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架对接工装及塔架对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941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塔架对接工装及塔架对接方法,塔架对接工装用于塔架安装,塔架包括待对接的第一基段和第二基段,塔架对接工装包括多组对接组件,对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用于连接第一基段;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连接部件,用于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用于围合于第一基段的周侧,多个第二支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部分第二基段的对位腔室,以使第二基段能够在对位腔室内与第一基段相互对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塔架对接工装能够有效提高塔架的对接和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架对接工装及塔架对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塔架对接工装及塔架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海上风电市场即将来临,但是海上风电安装船资源却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海上风电市场的需求。当前塔架浮态吊装,主要通过坐滩施工来完成,而坐滩施工对于水深的风场无法满足要求,而国内满足深水作业20米的坐滩船也没有几艘,无法满足风场安装要求任务,只能安装水深浅的机位。主要原因是浮态吊装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塔架对接困难,并且会导致磕碰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塔架对接工装及塔架对接方法,旨在提高塔架对接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塔架对接工装,用于塔架安装,塔架包括待对接的第一基段和第二基段,塔架对接工装包括多组对接组件,对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用于连接第一基段;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连接部件,用于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用于围合于第一基段的周侧,多个第二支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部分第二基段的对位腔室,以使第二基段能够在对位腔室内与第一基段相互对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桥接部件,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通过桥接部件相互连接呈环状,桥接部件连接于环形路径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锁部,设置于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的一侧,第一锁部包括第一主体及设置于第一主体的第一半转体和第一容纳腔体,第一半转体位于第一容纳腔体内;第二锁部,设置于第二支架朝向第一支架的一侧,第二锁部包括第二主体及设置于第二主体的第二半转体和第二容纳腔体,第二半转体位于第二容纳腔体内,其中,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相互对接,第一容纳腔体和第二容纳腔体对接形成可转腔室,第一半转体和第二半转体在可转腔室内对接并相对可转腔室可转动设置,以使第一半转体和第二半转体在可转腔室内的位置可变,使得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能够相互锁定连接和解锁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锁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主体的第一手柄,第一容纳腔体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开口,第一手柄通过第一转动开口固定连接于第一半转体;第二锁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二主体的第二手柄,第二容纳腔体上开设有第二转动开口,第二手柄通过第二转动开口固定连接于第二半转体;第一手柄在第一转动开口内可移动设置,第二手柄在第二转动开口内可移动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驱动第一半转体和第二半转体在可转腔室内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手柄和第一主体之间;和/或,第二弹性件,连接于第二手柄和第二主体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锁部还包括第一插拔部和第一导向开口,第一插拔部朝向第二锁部延伸设置;第二锁部还包括第二插拔部和第二导向开口,第二插拔部朝向第一锁部延伸设置,其中,第一锁部和第二锁部相互对接,第一插拔部位于第二导向开口,第二插拔部位于第一导向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架包括用于围合第一基段的第一围板,第一围板具有用于与第一基段外表面相互配合的第一围合面,且第一围合面的形状和部分第一基段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围合面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可滚动设置的第一滚轮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锁定部件,锁定部件包括推拉杆,推拉杆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锁定端和自由端,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推拉杆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支架可移动设置,以使推拉杆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转变,且在锁定状态锁定端伸出于第一围合面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围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定位孔,推拉杆在第一定位孔内沿第二方向可移动设置,且锁定端在锁定状态伸出于第一定位孔;或者,锁定部件设置于第一围板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锁定部件包括与自由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底壁;锁定部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抵接于底壁和自由端之间,且第一复位件在第二方向上可往复变形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推拉杆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销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磁性部件,磁性部件设置于第一围板,以使第一支架能够通过磁性部件吸附于第一基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耳板,第一耳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支架朝向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耳板,第二耳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部件包括连接销,连接销用于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架包括用于围合第二基段的第二围板,第二围板具有用于围合塔架的第二围合面,第二围合面在第一支架至第二支架的方向上沿远离第二基段的方向倾斜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围合面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可滚动的第二滚轮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二滚轮,沿第一方向可滚动设置;第二滚轮架,用于支撑第二滚轮;第二复位件,连接于第二滚轮架和第二围合面之间,以使第二滚轮能够通过第二复位件远离或靠近第二围合面。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塔架对接方法,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塔架对接工装,塔架包括待对接的第一基段和第二基段,方法包括:将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基段的外表面,且多个第一支架在第一基段的周向上间隔分布;通过连接部件将各第二支架连接于各第一支架,多个第二支架围合形成对位腔室;将待对接的第二基段设置于对位腔室,并连接第一基段和第二基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一实施方式,在将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基段的外表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通过桥接部件将多个第一支架连接呈环状,桥接部件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之间;在将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基段的外表面的步骤中:将多个第一支架套设于第一基段的外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基段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锁定部件,锁定部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可移动的推拉杆,在将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基段的外表面的步骤中还包括:将推拉杆的锁定端锁定于定位凹槽内,以使第一支架能够通过锁定部件限位于第一基段。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塔架对接工装中,塔架对接工装包括多组对接组件,对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部件。在塔架对接工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首先将多个对接组件的第一支架安装于第一基段上,然后利用连接部件将多个第二支架连接于第一支架上。多个第二支架能够围合形成一个对位腔室,第二基段可以在对位腔室内与第一基段相互对接,通过对位腔室对第二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架对接工装(10),用于塔架安装,所述塔架包括待对接的第一基段(20)和第二基段(30),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对接工装(10)包括多组对接组件(10a),所述对接组件(10a)包括:/n第一支架(10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基段(20);/n第二支架(20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00)在第一方向(Y)上的一侧;/n连接部件(30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0)和所述第二支架(200),/n其中,多个所述对接组件(10a)的所述第一支架(100)用于围合于所述第一基段(20)的周侧,多个所述第二支架(200)围合形成用于容纳部分所述第二基段(30)的对位腔室(230),以使所述第二基段(30)能够在所述对位腔室(230)内与所述第一基段(20)相互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架对接工装(10),用于塔架安装,所述塔架包括待对接的第一基段(20)和第二基段(30),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对接工装(10)包括多组对接组件(10a),所述对接组件(10a)包括:
第一支架(10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基段(20);
第二支架(20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00)在第一方向(Y)上的一侧;
连接部件(30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0)和所述第二支架(200),
其中,多个所述对接组件(10a)的所述第一支架(100)用于围合于所述第一基段(20)的周侧,多个所述第二支架(200)围合形成用于容纳部分所述第二基段(30)的对位腔室(230),以使所述第二基段(30)能够在所述对位腔室(230)内与所述第一基段(20)相互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接部件(400),多个所述对接组件(10a)的所述第一支架(100)通过所述桥接部件(400)相互连接呈环状,所述桥接部件(400)连接于环形路径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00)包括:
第一锁部(3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0)朝向所述第二支架(200)的一侧,所述第一锁部(310)包括第一主体(3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311)的第一半转体(312)和第一容纳腔体(313),所述第一半转体(31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313)内;
第二锁部(32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00)朝向所述第一支架(100)的一侧,所述第二锁部(320)包括第二主体(32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21)的第二半转体(322)和第二容纳腔体(323),所述第二半转体(32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323)内;
其中,所述第一锁部(310)和所述第二锁部(320)相互对接,所述第一容纳腔体(313)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体(323)对接形成可转腔室,所述第一半转体(312)和所述第二半转体(322)在所述可转腔室内对接并相对所述可转腔室可转动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半转体(312)和所述第二半转体(322)在所述可转腔室内的位置可变,使得所述第一锁部(310)和所述第二锁部(320)能够相互锁定连接和解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部(3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311)的第一手柄(314),所述第一容纳腔体(313)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开口(315),所述第一手柄(314)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开口(31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半转体(312);
所述第二锁部(3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21)的第二手柄(324),所述第二容纳腔体(323)上开设有第二转动开口(325),所述第二手柄(324)通过所述第二转动开口(32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半转体(322),
其中,所述第一手柄(314)在所述第一转动开口(315)内可移动设置,所述第二手柄(324)在所述第二转动开口(325)内可移动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手柄(314)和所述第二手柄(324)驱动所述第一半转体(312)和所述第二半转体(322)在所述可转腔室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00)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330),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314)和所述第一主体(311)之间;
和/或,第二弹性件(340),连接于所述第二手柄(324)和所述第二主体(3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部(310)还包括第一插拔部(316)和第一导向开口(317),所述第一插拔部(316)朝向所述第二锁部(320)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锁部(320)还包括第二插拔部(326)和第二导向开口(327),所述第二插拔部(326)朝向所述第一锁部(310)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锁部(310)和所述第二锁部(320)相互对接,所述第一插拔部(316)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开口(327),所述第二插拔部(326)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开口(3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0)包括用于围合所述第一基段(20)的第一围板(110),所述第一围板(110)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基段(20)外表面相互配合的第一围合面(111),且所述第一围合面(111)的形状和部分所述第一基段(20)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合面(11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Y)可滚动设置的第一滚轮组件(12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架对接工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0)上设置有锁定部件(500),所述锁定部件(500)包括推拉杆(510),所述推拉杆(510)包括在第二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晶马静张竹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