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894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栽培容器、储液罐、抽水器,栽培容器设于储液罐上,栽培容器底部以及储液罐顶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渗出孔,储液罐一侧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与抽水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回液管设有止回阀,抽水器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液管与布设于栽培容器顶部的软管连接,储液罐侧面上部设有若干个气孔,储液罐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取样管,取样管设有取样阀,储液罐侧面设有液位观察窗,储液罐外侧设有转动手轮,转动手轮与栽培容器内的搅拌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水肥渗出液循环再利用,不仅避免了水肥浪费以及外排污染的问题,还可用于渗出液各类物质含量监测和肥料流失率研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盆栽植物养护管理过程中,水肥管理是保证植物长势、长相及其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由于在盆栽浇水过程中,多余的水肥会从栽培容器底部的通孔以渗出液的形式排出,渗出液不仅存在水肥浪费的问题,而且外排还会污染环境。在盆栽肥料淋失分析研究工作中,需要经常对渗出液进行取样,现有技术的盆栽容器取样比较不方便。为此,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栽培容器、储液罐、抽水器,所述的栽培容器为盆状结构,所述的栽培容器设于储液罐上,所述的栽培容器底部以及储液罐顶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渗出孔,使栽培容器与储液罐连通,所述的储液罐一侧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与抽水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回液管设有止回阀,所述的抽水器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液管与布设于栽培容器顶部的软管连接,所述的储液罐侧面上部设有若干个气孔,储液罐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取样管,两相邻取样管之间的间距相等,取样管设有取样阀,储液罐侧面设有液位观察窗,储液罐外侧设有转动手轮,转动手轮与栽培容器内的搅拌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栽培容器渗出的多余水肥液排入储液罐中存储,然后通过抽水器将渗出液送回栽培容器顶部,实现渗出液循环再利用,不仅避免了水肥浪费以及外排污染的问题,还可用于渗出液各类物质含量监测和肥料流失率研究,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生产加工的优点;软管便于调节循环出水的位置,避免长期对同一个位置浇灌;储液罐还具有取样功能,通过不同位置的取样管实现分层取样,不但取样方便,而且便于对肥料淋失精细化分析研究;本技术还包括过滤网、三通阀、压力给水管以及排污管,可对过滤网进行反冲洗,无需人工清洗,操作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渗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栽培容器,2-储液罐,3-抽水器,4-渗出孔,5-第一回液管,6-止回阀,7-第二回液管,8-软管,9-气孔,10-取样管,11-液位观察窗,12-转动手轮,13-三通阀,14-压力给水管,15-排污管,16-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栽培容器1、储液罐2、抽水器3,所述的栽培容器1为盆状结构,所述的栽培容器1设于储液罐2上,所述的栽培容器1底部以及储液罐2顶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渗出孔4,使栽培容器1与储液罐2连通,所述的储液罐2一侧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5与抽水器3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回液管5设有止回阀6,所述的抽水器3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液管7与布设于栽培容器1顶部的软管8连接,所述的储液罐2侧面上部设有若干个气孔9,储液罐2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取样管10,两相邻取样管10之间的间距相等,取样管10设有取样阀,储液罐2侧面设有液位观察窗11,储液罐2外侧设有转动手轮12,转动手轮12与栽培容器1内的搅拌桨连接;其中转动手轮12穿过栽培容器1外壁处设有动密封件,动密封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密封零件,起到密封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的栽培容器1顶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优选地,所述的抽水器3外侧通过连接架16与栽培容器1外侧连接;使抽水器3通过连接架16与栽培容器1连接在一起,方便使用。优选地,所述的抽水器3为手动抽水器或电动抽水器;手动抽水器、电动抽水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抽水设备,例如活塞式抽水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回液管5设有三通阀13,压力给水管14与三通阀13连接,所述的储液罐2的出水口设有过滤网,出水口相对的储液罐2的另一侧设有排污管15,排污管15设有排污阀;过滤网可将渗出液中带有的杂质过滤,避免抽水器3堵塞;三通阀13、压力给水管14以及排污管15组成过滤网反冲洗结构,不需要人工清洗,操作非常方便。优选地,所述的栽培容器1与储液罐2为一体化结构,便于一体化进行加工。优选地,所述的栽培容器1、储液罐2的材质均为塑料。优选地,所述的液位观察窗11为竖直状的条形窗。优选地,所述的栽培容器1底部直径小于储液罐2顶部直径。优选地,所述的液位观察窗11设有液位刻度,通过观察液位刻度并换算即可得到储液罐内渗出液的量,便于计算水肥流失率。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栽培容器1中盛有栽培基质以及植物,当对植物浇水或施用肥液,一部分被留在基质中,另一部分从渗出孔4排入储液罐2中存储;气孔9一方面起到在储液罐2不断存储渗出液过程中将储液罐2内的多余空气排出的作用,另一方面气孔9与渗出孔4相配合,起到透气的作用,为植物根系提供透气的基质环境,保障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当储液罐2存储一定量的液体后,先通过转动手轮12将储液罐2内的液体搅拌,使沉淀物均匀分散,然后通过抽水器3,将储液罐2内的液体经第一回液管5、第二回液管7、软管8回到栽培容器1顶部,即将渗出液重复使用,形成液体循环,避免水肥浪费;通过液位观察窗11可观察储液罐2内的液位;当储液罐2存储一定量的液体后,需要对储液罐2内的液体分层取样时,先打开从上到下排序第一的取样管10的取样阀,对上层液体进行取样,取一定量的样品后关闭该取样阀;然后打开排序第二的取样阀,对中层液体进行取样,取一定量的样品后关闭该取样阀,最后打开排序第三的取样阀,对底层液体进行取样,取一定量的样品后关闭该取样阀,即完成分层取样工作。抽水器3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过滤网处堆积较多杂质,影响抽水器工作效果,此时可打开排污阀,先将储液罐2内的残液外排至收集桶统一收集,以便于残液再次用于植物浇灌了;然后继续保持排污阀为打开状态,排污管15可外接污水桶,然后将三通阀13切换至压力给水管14的通路,此时三通阀13至抽水器3呈关闭状态,压力给水管14内的压力水,经三通阀13以及三通阀13与储液罐2出水口之间的第一回液管5,从储液罐2出水口喷入储液罐2内,对过滤网进行反冲洗,冲洗的废液从排污管5排出,冲洗完毕后,切换三通阀13并关闭排污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栽培容器(1)、储液罐(2)、抽水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容器(1)为盆状结构,所述的栽培容器(1)设于储液罐(2)上,所述的栽培容器(1)底部以及储液罐(2)顶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渗出孔(4),使栽培容器(1)与储液罐(2)连通,所述的储液罐(2)一侧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5)与抽水器(3)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回液管(5)设有止回阀(6),所述的抽水器(3)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液管(7)与布设于栽培容器(1)顶部的软管(8)连接,所述的储液罐(2)侧面上部设有若干个气孔(9),储液罐(2)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取样管(10),两相邻取样管(10)之间的间距相等,取样管(10)设有取样阀,储液罐(2)侧面设有液位观察窗(11),储液罐(2)外侧设有转动手轮(12),转动手轮(12)与栽培容器(1)内的搅拌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栽培容器(1)、储液罐(2)、抽水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容器(1)为盆状结构,所述的栽培容器(1)设于储液罐(2)上,所述的栽培容器(1)底部以及储液罐(2)顶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渗出孔(4),使栽培容器(1)与储液罐(2)连通,所述的储液罐(2)一侧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5)与抽水器(3)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回液管(5)设有止回阀(6),所述的抽水器(3)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回液管(7)与布设于栽培容器(1)顶部的软管(8)连接,所述的储液罐(2)侧面上部设有若干个气孔(9),储液罐(2)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取样管(10),两相邻取样管(10)之间的间距相等,取样管(10)设有取样阀,储液罐(2)侧面设有液位观察窗(11),储液罐(2)外侧设有转动手轮(12),转动手轮(12)与栽培容器(1)内的搅拌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容器(1)顶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回收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水器(3)外侧通过连接架(16)与栽培容器(1)外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阳邱学礼张晓伟杨树明陈雅琼余小芬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