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流式转轮及避振方法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水力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混流式转轮及避振方法。
技术介绍
混流式机组的结构紧凑,效率较高,并且能适应很宽的水头范围,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水轮机型式。运行效率、空化性能和稳定性是评价水轮机性能的主要指标。随着水轮机设计及优化技术逐渐成熟,运行效率的增长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空化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而稳定性问题仍然突出,国内外许多电站的机组在投运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振动。与常规水轮机组相比,水泵水轮机组的稳定性问题更加严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流式转轮及避振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流式机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流式转轮,包括:上冠、下环以及固定于所述上冠和所述下环之间的多个叶片;所述上冠和所述下环至少一者的外缘设置有避振结构,所述避振结构相对于所述混流式转轮的轴线对称设置且被配置为调整所述混流式转轮的固有频率。进一步地,所述避振结构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流式转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冠、下环以及固定于所述上冠和所述下环之间的多个叶片;所述上冠和所述下环至少一者的外缘设置有避振结构,所述避振结构相对于所述混流式转轮的轴线对称设置且被配置为调整所述混流式转轮的固有频率。/n
【技术特征摘要】
20210105 CN 20211000820011.一种混流式转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冠、下环以及固定于所述上冠和所述下环之间的多个叶片;所述上冠和所述下环至少一者的外缘设置有避振结构,所述避振结构相对于所述混流式转轮的轴线对称设置且被配置为调整所述混流式转轮的固有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振结构位于所述上冠和/或所述下环远离所述叶片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式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振结构为凸起且向远离所述叶片的方向延伸;或者,所述避振结构为凹槽且向靠近所述叶片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式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厚度与预设距离的比值小于等于0.60且大于等于0.125;所述凹槽的深度与预设距离的比值小于等于0.30且大于等于0.125;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上冠和所述下环距离所述混流式转轮的壳体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式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振结构的径向长度与所述混流式转轮的半径比值小于等于0.075且大于等于0.025。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晋兵,王正伟,夏翔,桂中华,孙慧芳,杨静,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抽水蓄能技术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