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889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属于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樟巢螟虫害的发病规律,并结合樟树生长特性,总结出一种樟巣螟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通过园林技术防治、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综合技术手段,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害虫进行捕杀消灭,有效降低了樟巣螟的发病率,减少了病害损失,提高了樟树幼苗的存活率以及樟树成树质量,为今后樟树栽培中樟巣螟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和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害虫防治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樟树(Cinnamomumcamphora)生长速度快、枝叶茂密、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防沙固土和美化环境,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为医药、化工等行业提供原材料,近年来种植广泛。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其虫害的危害也日趋加重,尤其是樟巢螟(Orthagaachatina)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樟树产业的发展。樟巢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瘤丛螟属(Orthaga)昆虫,别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栗叶瘤丛螟,是樟科目植物和壳斗科栗属植物主要的食叶害虫。低龄幼虫于寄主植物嫩叶表面上取食,3龄以上幼虫吐丝缀合小枝和叶片结巢在内食害叶片与嫩稍,虫口密度高时整树挂满虫巢,不见绿叶,受害寄主植物枝叶由于失去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整株枯死。近年来,樟巢螟虫害在樟树栽培区普遍发生,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渐加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然而目前病虫害防治领域对于樟巣螟防治方法的研究较少,现有的防治技术主要为长期、单一的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化学防治,而化学农药由于其理化特性易对植物及人体产生污染和毒害,且樟巣螟已经对目前常用的传统化学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防止效果一般。此外,化学药剂还能杀死樟巢螟幼虫天敌,如姬蜂、茧蜂和寄生蝇等有益昆虫,从而削弱了生态系统对樟巣螟的自然控制作用。综上,如何提供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措施:(1)园林技术防治:(11)翻土;翻土可以减少在樟树林下越冬的老熟幼虫的基数。(12)修剪:剪除樟巢螟的虫巢,集中烧毁;此步骤需结合修剪樟树下垂枝、枯枝、弱枝和过密枝,修剪枝条可以提高植物生长势,进而提高樟树自身的抗病虫能力。(13)药剂灌根预防:3月份和10月底分别对树体根部埋施毒死蜱、二嗪磷或辛硫磷颗粒;其中,毒死蜱用量为40~50g/株、二嗪磷用量为60~80g/株、辛硫磷用量为100~120g/株;使用药剂进行灌根预防,一方面随着树体对药剂的吸收,药剂扩散至整个树体,可增强樟树体对樟巢螟的预防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树体根部周围土壤对药剂的吸收,可以杀死树下越冬的樟巢螟老熟幼虫。(2)人工防治:(21)灯光诱杀:于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18:00至次日6:00使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进行诱杀,灯距20~30m,灯距离地面1.5m,每天收集诱集的樟巢螟进行深埋处理并更换虫袋;(22)性诱剂诱杀:使用十二碳二烯醇诱杀,用量为2ml/株;性诱剂诱杀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虫的性信息素,将寻求交配的雄成虫引诱并杀死于诱捕器中。此方法不仅可以杀灭当代的雄成虫,也使得雌、雄成虫减少了交配的机会,减少了繁殖数量,进而控制种群数量,以达到防治的目的。该方法对防治目标具有专一性,不会对天敌生物造成伤害,是一种绿色的防控手段。(23)人工摘巢;(3)化学防治:(31)打孔注药:于5月上旬,对樟树进行打孔注射,具体操作为,在树干距地面100~130cm处打孔,孔径≦0.8cm,孔与树干呈45°角,孔深4~6cm;植物通过疏导作用将药物快速均匀的传递到树木根、茎、叶等部位,樟巢螟取食后即中毒死亡。该方法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并且环境友好,对樟巢螟天敌、人、畜的安全性较高。(32)喷雾施药;(4)生物防治:(41)虫生真菌防治;(42)保护和利用樟巢螟寄生性天敌。进一步的,所述措施(1)中翻土的具体操作为:冬、春季对樟树根际30cm半径内土壤进行翻松冻土。进一步的,所述措施(2)中人工摘巢的具体操作为:在6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摘除1代和2代幼虫的虫巢,集中烧毁。进一步的,所述措施(3)中打孔注药所用药剂为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或氟虫双酰胺。进一步的,所述措施(3)中喷雾施药的具体操作为:在6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喷雾扑杀,施用药剂为取灭幼脲Ⅱ号40ml和杀虫丹50g,之后兑水50~60kg即可。进一步的,所述措施(4)中虫生真菌防治的具体措施为:4月中下旬,将菌土均匀施撒于樟树树冠下周围土层,施撒量300kg/hm,所述菌土为使用绿僵菌或白僵菌与细土配制成而成,含孢量1.0×108个/g;所述细土为土壤经研磨后过2mm筛网;5月下旬至6月上旬,使用浓度为1.0×108个/mL的白僵菌或绿僵菌孢子悬液进行喷洒。进一步的,所述措施(4)中保护和利用樟巢螟寄生性天敌,所述樟巢螟寄生性天敌包括赤眼蜂、甲腹茧蜂和黄色白茧蜂。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根据樟巢螟虫害的发病规律,并结合樟树生长特性,总结出一种樟巣螟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通过园林技术防治、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综合技术手段,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害虫进行捕杀消灭,有效降低了樟巣螟的发病率,减少了病害损失,提高了樟树幼苗的存活率以及樟树成树质量,为今后樟树栽培中樟巣螟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和参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不采取任何措施樟树樟巢螟危害状;图2附图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防治后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需药剂为常规实验药剂,采购自市售渠道;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实验方法为常规实验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1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措施:(1)园林技术防治:(11)翻土:冬、春季对樟树根际30cm半径内土壤进行翻松冻土;(12)修剪:剪除樟巢螟的虫巢,集中烧毁;(13)药剂灌根预防:3月份和10月底分别对树体根部埋施毒死蜱,用量为45g/株;(2)人工防治:(21)灯光诱杀:于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18:00至次日6:00使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进行诱杀,灯距20m,灯距离地面1.5m;(22)性诱剂诱杀:使用十二碳二烯醇诱杀,用量为2ml/株;(23)人工摘巢:在6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摘除1代和2代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措施:/n(1)园林技术防治:/n(11)翻土;/n(12)修剪:剪除樟巢螟的虫巢,集中烧毁;/n(13)药剂灌根预防:3月份和10月底分别对树体根部埋施毒死蜱、二嗪磷或辛硫磷颗粒;/n其中,毒死蜱用量为40~50g/株、二嗪磷用量为60~80g/株、辛硫磷用量为100~120g/株;/n(2)人工防治:/n(21)灯光诱杀:于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18:00至次日6:00使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进行诱杀,灯距20~30m,灯距离地面1.5m;/n(22)性诱剂诱杀:使用十二碳二烯醇诱杀,用量为2ml/株;/n(23)人工摘巢;/n(3)化学防治:/n(31)打孔注药:于5月上旬,对樟树进行打孔注射,具体操作为,在树干距地面100~130cm处打孔,孔径≦0.8cm,孔与树干呈45°角,孔深4~6cm;/n(32)喷雾施药;/n(4)生物防治:/n(41)虫生真菌防治;/n(42)保护和利用樟巢螟寄生性天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措施:
(1)园林技术防治:
(11)翻土;
(12)修剪:剪除樟巢螟的虫巢,集中烧毁;
(13)药剂灌根预防:3月份和10月底分别对树体根部埋施毒死蜱、二嗪磷或辛硫磷颗粒;
其中,毒死蜱用量为40~50g/株、二嗪磷用量为60~80g/株、辛硫磷用量为100~120g/株;
(2)人工防治:
(21)灯光诱杀:于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18:00至次日6:00使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进行诱杀,灯距20~30m,灯距离地面1.5m;
(22)性诱剂诱杀:使用十二碳二烯醇诱杀,用量为2ml/株;
(23)人工摘巢;
(3)化学防治:
(31)打孔注药:于5月上旬,对樟树进行打孔注射,具体操作为,在树干距地面100~130cm处打孔,孔径≦0.8cm,孔与树干呈45°角,孔深4~6cm;
(32)喷雾施药;
(4)生物防治:
(41)虫生真菌防治;
(42)保护和利用樟巢螟寄生性天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措施(1)中翻土的具体操作为:冬、春季对樟树根际30cm半径内土壤进行翻松冻土。


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谷艾涂业苟金明霞马一鸣喻爱林熊彩云刘晓华王洋万静欧阳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