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竿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04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竿稍,所述竿稍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杆体,所述杆体从外到内依次嵌套设有波纹层、支撑层、弹性层和管体层;所述管体层为碳素管体,所述弹性层为弹簧管体,所述支撑层为纤维编织网,所述波纹层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鱼线设于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且对应波纹管的一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塑胶环,且两个第一塑胶环分别设置于所述波谷相邻两侧的两个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内部嵌设有两个第二塑胶环,两个第二塑胶环分别设置于第一塑胶环与鱼线之间的波峰处。通过弹簧管体和金属波纹管的设置为竿稍的内外层提供了足够的弯曲空间,从而提高竿稍整体的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竿稍
本技术涉及渔业工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竿稍。
技术介绍
鱼竿的竿稍位于鱼竿的第一节,用于连接鱼线。现有的竿稍分为实心竿稍和空心竿稍的两种,实心竿稍强度较高、较结实、不容易折断,适合用于垂钓大中型的鱼类;空心竿稍质量较轻,手感好适合用于垂钓小型鱼类。但是现有的空心竿稍在钓鱼过程中,经常遇到小型鱼类的重量超重时容易导致空心竿稍的损坏并降低了空心竿稍原有的韧性和刚度,甚至导致竿稍折断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韧性强的杆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竿稍,所述竿稍的两端分别与鱼竿和鱼线连接,所述竿稍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杆体,所述杆体从外到内依次嵌套设有波纹层、支撑层、弹性层和管体层;所述管体层为碳素管体,所述弹性层为弹簧管体,所述弹簧管体螺旋绕设于所述碳素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层为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呈管状结构且套设于所述弹簧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波纹层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鱼线设于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且对应波纹管的一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塑胶环,且两个第一塑胶环分别设置于所述波谷相邻两侧的两个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内部嵌设有两个第二塑胶环,两个第二塑胶环分别设置于第一塑胶环与鱼线之间的波峰处。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管体的壁厚范围为0.1mm-0.25mm,所述弹簧管体的壁厚范围为0.08mm-0.12mm,所述纤维编织网的壁厚范围为0.05mm-0.11mm,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壁厚范围为0.08mm-0.15mm。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管体的壁厚为0.2mm,所述弹簧管体的壁厚为0.1mm,所述纤维编织网的壁厚为0.08mm,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壁厚为0.1mm。进一步的,所述竿稍的长度范围为75mm-100mm。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波纹管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波纹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竿稍,通过依次嵌套设有金属波纹管、纤维编织网、弹簧管体和碳素管体,提高空心的碳素管体的强度和韧性。位于竿稍杆体内层的螺旋绕设的弹簧管体和位于竿稍外层的金属波纹管为竿稍的内外层提供了足够的弯曲空间,从而提高竿稍整体的韧性。同时,两个第二塑胶环的设置使得竿稍在受到鱼线的拉线弯曲时能够实现金属波纹管内表面上对应的波峰处与内部的纤维编织网、弹簧管体和碳素管体之间实现紧密贴合形成实心的杆体侧壁结构,从而增加鱼线连接端的结构强度,同时两个第一塑胶环的设置可以实现两个第二塑胶环的限位,防止第二在塑胶环竿稍弯曲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移位。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竿稍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竿稍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碳素管体;2、弹簧管体;3、纤维编织网;4、金属波纹管;5、第一塑胶环;6、第二塑胶环。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竿稍,所述竿稍的两端分别与鱼竿和鱼线连接,所述竿稍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杆体,所述杆体从外到内依次嵌套设有波纹层、支撑层、弹性层和管体层;所述管体层为碳素管体,所述弹性层为弹簧管体,所述弹簧管体螺旋绕设于所述碳素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层为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呈管状结构且套设于所述弹簧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波纹层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鱼线设于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且对应波纹管的一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塑胶环,且两个第一塑胶环分别设置于所述波谷相邻两侧的两个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内部嵌设有两个第二塑胶环,两个第二塑胶环分别设置于第一塑胶环与鱼线之间的波峰处。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竿稍,通过依次嵌套设有金属波纹管、纤维编织网、弹簧管体和碳素管体,提高空心的碳素管体的强度和韧性。位于竿稍杆体内层的螺旋绕设的弹簧管体和位于竿稍外层的金属波纹管为竿稍的内外层提供了足够的弯曲空间,从而提高竿稍整体的韧性。同时,两个第二塑胶环的设置使得竿稍在受到鱼线的拉线弯曲时能够实现金属波纹管内表面上对应的波峰处与内部的纤维编织网、弹簧管体和碳素管体之间实现紧密贴合形成实心的杆体侧壁结构,从而增加鱼线连接端的结构强度,同时两个第一塑胶环的设置可以实现两个第二塑胶环的限位,防止第二在塑胶环竿稍弯曲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移位。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管体的壁厚范围为0.1mm-0.25mm,所述弹簧管体的壁厚范围为0.08mm-0.12mm,所述纤维编织网的壁厚范围为0.05mm-0.11mm,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壁厚为0.08mm-0.15mm。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碳素管体的壁厚范围为0.1mm-0.25mm,所述弹簧管体的壁厚范围为0.08mm-0.12mm,所述纤维编织网的壁厚范围为0.05mm-0.11mm,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壁厚范围为0.08mm-0.15mm时,所述竿稍的整体壁厚较小,从而可以减少竿稍的先径,提高竿稍的弹性、韧性和曲线流畅度。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管体的壁厚为0.2mm,所述弹簧管体的壁厚为0.1mm,所述纤维编织网的壁厚为0.08mm,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壁厚为0.1mm。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碳素管体的壁厚为0.2mm,所述弹簧管体的壁厚为0.1mm,所述纤维编织网的壁厚为0.08mm,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壁厚为0.1mm时,竿稍的整体韧性最高。进一步的,所述竿稍的长度范围为75mm-100mm。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竿稍整体的韧性提升使得竿稍的抗拉力提高,竿稍的长度范围可以在75mm-100mm之间进行选择,提升了竿稍的最大使用长度,使得鱼竿的垂钓范围得到提高。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波纹管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金属波纹管的截面形状为梯形,避免位于竿稍最外层的金属波纹管受到的应力过于集中,提高了金属波纹管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波纹管的材质为不锈钢。从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金属波纹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对竿稍起到有效的保护。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提供的一种竿稍,所述竿稍的两端分别与鱼竿和鱼线连接,所述竿稍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杆体,所述杆体从外到内依次嵌套设有波纹层、支撑层、弹性层和管体层。所述管体层为碳素管体1,所述弹性层为弹簧管体2,所述支撑层为纤维编织网3,所述波纹层为金属波纹管4。所述弹簧管体螺旋绕设于所述碳素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纤维编织网呈管状结构且套设于所述弹簧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碳素管体、弹簧管体、纤维编织网和金属波纹管之间的接触面上均覆盖有胶水。位于竿稍杆体内层的螺旋绕设的弹簧管体和位于竿稍外层的金属波纹管为竿稍的内外层提供了足够的弯曲空间,从而提高竿稍整体的韧性。所述金属波纹管具有三个以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竿稍,所述竿稍的两端分别与鱼竿和鱼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竿稍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杆体,所述杆体从外到内依次嵌套设有波纹层、支撑层、弹性层和管体层;/n所述管体层为碳素管体,所述弹性层为弹簧管体,所述弹簧管体螺旋绕设于所述碳素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层为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呈管状结构且套设于所述弹簧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波纹层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鱼线设于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且对应波纹管的一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塑胶环,且两个第一塑胶环分别设置于所述波谷相邻两侧的两个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内部嵌设有两个第二塑胶环,两个第二塑胶环分别设置于第一塑胶环与鱼线之间的波峰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竿稍,所述竿稍的两端分别与鱼竿和鱼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竿稍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杆体,所述杆体从外到内依次嵌套设有波纹层、支撑层、弹性层和管体层;
所述管体层为碳素管体,所述弹性层为弹簧管体,所述弹簧管体螺旋绕设于所述碳素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层为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呈管状结构且套设于所述弹簧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波纹层为金属波纹管;所述鱼线设于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且对应波纹管的一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外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塑胶环,且两个第一塑胶环分别设置于所述波谷相邻两侧的两个波谷处,所述金属波纹管内部嵌设有两个第二塑胶环,两个第二塑胶环分别设置于第一塑胶环与鱼线之间的波峰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竿稍,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管体的壁厚范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敏
申请(专利权)人:罗源县芳洲商贸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