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佳琳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05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由柴胡消石自拟方方药组成,包括: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枳实12g,大枣12g,大黄6g、鸡内金12g、金银花9g、栀子9g、蒲公英12g、茵陈12g、姜半夏8g、白芍12g、生姜15g、木香9g,从中医辩证论治及组方原则出发,并选用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特异性较强且较为新颖的实验室指标用于提示柴胡消石自拟方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效果以及预后作为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组织病理学改变、LPS、CCK、SOD、TNF‑α以及CAV‑3。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整合,在组织细胞水平采用ELISA观察其对LPS、CCK、SOD、TNF‑α以及CAV‑3含量的表达影响,进而分析其病情轻重、病理、生理作用相关性、治疗以及预后一系列的延伸性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药物
,具体为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囊炎的发病也逐渐呈上升趋势。胆结石是胆囊炎发生的主要因素。目前,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西医多主张手术切除胆囊,手术虽有根治作用,但是由于术后体内产生胆石的微环境并未改变,胆石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难免存在后遗症,如胆道术后综合征,不易被患者接受。然而,中医药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上能消石排石,而且在极大减少复发率及改善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本病当属于中医学“胁痛”“胆胀”“黄疸”等范畴,认为其与肝胆气郁有密切关系。肝胆疏泄不利,则造成气郁血瘀,瘀而化热,热与脾胃湿热蕴结则成肝胆湿热瘀阻之证,胆气不通则痛,胆汁溢出肌肤则发黄,若热积不散,则成脓化火,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临床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等,治法当疏利肝胆,不过应疏利有度,疏利过度则伤及脾胃之气,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目前中医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主要以大柴胡汤为代表,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本方既可和解少阳,又可内泻热结,表里兼顾,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柴胡汤复方具有保肝、利胆、抗实验性胆石症、抗炎、解热、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离体平滑肌等多重作用。中医药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发挥防治结石性胆囊炎的作用,主要是对胆道系统功能、胆汁脂质热力学平衡及胆色素代谢、成核缺陷及胆管感染等方面的影响。而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结石性胆囊炎防治中疗效显著,近年来动物实验也揭示了中药能从多个环节来加以防治和诊疗。国内针对结石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报道有很多,其中以下则较具有代表性:胆石六号汤剂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的口服制剂,可明显减轻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利胆、消炎、排石、攻下等功效的内服制剂疗效确切。使用具有疏肝利胆作用的中成药升清胶囊灌胃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明显下降,胆囊结石成石率降低。防石胶囊(由金钱草、姜黄、威灵仙、赤芍、党参、白术、甘草、莪术、山楂、决明子、枳实等制成)对豚鼠形成胆囊结石进行干预,发现该中药能明显升高胆汁中胆汁酸含量,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钙离子含量,其作用机制也和降低胆汁中胆红素有关。吕锋等用胆乐化瘀片干预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发现胆乐化瘀片可以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增加胆汁酸含量来发挥防止胆石形成的作用。吴勃岩等研究发现利胆排石汤具有增加大鼠胆汁流量的作用、能明显提高总胆汁流量、能明显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和Ca2+的含量,提高HCO3-量。张静喆等在豚鼠胆囊内胆色素结石模型上,使用中成药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剂(由白芍、何首乌、枸杞子、陈皮、甘草制成)进行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降低豚鼠胆囊内胆色素结石的致石率,其作用是降低胆汁中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游离钙离子含量,从而逆转致石胆汁,起到预防和治疗胆色素结石的作用。张嗣博等在胆固醇结石豚鼠模型中发现血浆CCK水平明显降低,而经中成药养肝利胆颗粒剂干预的豚鼠,其血浆CCK水平明显上升,胆囊成石率下降,提示该中药通过提高CCK水平,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起到防治结石的作用。CAV-3的负性调节作用及机制可通过抑制NOS途径的激活减少NO的产生,增强Oddi括约肌的收缩,进而降低胆囊动力。因此,致力于研究CAV-3与胆囊动力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通过调节CAV-3达到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所以可以用ELISA来测定CAV-3的含量来说明中医药是否可促进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一方面,目前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西医多主张手术切除胆囊,手术虽有根治作用,但是由于术后体内产生胆石的微环境并未改变,胆石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难免存在后遗症,如胆道术后综合征,不易被患者接受。另一方面,国内外众多研究报道可见中医药针对结石性胆囊炎的药理研究颇为热门,既往各类报道中针对结石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上方剂繁杂多样、但其研究指标稍显陈旧不统一、不全面,不具有特异性及代表性,用于结石性胆囊炎病情评价的外周血指标还不确定,不利于本专利技术评价结石性胆囊炎病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根据国内外众多研究报道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本专利技术发现中医药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上能消石排石,而且相对于西医手术治疗,在极大减少复发率及改善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效果显著。经临床观察发现,对于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其基本病机主要为肝胆疏泄不利,造成气郁血瘀,瘀而化热,热与脾胃湿热蕴结则成肝胆湿热瘀阻之证,胆气不通则痛,胆汁溢出肌肤则发黄,若热积不散,则成脓化火,热毒炽盛深入营血,则可导致“亡阴”“亡阳”,治法上当疏利肝胆,“肝胆兼治”是胆囊炎的治疗大法,不过应疏利有度,疏利过度则伤及脾胃之气,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柴胡消石自拟方是在大柴胡汤的基础上而成,符合此种中医临证思路;因此,发挥柴胡消石自拟方在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另外,中医药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发挥防治结石性胆囊炎的作用。研究表明结石性胆囊炎时出现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出血等病理变化。而目前用于结石性胆囊炎病情评价的外周血指标还不确定,目前较具有代表性,特异性较强且较为新颖,为当今研究重点的代表性指标主要包括:组织病理学改变、LPS、CCK、SOD、TNF-α以及CAV-3。而实验研究发现柴胡消石自拟方可以通过提高豚鼠血清中CCK含量并降低其CAV-3的含量从而调控豚鼠胆囊的收缩运动,影响胆汁代谢,改善胆汁淤积,以及通过抑制TNF-α、LPS的含量并促进SOD的表达,改善脂代谢的异常,控制改善炎症反应,对高胆固醇诱导的结石性胆囊炎豚鼠起到治疗作用。因此,在组织细胞水平采用ELISA观察其对LPS、CCK、SOD、TNF-α以及CAV-3含量的表达影响,进而分析其病情轻重、病理、生理作用相关性、治疗以及预后一系列的延伸性研究,可使研究更加全面、完善、极具代表性、特异性,进一步为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由柴胡消石自拟方方药组成,包括: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枳实12g,大枣12g,大黄6g、鸡内金12g、金银花9g、栀子9g、蒲公英12g、茵陈12g、姜半夏8g、白芍12g、生姜15g、木香9g。优选的,所述柴胡消石自拟方方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其特征在于:由柴胡消石自拟方方药组成,包括: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枳实12g,大枣12g,大黄6g、鸡内金12g、金银花9g、栀子9g、蒲公英12g、茵陈12g、姜半夏8g、白芍12g、生姜15g、木香9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其特征在于:由柴胡消石自拟方方药组成,包括: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枳实12g,大枣12g,大黄6g、鸡内金12g、金银花9g、栀子9g、蒲公英12g、茵陈12g、姜半夏8g、白芍12g、生姜15g、木香9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药物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柴胡消石自拟方方药的各组分可根据患者自身体质及兼证做适度随证加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佳琳
申请(专利权)人:安佳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