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71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氧化装置,包括本体,还包括进液管汇、排液管汇和曝气管汇;本体上设有尾气排放口;本体包括壳体以及分隔装置,分隔装置将壳体的内腔分为通过中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进液管汇的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排液管汇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二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曝气管汇的出气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靠近中间通道的一端;尾气排放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延长了污水在罐体内的流通距离,增加了污水停留时间和与臭氧的反应时间,提高了氧化效果和臭氧利用率,同时还有运行稳定、运输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氧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高级氧化技术是充分利用氧化反应——特别是能产生羟基自由基的高级氧化作用——对化学结构稳定、很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部分氧化、破坏其稳定的分子结构,提高生化可降解性。更重要的是,这些被部分氧化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共代谢的生长基质,诱导关键共代谢酶的产生,提高生化处理的效率。因此,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也是近年来污水处理领域内的应用热点。现有技术中的氧化装置大多采用单层罐体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300700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效臭氧反应塔设计,在单层罐体内部增加生物填料,利用生化和臭氧的氧化双重作用达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但污水在筒体内部流通距离过短,臭氧反应时间不够,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氧化装置,其目的是:增加反应时间,提高氧化效果及臭氧利用率。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氧化装置,包括本体,还包括进液管汇、排液管汇和曝气管汇;本体上设有尾气排放口;所述本体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将壳体的内腔分为通过中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进液管汇的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所述排液管汇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二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所述曝气管汇的出气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靠近中间通道的一端;所述尾气排放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为竖直的外筒体,所述分隔装置为位于外筒体中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上端与外筒体相接,所述中间通道位于外筒体的底部。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还包括环形的连接板,内筒体的外壁通过连接板与外筒体的内壁相连接。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还包括安装在外筒体的外壁上的支座。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腔体中还设有水平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有通孔,所述隔板与进液管汇出液口之间的空间内放置有悬浮填料。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管汇上设有倒U型管段,或者所述曝气管汇上安装有防回流装置。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管汇的出气口处安装有曝气器。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管汇的出液口处安装有布水器。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检修孔。作为本氧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修孔上设有视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装置通过在本体内增加分隔装置,并合理布局进液、出液及进气的位置,延长了污水在罐体内的流通距离,增加了污水停留时间和与臭氧的反应时间,提高了氧化效果和臭氧利用率;(2)使用悬浮填料切割臭氧曝气气泡,使气泡更加均匀,臭氧和污水中有机物的接触更加充分,从而提升氧化效果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3)曝气管汇带有倒U型管段或安装有单向阀等防回流装置,在曝气停止、管道突然失压时,可以避免罐内污水回流到臭氧发生装置内部;(4)进液管汇连接布水器,入水更加均匀,保证罐体内部水面没有波动和扰流;(5)本体带有检修孔,方便观察和检修;(6)本体上带有支座,可卧倒摆放,方便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如图1,一种高效氧化装置,包括本体1,还包括进液管汇2、排液管汇3和曝气管汇4。所述本体1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将壳体的内腔分为通过中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竖直的外筒体1-1,所述分隔装置为位于外筒体1-1中的内筒体1-2;所述内筒体1-2的上端与外筒体1-1相接,所述中间通道位于外筒体1-1的底部,第一腔体为内筒体1-2的柱状内腔,第二腔体为内筒体1-2与外筒体1-1之间的环形腔体。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还包括环形的连接板1-5,内筒体1-2的外壁通过连接板1-5与外筒体1-1的内壁相连接,加强支撑。所述进液管汇2的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腔体的顶端。所述进液管汇2的出液口处安装有布水器8,确保入水更加均匀,使得罐体内部水面无波动和扰流。所述排液管汇3的进液口设置在外筒体1-1的侧壁上,位于第二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所述曝气管汇4的出气口设置在第一腔体底部,所述曝气管汇4的出气口处安装有曝气器9。所述曝气管汇4上设有倒U型管段,或者所述曝气管汇4上安装有单向阀或其它防回流装置。在曝气停止时管道突然失压,保证罐内污水不会回流到臭氧发生装置内部。本体1上还设有尾气排放口6,所述尾气排放口6设置在第一腔体的顶端。进一步的,第一腔体的中下位置处还设有水平的隔板7,所述隔板7位于布水器8和曝气器9之间,其上开有通孔。所述隔板7与进液管汇2出液口之间的空间内放置有悬浮填料5。悬浮填料5与水的比重为1:1,根据进液成分,可进行调整。所述悬浮填料5可以均匀切割臭氧曝气气泡,使臭氧曝气气泡更加均匀,让臭氧和污水中有机物接触得更加充分。所述本体1上还设有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检修孔1-3,检修孔1-3上设有玻璃视镜,方便观察反应效果和进行检修。所述本体1还包括安装在外筒体1-1的外壁上的支座1-4。运输时装置可卧倒,方便运输,且有利于集成化。工作过程为:污水经过进液管汇2尾端的盘型布水器8,均匀地流入内筒体1-2的上端,臭氧经过臭氧曝气管及曝气器9在壳体的底部进行曝气。污水在内筒体1-2内和臭氧进行反应,将很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部分氧化、破坏其稳定的分子结构,提高生化可降解性,处理完的污水从内筒体1-2的下方进入环形的第二腔体中,最后从外筒体1-1顶部流出。剩余的尾气从第一腔体顶部的尾气排放口6进入尾气破坏器进行分解。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体包括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中作为分隔装置的竖板。竖板将壳体内腔分为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该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同样可以增加污水与臭氧反应的时间。但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中的污水流向第二腔体时,方向是唯一的;而实施例一中,污水向四周运动都可以到达第二腔体。因此,本实施例的工作效率低于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氧化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管汇、排液管汇和曝气管汇;本体上设有尾气排放口;/n所述本体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将壳体的内腔分为通过中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n所述进液管汇的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n所述排液管汇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二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n所述曝气管汇的出气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靠近中间通道的一端;/n所述尾气排放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氧化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管汇、排液管汇和曝气管汇;本体上设有尾气排放口;
所述本体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将壳体的内腔分为通过中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进液管汇的出液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
所述排液管汇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二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
所述曝气管汇的出气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靠近中间通道的一端;
所述尾气排放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中远离中间通道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竖直的外筒体,所述分隔装置为位于外筒体中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上端与外筒体相接,所述中间通道位于外筒体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环形的连接板,内筒体的外壁通过连接板与外筒体的内壁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之学王成桢娄希民王涛唐建稳丁昊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