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122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4
在使轴(12)支承于轴承(15)后,使保持装置(41)从轴(12)离开。若测定出的评价值脱离规定范围,则在利用保持装置(41)保持端部(12b)之后,使罩(27)从壳体(16)离开而进行间隔件(28)的调整。隔着进行了调整的间隔件(28)将罩(27)固定于壳体(16),由此使轴(12)再次支承于轴承(15)。使保持装置(41)从轴(12)离开,测定评价值。若测定出的评价值进入规定范围,则将保持装置(41)从壳体(16)卸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预压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整轴承的预压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梯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装置在机房具备曳引机。曳引机具有驱动绳轮。在驱动绳轮上卷绕有主绳索。驱动绳轮的轴由轴承支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1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电梯的驱动绳轮的轴上作用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在组装曳引机时,需要进行轴承的预压调整。例如,为了调整轴承的预压,使用间隔件。以往,在进行间隔件的插拔时,存在轴偏移而轴承损伤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轴承的损伤的预压调整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预压调整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轴上安装第一轴承的第一内圈和第二轴承的第二内圈;在利用固定于壳体的第一保持装置保持轴的第一端部并且利用固定于壳体的第二保持装置保持轴的第二端部之后,使轴支承于第一轴承;在使轴支承于第一轴承之后,将第一保持装置从壳体卸下;在利用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第二端部的状态下隔着间隔件将罩固定于壳体,由此利用罩使第二轴承的第二外圈向第二内圈侧移动,使轴支承于第二轴承;在使轴支承于第二轴承之后,使第二保持装置从轴离开;在使第二保持装置从轴离开后,测定特定的评价值;在测定出的评价值脱离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在利用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第二端部之后,使罩从壳体离开而进行间隔件的调整;隔着进行了调整的间隔件将罩固定于壳体,由此使轴再次支承于第二轴承;在使轴再次支承于第二轴承之后,使第二保持装置从轴离开,测定评价值;以及若测定出的评价值进入规定范围,则将第二保持装置从壳体卸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进行轴承的预压调整时,能够减少轴承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电梯装置的例子的图。图2是表示曳引机中的支承驱动绳轮的部分的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图2的A-A截面的图。图4是从图3的B方向观察曳引机中的支承驱动绳轮的部分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预压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预压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8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19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0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1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2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3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4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5是表示间隔件的例子的图。图26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7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8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29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30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31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图32是用于说明预压调整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电梯装置的例子的图。电梯装置例如具有轿厢1和对重2。轿厢1在井道3中上下移动。对重2在井道3中上下移动。轿厢1和对重2通过主绳索4悬吊在井道3中。主绳索4卷绕在曳引机10的驱动绳轮11上。轿厢1根据驱动绳轮11的旋转而移动。控制装置5控制驱动绳轮11的旋转和停止。即,轿厢1的移动由控制装置5控制。图1表示在井道3的上方的机房6中设置有曳引机10和控制装置5的例子。曳引机10和控制装置5也可以设置于井道3。在曳引机10设置于井道3的情况下,曳引机10可以设置于井道3的顶部,也可以设置于井道3的底坑。图2是表示曳引机10中的支承驱动绳轮11的部分的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图2的A-A截面的图。图4是从图3的B方向观察曳引机10中的支承驱动绳轮11的部分的图。驱动绳轮11固定于轴12。图3表示驱动绳轮11固定于轴12的一个端部12a侧的例子。在轴12上固定有齿轮13。曳引机10的电动机(未图示)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减速器(未图示)传递至齿轮13。通过齿轮13旋转,驱动绳轮11经由轴12而旋转。轴12经由轴承14和轴承15设置于壳体16。例如,壳体16具备下部壳体17和上部壳体18。上部壳体18通过螺栓19固定于下部壳体17。齿轮13配置于壳体16的内侧。在壳体16形成有贯通孔16a和贯通孔16b。贯通孔16a在壳体16的平坦面16c开口。轴12贯通贯通孔16a。轴12的端部12a从平坦面16c突出。平坦面16c是朝向驱动绳轮11的方向的面。在平坦面16c上形成有多个螺纹孔20。螺纹孔20配置于贯通孔16a的周围。例如,一部分螺纹孔20形成于下部壳体17。剩余的螺纹孔20形成于上部壳体18。形成于壳体16与轴12之间的间隙、即贯通孔16a被罩21堵塞。在罩21上,与螺纹孔20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安装孔21a。通过将贯通了安装孔21a的螺栓22拧入螺纹孔20,从而将罩21固定于壳体16。轴承14配置于贯通孔16a。图3表示轴承14为圆锥滚子轴承的例子。轴承14例如具备内圈23、滚子24及外圈25。内圈23设置于轴12。内圈23配置在驱动绳轮11与齿轮13之间。滚子24支承于内圈23。罩21的嵌合部21b从轴12的端部12a侧与外圈25接触。即,外圈25被罩21的嵌合部21b从轴12的端部12a侧按压。嵌合部21b形成为从罩21的凸缘部21c突出。嵌合部21b配置于贯通孔16a。安装孔21a形成于凸缘部21c。贯通孔16b在壳体16的平坦面16d开口。平坦面16d朝向与平坦面16c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平坦面16d上形成有多个螺纹孔26。螺纹孔26配置在贯通孔16b的周围。例如,一部分螺纹孔26形成于下部壳体17。剩余的螺纹孔26形成于上部壳体18。罩27以堵塞贯通孔16b的方式配置。在罩27上,与螺纹孔26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安装孔27a。另外,在罩27与壳体16之间配置有间隔件28。间隔件28是为了将轴承14以及轴承15的预压收敛于适当的范围而装备的。在间隔件28配置于罩27与壳体16的平坦面16d之间的状态下,将贯通了安装孔27a的螺栓29拧入螺纹孔26,从而将罩27固定于壳体16。在罩27形成有贯通孔27b。轴12的轴中心的延长线通过贯通孔27b。以堵塞贯通孔27b的方式在罩27设置有盖30。例如,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压调整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n在轴上安装第一轴承的第一内圈和第二轴承的第二内圈;/n在利用固定于壳体的第一保持装置保持所述轴的第一端部并且利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保持装置保持所述轴的第二端部之后,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轴承;/n在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轴承之后,将所述第一保持装置从所述壳体卸下;/n在利用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保持所述第二端部的状态下隔着间隔件将罩固定于所述壳体,由此利用所述罩使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外圈向所述第二内圈侧移动,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n在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之后,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轴离开;/n在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轴离开后,测定特定的评价值;/n在测定出的所述评价值脱离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在利用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保持所述第二端部之后,使所述罩从所述壳体离开而进行所述间隔件的调整;/n隔着进行了调整的所述间隔件将所述罩固定于所述壳体,由此使所述轴再次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n在使所述轴再次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之后,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轴离开,测定所述评价值;以及/n若测定出的所述评价值进入规定范围,则将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壳体卸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预压调整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在轴上安装第一轴承的第一内圈和第二轴承的第二内圈;
在利用固定于壳体的第一保持装置保持所述轴的第一端部并且利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保持装置保持所述轴的第二端部之后,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轴承;
在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轴承之后,将所述第一保持装置从所述壳体卸下;
在利用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保持所述第二端部的状态下隔着间隔件将罩固定于所述壳体,由此利用所述罩使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外圈向所述第二内圈侧移动,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
在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之后,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轴离开;
在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轴离开后,测定特定的评价值;
在测定出的所述评价值脱离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在利用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保持所述第二端部之后,使所述罩从所述壳体离开而进行所述间隔件的调整;
隔着进行了调整的所述间隔件将所述罩固定于所述壳体,由此使所述轴再次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
在使所述轴再次支承于所述第二轴承之后,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轴离开,测定所述评价值;以及
若测定出的所述评价值进入规定范围,则将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壳体卸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调整方法,其中,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
使所述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工序包括以下工序:
以所述轴的轴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的方式配置所述轴;以及
在利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保持所述第一端部并且利用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保持所述第二端部的状态下使所述轴沿其轴向移动,由此将支承于所述第一内圈的第一滚子按压到所述第一轴承的配置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第一外圈。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康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