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粒流抛光夹具
本技术属于磨粒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磨粒流抛光夹具。
技术介绍
3D打印工件通常粗糙度大于Ra16,而有很多工件的内流道需要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故需对工件的内流道进行抛光处理。利用磨粒流抛光是常用的有效方式。如图1所示的叶轮,具有叶型结构,其内腔结构复杂,使用磨粒流对其进行抛光时,无法对整个内腔全部抛光到位,故需对工件进行多次抛光,并且可能存在着仍抛光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粒流抛光夹具,以实现对叶轮的内部进行高效、全面地抛光。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粒流抛光夹具,用于固定叶轮以进行磨粒流抛光,所述叶轮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与所述小径端贯穿有通道,叶片环向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侧壁,所述叶片的一侧形成内环,所述磨粒流抛光夹具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开设有上通料孔;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开设有下通料孔,所述叶轮无间隙地夹设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上通料孔、所述叶片与所述下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粒流抛光夹具,用于固定叶轮(10)以进行磨粒流抛光,所述叶轮(10)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端(101)和小径端(102),所述大径端(101)与所述小径端(102)贯穿有通道(103),叶片(104)环向设置于所述通道(103)的侧壁,所述叶片(104)的一侧形成内环(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流抛光夹具包括:/n上盖板(2),所述上盖板(2)开设有上通料孔(21);/n下盖板(3),所述下盖板(3)开设有下通料孔(31),所述叶轮(10)无间隙地夹设于所述上盖板(2)与所述下盖板(3)之间,所述上通料孔(21)、所述叶片(104)与所述下通料孔(31)同时对正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粒流抛光夹具,用于固定叶轮(10)以进行磨粒流抛光,所述叶轮(10)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端(101)和小径端(102),所述大径端(101)与所述小径端(102)贯穿有通道(103),叶片(104)环向设置于所述通道(103)的侧壁,所述叶片(104)的一侧形成内环(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流抛光夹具包括:
上盖板(2),所述上盖板(2)开设有上通料孔(21);
下盖板(3),所述下盖板(3)开设有下通料孔(31),所述叶轮(10)无间隙地夹设于所述上盖板(2)与所述下盖板(3)之间,所述上通料孔(21)、所述叶片(104)与所述下通料孔(31)同时对正连通;
上垫块(4),贴设于所述小径端(102)的外周,所述上垫块(4)与所述上盖板(2)相互抵靠,所述上垫块(4)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大径端(101)与所述小径端(102)的拐角处;
下垫块(5),贴设于所述大径端(101)的外周,所述下垫块(5)与所述上垫块(4)相互抵靠,所述下垫块(5)与所述下盖板(3)相互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粒流抛光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挡圈(6)和下挡圈(7),所述上挡圈(6)挡设于所述小径端(102)的内侧,所述上挡圈(6)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上盖板(2)与所述内环(105),所述下挡圈(7)挡设于所述大径端(101)的内侧,所述下挡圈(7)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下盖板(3)与所述内环(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粒流抛光夹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糜志豪,唐晨翔,张乐安,刘慧渊,
申请(专利权)人: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