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和双组分结构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23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和双组分结构胶瓶。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包括:柱状塞、螺纹旋钮式封盖、塞体上环面、封盖阶梯面和螺牙;其中,柱状塞与螺纹旋钮式封盖可拆卸连接;柱状塞上方设有塞体上环面,下方设有直径不同的堵头,塞体上环面向内凹陷的底部与堵头连为一体;螺纹旋钮式封盖设有封盖阶梯面,塞体上环面与封盖阶梯面能够紧密结合;旋紧的柱状塞和螺纹旋钮式封盖与出胶口通过螺牙螺旋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易拔式柱状塞和螺纹旋钮式封盖结构,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性能和便捷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和双组分结构胶瓶
本技术涉及产品加工
,特别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和双组分结构胶胶瓶。
技术介绍
双组分结构胶密封胶在生产过程中分装成2组分,一般分为A/B组分,A组分为胶浆,呈白色,B组分为固化剂和炭黑,呈黑色。双组分结构胶靠添加固化剂缩短固化时间,相比单组份固化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双组分结构胶适用于大型工程。那么对于作业双组分结构胶的胶管要求也就相应很高,目前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构造复杂、配件繁多会造成管理和成本上的过度消耗;并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大胶瓶使用小混合管需要转接接头,导致胶管极易发生漏胶,造成混合不均等的问题。经过检索,专利文献CN205868713U公开了一种防滑的双组AB胶管,包括A管和B管,A管和B管的顶部分别设置有A管口和B管口,A管口和B管口的内部均设置有出料口,两个出料口的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管口塞,A管口和B管口内侧通过卡扣和扣眼契合在一起,A管口和B管口的外侧均设置有半个圆形螺栓纹,A管和B管在A管口和B管口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板。该现有技术虽然在管口底部设置防滑板和管口塞,但是并没有解决胶管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和双组分结构胶瓶。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包括:柱状塞、螺纹旋钮式封盖、塞体上环面、封盖阶梯面和螺牙;其中,柱状塞与螺纹旋钮式封盖可拆卸连接;柱状塞上方设有塞体上环面,下方设有直径不同的堵头,塞体上环面向内凹陷的底部与堵头连为一体;螺纹旋钮式封盖设有封盖阶梯面,塞体上环面与封盖阶梯面能够紧密结合;旋紧的柱状塞和螺纹旋钮式封盖与出胶口通过螺牙螺旋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出胶口内腔和混合管,混合管的一端与塞体上环面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螺纹旋钮式封盖贯通连接。优选地,柱状塞带有塞体上环面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的环状平台沿。优选地,螺纹旋钮式封盖分为顶层和底层,顶层直径小于底层直径,底层的外部均匀的设置锯齿条纹。优选地,封盖阶梯面向上的顶层直径逐渐减小。优选地,还包括出胶口底板和限位卡扣柱,出胶口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卡扣柱。优选地,柱状塞上设置的堵头能够与出胶口内腔相密封。优选地,出胶口内腔呈现锥度,能够对柱状塞形成上推力并收紧。优选地,混合管的外部轮廓与螺纹旋钮式封盖内部无缝隙匹配。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组分结构胶胶瓶,包含上述的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采用易拔式柱状塞和螺纹旋钮式封盖结构,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性能和便捷的使用效果。2、本技术通过采用螺纹旋钮式封盖的结构,可以使胶管头部构造更简洁的同时,对柱状塞和混合管起到更好的紧固效果,解决了因构造复杂,配件繁多造成的管理和成本上的过度消耗问题,降低了胶管因多组件连接而造成的风险累积。3、本技术通过设置胶管头部出胶口底板两侧设置的旋钮限位卡口结构,有明显的到位震动反馈,可以有效的提示操作人员旋盖的开启与关闭状体,解决了因封盖不到位而导致的漏胶问题。4、本技术通过设置胶管头部出胶口底板两侧设置的旋钮限位卡口结构,当胶瓶跌落地面时,旋钮限位卡口柱体能有效支撑头部着地的受力状态,降低头部折断的风险。5、本技术通过设置胶管顶部出胶口内腔的锥度结构,解决了柱状塞因过度密封而导致无法被拔出的问题。6、本技术通过柱状塞体上环面与旋钮式封盖内壁配合,解决了装配时易错牙的缺陷,保证产品正常旋紧,提高密封安全性。7、本技术通过对混合管卡口优化了设计,直接采用管芯与瓶口对接,解决了大胶瓶使用小混合管需要转接接头的问题,转接接头极易发生漏胶,造成混合不均。此设计解决了转接接头漏胶问题,杜绝了因转接头泄露造成的混合不均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包括柱状塞1、螺纹旋钮式封盖2、塞体上环面3、封盖阶梯面4、出胶口底板5、限位卡扣柱6、螺牙7和出胶口内腔8,其中,柱状塞1与螺纹旋钮式封盖2可拆卸连接;柱状塞1向上设有塞体上环面3,向下设有直径不同的堵头,塞体上环面向内凹陷的底部与堵头连为一体;螺纹旋钮式封盖2设有封盖阶梯面4,塞体上环面3与封盖阶梯面4能够紧密结合;旋紧的柱状塞1和螺纹旋钮式封盖2与出胶口通过螺牙7螺旋连接。柱状塞1带有塞体上环面3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的环状平台沿,螺纹旋钮式封盖2分为顶层和底层,顶层直径小于底层直径,底层的外部均匀的设置锯齿条纹,封盖阶梯面4向上的顶层直径逐渐减小。柱状塞1起到封堵出胶口的作用,塞体上环面3与螺旋式封盖2内部的封盖阶梯面4紧密结合,随着旋紧螺纹旋钮式封盖2,顶住柱状塞1的尾部,从而达到牢固的静态结构和良好的密封效果。塞体上环面3与螺纹旋钮式封盖2内壁配合,在旋紧时有校正位置的功能,不至于旋紧时发生错牙缺陷。进一步来说,出胶口底板5两侧设置有限位卡扣柱6,有明显的到位震动反馈,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漏胶问题;跌落头部着地时,限位卡口柱6可分散受力,稳定瓶口螺牙7段的受力状态,不易折断。更进一步来说,柱状塞1上设置的堵头能够与出胶口内腔相密封。胶管顶部出胶口内腔8采用适当的锥度结构,对柱状塞1形成上推力和收紧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密封性,并且在使用时,旋起螺纹旋钮式封盖2后,柱状塞1处于易于拔离的状态,便于操作。本技术的优选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基础实施例,还包括混合管9,混合管9的一端与塞体上环面3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螺纹旋钮式封盖2贯通连接。螺纹旋钮式封盖2的阶梯型设计,可以与混合管9外部轮廓完全契合,随着螺纹旋钮式封盖2的拧紧,将混合管9直接压紧在出胶口上,无需再通过加装卡位固件来固定混合管。同时,混合管卡口优化了设计,直接采用小混合管管芯与瓶口对接,通过螺纹旋钮式封盖2锁紧,提高密封性,同时省掉了每个混合管9的卡座节约了成本。本技术通过采用易拔式柱状塞和螺纹旋钮式封盖结构,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性能和便捷的使用效果。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塞(1)、螺纹旋钮式封盖(2)、塞体上环面(3)、封盖阶梯面(4)和螺牙(7);/n所述柱状塞(1)与所述螺纹旋钮式封盖(2)可拆卸连接;/n所述柱状塞(1)上方设有塞体上环面(3),下方设有直径不同的堵头,塞体上环面向内凹陷的底部与堵头连为一体;/n所述螺纹旋钮式封盖(2)设有封盖阶梯面(4),所述塞体上环面(3)与所述封盖阶梯面(4)能够紧密结合;/n旋紧的柱状塞(1)和螺纹旋钮式封盖(2)与出胶口通过螺牙(7)螺旋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塞(1)、螺纹旋钮式封盖(2)、塞体上环面(3)、封盖阶梯面(4)和螺牙(7);
所述柱状塞(1)与所述螺纹旋钮式封盖(2)可拆卸连接;
所述柱状塞(1)上方设有塞体上环面(3),下方设有直径不同的堵头,塞体上环面向内凹陷的底部与堵头连为一体;
所述螺纹旋钮式封盖(2)设有封盖阶梯面(4),所述塞体上环面(3)与所述封盖阶梯面(4)能够紧密结合;
旋紧的柱状塞(1)和螺纹旋钮式封盖(2)与出胶口通过螺牙(7)螺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胶口内腔(8)和混合管(9),所述混合管(9)的一端与出胶口内腔(8)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螺纹旋钮式封盖(2)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塞(1)带有塞体上环面(3)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的环状平台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双组分结构胶胶管的胶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旋钮式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仕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