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19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子终端,该电子终端包括:导光板和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沿导光板的入光侧分布的多个光源,且每个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导光板的入光侧;光线扩散部件,光线扩散部件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和光源之间,并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线进行扩散;电子纸显示屏模组,所述电子纸显示屏模组反射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导光板射出的光线经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反射面反射至读者的眼中。在上述电子终端中,由于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和发光组件之间设置光线扩散部件,光束光线扩散部件扩散后发散程度更大,只需要在较短的光程内即可实现相邻的光源的光束的混光,从而,该电子终端可以使底边框变窄,从而,降低屏占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终端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01月0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007828.X、申请名称为“一种超窄边框反射式屏幕模组”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反射式屏幕模组电子终端,四周边框较宽,特别是底部边框(整机下巴)较宽,导致屏占比低。造成屏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射式模组前光的混光区距离较长,即从前光的LED灯出光口到墨水屏AA区的混光光程较大。混光区距离较长的原理具体可以参考图1,导光板S的入光侧间隔分布有多个LED灯M,每个LED灯的发出的光束射入导光板S内,而每个LED灯的发出的光束都成扩散型,由于相邻的LED灯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因此,光束在进入导光板S内后需要在混光区S1内先混在一起,然后进入均光区S2,均光区S2用来为显示屏提供前光,均光区S2中有用户可见显示区S3。由于该混光区S1的存在,导致底部边框过宽,均光区S2所占比例较小,用户可见显示区S3较小,屏占比低。针对目前反射式屏模组使用设备前光光程较长,整机屏占比低的问题,反射式屏幕模组电子终端厂家为缩窄下巴大多采用增加混光LED灯数量、改善导光膜网点密度设计,来弥补前光光程缩短所带来的设计缺陷,而整机在设计上就会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终端,用于解决屏占比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终端,该电子终端包括: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分布的多个光源,且每个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光线扩散部件,所述光线扩散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和所述光源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进行扩散,光束光线扩散部件扩散后发散程度更大,只需要在较短的光程内即可实现相邻的光源的光束的混光,采用该电子终端的电子终端可以使底边框变窄,从而,降低屏占比;电子纸显示屏模组,所述电子纸显示屏模组反射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导光板射出的光线经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反射面反射至读者的眼中,以使读者可以看清显示内容。可选地,所述光线扩散部件包括混合的聚碳酸酯和扩散粉。可选地,所述扩散粉均匀地分散于所述聚碳酸酯中。可选地,所述扩散粉与所述聚碳酸酯的重量比例介于0.1%和10%之间。可选地,所述扩散粉的材质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每个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覆盖于所述光线扩散部件,且所述光线扩散部件粘结。可选地,所述光线扩散部件分别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源压接在一起。可选地,所述光源为LED灯珠或microLED灯条。可选地,每个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还填充有光学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反射式屏幕模组电子终端中LED灯珠与导光板配合的示意图;图2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终端的示意图;图3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终端中部分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图4表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终端中导光板的网点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可参考图3,该电子终端包括:电子纸显示模组5和前光模组。参考图2和图3,其中,该前光模组包括:导光板4和发光组件P,发光组件P包括多个沿导光板4的入光侧分布的光源12,该光源12可以为LED灯珠,也可以为其它具有发光功能的光源,如microLED灯条,且每个光源12的出光方向朝向导光板4的入光侧,导光板4的材质可以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或者其它具有导光功能的透明材料;光线扩散部件10,光线扩散部件10设置于导光板4的入光侧和光源12之间,光线扩散部件10设置于导光板4的入光侧和光源12之间,并用于将光源12发射的光线进行扩散,电子纸显示屏模组5的反射面朝向导光板4的出光侧,导光板4射出的光线经电子纸显示模组5的反射面反射至读者的眼中,以使读者可以看清显示内容。在上述电子终端中,由于在导光板4的入光侧和发光组件P之间设置光线扩散部件10,光束被光线扩散部件10扩散,光束在扩散后发散程度更大,只需要在较短的光程内即可实现相邻的光源12的光束的混光,从而,该电子终端可以使底边框变窄,从而,降低屏占比。在图3中,前光模组中的导光板4的出光侧依次设有下薄膜(film)层3、上薄膜(film)层2和保护盖板1,导光板4和下薄膜(film)层3之间填充有第一光学胶层9,下薄膜(film)层3和上薄膜(film)层2之间填充有第二光学胶层8,上薄膜(film)层2和保护盖板1之间填充有第三光学胶层7,保护盖板1的边缘底侧涂覆有油墨层6;而导光板4背离保护盖板1的一侧设有电子纸显示模组(EPD模组)5。具体参考图3,发光组件P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1;每个光源12均与柔性电路板11电连接,而柔性电路板11与导光板4连接,具体可以是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在具体组装时,先将柔性电路板11与光线扩散部件10贴附,该光线扩散部件10包括混合的聚碳酸酯以及扩散粉,具体可以在注塑形成聚碳酸酯结合材时混入扩散粉;然后将光线扩散部件10放置于导光板4的入光侧,使光线扩散部件10分布于光源12和导光板4的之间,为了确保光束在光线扩散部件10较为均匀的扩散,扩散粉可以均匀地分布于上述聚碳酸酯中,其中,扩散粉可以采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扩散粉与聚碳酸酯的重量比例介于0.1%和10%之间,例如,可以是0.1%、1%、3%、4%、5%、7%和10%等,当低于0.1%时,起不到实质性的光线扩散作用,当大于10%时,会导致光线扩散过度;在上述区间内时,扩散粉浓度越高,光线扩散部件10的透光率就会越低;其中,由于聚碳酸酯为扩散粉提供了定位,从而使扩散粉可以分散开来,而分散的扩散粉可以将光线扩散部件10的透光率降低,光源12发出的光束在穿梭于光线扩散部件10时,会被打散,扩大了整体的光程,光束穿出光线扩散部件10进入导光板4时,光线已经比较均匀,相当于降低了导光板均光难度,进而缩短了导光板混光的距离,电子终端的底部边框所需宽度变窄,均光区比例增加,有利于用户可见显示区P的面积增加,有效提高屏占比。而其中,可以将光线扩散部件10分别与导光板4和光源12压接,而无缝隙,有利于光源12发出的光束始终在光线扩散部件10扩散,而基本不经过空气,有利于缩短混光距离,且光线扩散部件10分别与光源12和导光板4固定,有利于光源12与导光板4之间稳定结合,不易晃动,可以提供稳定的光线来源。除此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分布的多个光源,且每个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n光线扩散部件,所述光线扩散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和所述光源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进行扩散;/n电子纸显示屏模组,所述电子纸显示屏模组反射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210105 CN 202110007828X1.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分布的多个光源,且每个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光线扩散部件,所述光线扩散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和所述光源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进行扩散;
电子纸显示屏模组,所述电子纸显示屏模组反射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部件包括混合的聚碳酸酯和扩散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粉均匀地分散于所述聚碳酸酯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复生杨智程孙甲庆田晶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