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04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涉及仿生鱼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鱼饵本体中间腹部侧面开设贯穿两侧的矩形孔;鱼饵本体中间部位的顶部安装与矩形孔对应的顶柱;顶柱同轴心开设与矩形孔连通的竖直圆孔;竖直圆孔内滑动匹配竖管;竖管底部同轴心安装的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两侧对称转动连接鱼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鱼线从鱼饵本体中间部位的竖直圆孔穿出,使得鱼饵本体在水中被鱼线悬挂时处于水平微微上扬状态,与鱼儿在水中的状态一样,有利于吸引大鱼吞食;当鱼饵本体被吞食拉拽后,鱼线将横杆向上拉动,将两鱼钩向外张开,更好的勾住鱼儿,便捷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
本技术属于仿生鱼饵
,特别是涉及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目前,仿生鱼饵在使用时多为鱼线牵住仿生鱼饵的嘴部,鱼钩挂在仿生鱼饵的尾部,然后,采用水草挂在仿生鱼饵的尾部遮掩鱼钩。但是,这种情况仿生鱼饵的头部上扬与鱼儿在水中经常保持的姿势不同,不能像真正的鱼儿一样吸引大鱼吞食;同时,仿生鱼饵本身不能散发吸引鱼群的气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的外表面喷涂第一夜光涂层,所述鱼饵本体中间腹部侧面开设贯穿两侧的矩形孔;所述鱼饵本体中间部位的顶部安装与矩形孔对应的顶柱;所述顶柱同轴心开设与矩形孔连通的竖直圆孔;所述竖直圆孔内滑动匹配竖管;所述竖管底部同轴心安装的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两侧对称转动连接鱼钩;两所述鱼钩之间通过横杆活动连接;所述横杆两端固定的第一套环对应滑动套设在鱼钩的竖臂上;所述横杆中间系有鱼线;所述鱼线穿过竖管以及竖直圆孔与鱼竿连接。优选地,所述矩形孔底部过盈安装矩形管;所述矩形管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矩形管两开口端设有密封盖。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活性炭颗粒或吸水棉。优选地,两所述密封盖开设有若干与矩形管内部连通的释放孔。优选地,所述鱼线外周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限位环与横杆连接。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鱼线从鱼饵本体中间部位的竖直圆孔穿出,使得鱼饵本体在水中被鱼线悬挂时处于水平微微上扬状态,与鱼儿在水中的状态一样,有利于吸引大鱼吞食;当鱼饵本体被吞食拉拽后,鱼线将横杆向上拉动,将两鱼钩向外张开,更好的勾住鱼儿,便捷实用。2、本技术通过注射器向润湿/浸透填充物;待填充物新干后塞进矩形管内,然后将两密封盖密封到矩形管两端,鱼饵本体置于水中后,填充物上吸附的液体饵料会通过释放孔缓慢释放出来并散发处吸引鱼群的气味,提高吸引鱼群的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矩形孔位置的竖直剖视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鱼饵本体,11-矩形孔,12-顶柱,121-竖直圆孔,21-竖管,211-限位环,22-鱼钩,23-横杆,231-第一套环,232-鱼线,31-矩形管,32-填充物,33-密封盖,331-释放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中”、“长度”、“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鱼饵本体1的外表面喷涂夜光涂层,利用夜光涂层夜间发光的特点实现了吸引鱼群提高钓鱼效率的功能,鱼饵本体1中间腹部侧面开设贯穿两侧的矩形孔11;鱼饵本体1中间部位的顶部安装与矩形孔11对应的顶柱12;顶柱12同轴心开设与矩形孔11连通的竖直圆孔121;竖直圆孔121内滑动匹配竖管21;竖管21底部同轴心安装的限位环211且限位环211两侧对称转动连接鱼钩22;两鱼钩22之间通过横杆23活动连接;横杆23两端固定的第一套环231对应滑动套设在鱼钩22的竖臂上;横杆23中间系有鱼线232;鱼线232穿过竖管21以及竖直圆孔121与鱼竿连接;鱼线232外周侧套设有弹簧233;弹簧233位于限位环211与横杆23连接,具体的,弹簧233同轴心固定在限位环211底部,弹簧233自然状态下,横杆23位于鱼钩22竖臂的底端;实际使用时,鱼线232从鱼饵本体1中间部位的竖直圆孔121穿出,使得鱼饵本体1在水中被鱼线232悬挂时处于水平微微上扬状态,与鱼儿在水中的状态一样,有利于吸引大鱼吞食;当鱼饵本体1被吞食拉拽后,鱼线232将横杆23向上拉动,将两鱼钩22向外张开,更好的勾住鱼儿,便捷实用。另外,矩形孔11底部过盈安装矩形管31;矩形管31内填充有填充物32;矩形管31两开口端设有密封盖33;填充物32为活性炭颗粒或吸水棉;两密封盖33开设有若干与矩形管31内部连通的释放孔331;实际使用时,通过注射器向润湿/浸透填充物32;待填充物32新干后塞进矩形管31内,然后将两密封盖33密封到矩形管31两端,鱼饵本体1置于水中后,填充物32上吸附的液体饵料会通过释放孔331缓慢释放出来并散发处吸引鱼群的气味,提高吸引鱼群的效率。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的外表面喷涂夜光涂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鱼饵本体(1)中间腹部侧面开设贯穿两侧的矩形孔(11);所述鱼饵本体(1)中间部位的顶部安装与矩形孔(11)对应的顶柱(12);所述顶柱(12)同轴心开设与矩形孔(11)连通的竖直圆孔(121);/n所述竖直圆孔(121)内滑动匹配竖管(21);所述竖管(21)底部同轴心安装的限位环(211)且所述限位环(211)两侧对称转动连接鱼钩(22);两所述鱼钩(22)之间通过横杆(23)活动连接;所述横杆(23)两端固定的第一套环(231)对应滑动套设在鱼钩(22)的竖臂上;所述横杆(23)中间系有鱼线(232);所述鱼线(232)穿过竖管(21)以及竖直圆孔(121)与鱼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光鱼模型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所述鱼饵本体(1)的外表面喷涂夜光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饵本体(1)中间腹部侧面开设贯穿两侧的矩形孔(11);所述鱼饵本体(1)中间部位的顶部安装与矩形孔(11)对应的顶柱(12);所述顶柱(12)同轴心开设与矩形孔(11)连通的竖直圆孔(121);
所述竖直圆孔(121)内滑动匹配竖管(21);所述竖管(21)底部同轴心安装的限位环(211)且所述限位环(211)两侧对称转动连接鱼钩(22);两所述鱼钩(22)之间通过横杆(23)活动连接;所述横杆(23)两端固定的第一套环(231)对应滑动套设在鱼钩(22)的竖臂上;所述横杆(23)中间系有鱼线(232);所述鱼线(232)穿过竖管(21)以及竖直圆孔(121)与鱼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刘仪伟刘鑫慈周若霖郭浩天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海德龙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