部;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进口管、出口管、综合调节池、综合调节池出口、一级反应池、一级反应池进口、二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进口、中间池和中间池进口,所述进口管设于池体的左侧上方,所述出口管设于池体右侧下方,所述综合调节池设于池体左侧,所述综合调节池出口设于综合调节池右侧下方,所述一级反应池设于综合调节池右侧,所述一级反应池进口设于一级反应池左侧上方,所述二级反应池设于一级反应池的右侧,所述二级反应池进口设于二级反应池左侧上方,所述中间池设于二级反应池的右侧,所述中间池进口设于中间池左侧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电机、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叶、第三电机、第三搅拌轴、第三搅拌叶、第四电机、第四搅拌轴和第四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设于综合调节池的上端,所述第一搅拌轴一端设于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搅拌叶设于第一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设于一级反应池的上端,所述第二搅拌轴一端设于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搅拌叶设于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机设于二级反应池的上端,所述第三搅拌轴一端设于第三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三搅拌叶设于第三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机设于中间池的上端,所述第四搅拌轴一端设于第四电机输出端,所述第四搅拌叶设于第四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战焦永陈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永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