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71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包括混合腔体、搅拌器、臭氧发生器、曝气装置以及催化剂容纳腔;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搅拌主杆以及搅拌支杆;所述搅拌支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搅拌主杆与催化剂容纳腔;所述催化剂容纳腔的外壳镂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搅拌器与催化剂容纳腔的配合,利用催化剂容纳腔的镂空外壳使废水中产生空泡,空泡的形成与破裂进一步促进了催化剂、废水以及臭氧三者之间的接触,从而提高了催化氧化的效率;且软连接能够使催化剂容纳腔的位置随着搅拌器的搅拌速度变化,进而在工艺转速范围内实现对催化剂容纳腔位置的灵活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大,污水处理负荷持续加工,因此,对污水处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污水经常规生化处理后,往往残留有难降解污染物,如果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容易造成有机物富集,会对环境与生物造成危害。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具有氧化能力强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催化臭氧氧化是利用臭氧在催化剂作用下产生更多的有强氧化能力的中间产物如羟基自由基(·OH)氧化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这些中间产物的氧化能力极强,反应物选择性,能快速氧化分解臭氧无法氧化的高稳定性、难降解的有机物。依照催化剂形态不同,催化臭氧氧化主要分为两类: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和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均相臭氧氧化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剂效率,但催化剂易于流失;非均相臭氧氧化催化剂主要为固体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N105399287A公开了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及零排放处理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先将废水经生化处理单元去除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后进入除硬单元,通过二氧化碳吸收生成碳酸盐沉淀,经沉淀分离降低硬度,然后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深度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得到含盐废水,再将该含盐废水通过超滤单元过滤后进入电渗析单元进一步浓缩脱盐,最终获得的淡水和浓盐水均可回用。CN104671391A公开了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装置及工艺,所述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介质过滤单元、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单元和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工艺包括:(1)将难降解有机废水送入多介质过滤单元,去除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悬浮杂质;(2)将多介质过滤单元出水送入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单元,臭氧对废水进行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3)将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单元出水送入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和利用的溶解性污染物和悬浮杂质去除。CN109626761A公开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联合MBR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的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出水储槽、MBR进水泵、MBR、MBR出水泵;所述臭氧发生器的测下部连接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的下端,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的侧上部经管道与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出水储槽连通,另一管道由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出水储槽中的底部向上连接MBR进水泵,MBR进水泵的另一端由管道引入下方的MBR内,MBR内又设有管道连接MBR出水泵。但在应用均相臭氧氧化的现有技术中,臭氧均相氧化的催化剂具有易于流失、不易回收、药剂费用消耗高且成本增大的缺点;而非均相臭氧氧化则存在催化剂生产成本高、处理效率低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因此,除了对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催化效率外,还能够提供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提高催化剂与臭氧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所述臭氧催化氧化装置能够提高催化剂与废水中有机物的接触几率,从而提高催化剂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效率,且能够有效避免催化剂的流失。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所述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包括混合腔体、搅拌器、臭氧发生器、曝气装置以及催化剂容纳腔。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搅拌主杆以及至少2个搅拌支杆。所述电机设置于混合腔体的外部。所述搅拌主杆的一端与电机连接,搅拌主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混合腔体内部;所述搅拌支杆的一端与混合腔体内部的搅拌主杆连接,搅拌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催化剂容纳腔连接。所述催化剂容纳腔的外壳镂空。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混合腔体内部的底部,并与设置于混合腔体外部的臭氧发生器连接。所述混合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废水入口;所述混合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料口。应用本技术提供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时,催化剂放置于催化剂容纳腔中,通过催化剂容纳腔的镂空外壳与废水以及臭氧进行接触;电极带动搅拌主杆旋转,连接于搅拌主杆的搅拌支杆随着搅拌主杆的旋转而转动,进而带动催化剂容纳腔旋转。由于催化剂容纳腔的外壳镂空,因此催化剂容纳腔旋转时在废水中产生空泡,空泡的形成与破裂进一步促进了催化剂、废水以及臭氧三者之间的接触,从而提高了催化氧化的效率。且催化剂容纳腔的镂空大小可以根据催化剂颗粒的大小进行合理设置,减少了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过程中的损失。本技术所述曝气装置为本领域常规的曝气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工艺需要对曝气装置进行合理地选择。本技术所述臭氧发生器为本领域常规的臭氧发生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工艺需要对臭氧发生器进行合理地选择。优选地,所述搅拌支杆的数量为4-16个,例如可以是4个、6个、8个、9个、10个、12个、15个或16个。优选地,所述混合腔体为长方体混合腔体或圆柱体混合腔体。优选地,所述搅拌主杆位于混合腔体内部的长度为混合腔体长度的1/2-2/3,例如可以是6/12、7/12或8/1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搅拌支杆的长度为混合腔体等效直径的1/4-1/3,例如可以是6/24、7/24或8/24,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搅拌支杆的轴向与搅拌主杆的径向夹角为0-30°,例如可以是0°、5°、10°、15°、20°、25°或3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支杆的轴向与搅拌主杆的径向夹角不为0°时,所述搅拌支杆的倾斜方向为所述混合腔体的底部。优选地,以搅拌主杆为中心轴,所述搅拌支杆中心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搅拌支杆均分为2-5组,每组搅拌支杆连接于搅拌主杆的相同长度位置,即每组搅拌支杆中,任意两个相邻搅拌支杆的夹角相等。所述搅拌支杆均分为2-5组,例如可以是2组、3组、4组或5组。优选地,相邻两组搅拌支杆与搅拌主杆的连接位置间距为搅拌主杆位于混合腔体内部长度的1/6-1/3,例如可以是1/6、1/5、1/4或1/3,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刚性连接件或柔性连接件。本技术所述刚性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常规的连接杆。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锁链或弹簧。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为柔性连接件。本技术采用柔性连接件连接搅拌支杆与催化剂容纳腔,能够使催化剂容纳腔的位置随着搅拌器的搅拌速度变化,进而在工艺转速范围内实现对催化剂容纳腔位置的灵活调整。优选地,本技术所述混合腔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污泥料斗,用于储存催化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包括混合腔体、搅拌器、臭氧发生器、曝气装置以及催化剂容纳腔;/n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搅拌主杆以及至少2个搅拌支杆;/n所述电机设置于混合腔体的外部;/n所述搅拌主杆的一端与电机连接,搅拌主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混合腔体内部;/n所述搅拌支杆的一端与混合腔体内部的搅拌主杆连接,搅拌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催化剂容纳腔连接;/n所述催化剂容纳腔的外壳镂空;/n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混合腔体内部的底部,并与设置于混合腔体外部的臭氧发生器连接;/n所述混合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废水入口;所述混合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包括混合腔体、搅拌器、臭氧发生器、曝气装置以及催化剂容纳腔;
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搅拌主杆以及至少2个搅拌支杆;
所述电机设置于混合腔体的外部;
所述搅拌主杆的一端与电机连接,搅拌主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混合腔体内部;
所述搅拌支杆的一端与混合腔体内部的搅拌主杆连接,搅拌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催化剂容纳腔连接;
所述催化剂容纳腔的外壳镂空;
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混合腔体内部的底部,并与设置于混合腔体外部的臭氧发生器连接;
所述混合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废水入口;所述混合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支杆的数量为4-16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体为长方体混合腔体或圆柱体混合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主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颖欣胡静龄钟璐胡小吐刘勇薛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佳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