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64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1
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壳体、合页、控制壳体、仪表壳体、高压电压表和低压电压表,壳体与合页转动连接;控制壳体通过合页与壳体转动连接;控制壳体内设有控制按钮;在控制按钮下方设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与控制壳体连接;仪表壳体通过合页与壳体转动连接;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控制强电与弱电,通过中央铅板能够有效的防止强电电磁干扰影响弱电中模拟信号传输,通过合页与转动壳体能够增大控制柜的存储体积,同时展开的控制壳体有利于使得控制电路与整流电路区分开,有利于工作人员整理线路,观察窗能够直观有效的观察仪表盘显示数据指示灯能够显示出当前控制柜工作状态降低了工作人员检查强度,提高了控制柜控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控制柜
,尤其涉及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建筑,如公共建筑、酒店、写字楼、工厂等,其在冷热源节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柜越来越多的见到了强电控制(380VAC)+弱电控制(24VAC)于一体的应用,即强电控制与弱电控制集中于一个柜体内的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这样的应用方式,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处理的好强弱电的干扰问题。由于现有的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大多只是简单的采用隔板进行强电控制部和弱电控制部的分隔,导致弱电控制部缺乏抗干扰能力,因此部分工程项目中的弱电部分的模拟信号(如变频器控制及反馈、温度、湿度监测等)经常受到强电(380VAC)的电磁波干扰,使其采集的模拟信号偏差较大,导致弱电控制器所输出的模拟控制信号不精准,容易致使弱电部分的控制失效。加上现有的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的强电控制部和弱电控制部的线缆走线相互交叉,因此进一步加剧了强电电磁波的对弱电控制的干扰,且加大了布线的复杂程度和不利于后续的检修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控制强电与弱电,通过中央铅板能够有效的防止强电电磁干扰影响弱电中模拟信号传输,通过合页与转动壳体能够增大控制柜的存储体积,同时展开的控制壳体有利于使得控制电路与整流电路区分开,有利于工作人员整理线路,观察窗能够直观有效的观察仪表盘显示数据指示灯能够显示出当前控制柜工作状态降低了工作人员检查强度,提高了控制柜控制效率。(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壳体、合页、控制壳体、仪表壳体、高压电压表、低压电压表、接地管、变频器、盖体、连杆装置、把手和进电管;壳体与合页转动连接;控制壳体通过合页与壳体转动连接;控制壳体内设有控制按钮;在控制按钮下方设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与控制壳体连接;在控制壳体下方,仪表壳体通过合页与壳体转动连接;仪表壳体与高压电压表连接;仪表壳体与低压电压表连接;壳体底部与接地管连接;壳体靠近控制壳体的侧面与变频器连接;壳体与盖体转动连接;壳体与连杆装置转动连接;连杆装置远离壳体的一端与盖体转动连接;盖体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位于仪表壳体前方;观察窗上方设有文件夹;文件夹与盖体连接;盖体背向文件夹的一面与把手连接;壳体顶部设有指示灯;壳体内部设有高压控制器;壳体内部设有低压控制器;高压控制器与控制按钮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与调节旋钮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与高压电压表通讯连接;高压控制器与指示灯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与控制按钮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与调节旋钮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与高压电压表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与指示灯通讯连接;壳体设有铅板;铅板位于高压控制器与低压控制器之间;壳体内设有风扇;壳体底部设有进电管;进电管上设有静电环。优选的,控制壳体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设有横梁,横梁与控制按钮通过螺丝连接,横梁与调节旋钮通过螺丝连接。优选的,壳体上设有卡扣,卡扣与控制壳体连接,卡扣与仪表壳体连接。优选的,连杆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件和伸缩杆,壳体与伸缩杆转动连接,伸缩杆远离壳体的一端与转动连接件连接,转动连接件与盖体转动连接。优选的,盖体上设有卡扣,卡扣与壳体连接。优选的,接地管与壳体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圈。优选的,仪表壳体上设有支撑背板,支撑背板与低压电压表连接,支撑背板与高压电压表连接。优选的,高压控制器通过螺丝与壳体连接。优选的,低压控制器通过螺丝与壳体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控制强电与弱电,通过中央铅板能够有效的防止强电电磁干扰影响弱电中模拟信号传输,通过合页与转动壳体能够增大控制柜的存储体积,同时展开的控制壳体有利于使得控制电路与整流电路区分开,有利于工作人员整理线路,观察窗能够直观有效的观察仪表盘显示数据指示灯能够显示出当前控制柜工作状态降低了工作人员检查强度,提高了控制柜控制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的正视图。附图标记:1、壳体;2、合页;3、控制壳体;4、控制按钮;5、调节旋钮;6、仪表壳体;7、高压电压表;8、低压电压表;9、接地管;10、变频器;11、观察窗;12、文件夹;13、盖体;14、连杆装置;15、把手;16、指示灯;17、高压控制器;18、低压控制器;19、风扇;20、铅板;21、进电管;22、静电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包括壳体1、合页2、控制壳体3、仪表壳体6、高压电压表7、低压电压表8、接地管9、变频器10、盖体13、连杆装置14、把手15和进电管21;壳体1与合页2转动连接;控制壳体3通过合页2与壳体1转动连接;控制壳体3内设有控制按钮4;在控制按钮4下方设有调节旋钮5;调节旋钮5与控制壳体3连接;在控制壳体3下方,仪表壳体6通过合页2与壳体1转动连接;仪表壳体6与高压电压表7连接;仪表壳体6与低压电压表8连接;壳体1底部与接地管9连接;壳体1靠近控制壳体3的侧面与变频器10连接;壳体1与盖体13转动连接;壳体1与连杆装置14转动连接;连杆装置14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盖体13转动连接;盖体13上设有观察窗11;观察窗11位于仪表壳体6前方;观察窗11上方设有文件夹12;文件夹与盖体13连接;盖体13背向文件夹12的一面与把手15连接;壳体1顶部设有指示灯16;壳体1内部设有高压控制器17;壳体1内部设有低压控制器18;高压控制器17与控制按钮4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调节旋钮5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高压电压表7通讯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指示灯16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控制按钮4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调节旋钮5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高压电压表7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指示灯16通讯连接;壳体1设有铅板20;铅板20位于高压控制器17与低压控制器18之间;壳体1内设有风扇19;壳体1底部设有进电管21;进电管21上设有静电环2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壳体3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设有横梁,横梁与控制按钮4通过螺丝连接,横梁与调节旋钮5通过螺丝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卡扣,卡扣与控制壳体3连接,卡扣与仪表壳体6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杆装置14包括转动连接件和伸缩杆,壳体1与伸缩杆转动连接,伸缩杆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转动连接件连接,转动连接件与盖体13转动连接。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合页(2)、控制壳体(3)、仪表壳体(6)、高压电压表(7)、低压电压表(8)、接地管(9)、变频器(10)、盖体(13)、连杆装置(14)、把手(15)和进电管(21);/n壳体(1)与合页(2)转动连接;控制壳体(3)通过合页(2)与壳体(1)转动连接;控制壳体(3)内设有控制按钮(4);在控制按钮(4)下方设有调节旋钮(5);调节旋钮(5)与控制壳体(3)连接;在控制壳体(3)下方,仪表壳体(6)通过合页(2)与壳体(1)转动连接;仪表壳体(6)与高压电压表(7)连接;仪表壳体(6)与低压电压表(8)连接;壳体(1)底部与接地管(9)连接;壳体(1)靠近控制壳体(3)的侧面与变频器(10)连接;壳体(1)与盖体(13)转动连接;壳体(1)与连杆装置(14)转动连接;连杆装置(14)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盖体(13)转动连接;盖体(13)上设有观察窗(11);观察窗(11)位于仪表壳体(6)前方;观察窗(11)上方设有文件夹(12);文件夹与盖体(13)连接;盖体(13)背向文件夹(12)的一面与把手(15)连接;壳体(1)顶部设有指示灯(16);壳体(1)内部设有高压控制器(17);壳体(1)内部设有低压控制器(18);高压控制器(17)与控制按钮(4)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调节旋钮(5)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高压电压表(7)通讯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指示灯(16)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控制按钮(4)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调节旋钮(5)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高压电压表(7)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指示灯(16)通讯连接;壳体(1)设有铅板(20);铅板(20)位于高压控制器(17)与低压控制器(18)之间;壳体(1)内设有风扇(19);壳体(1)底部设有进电管(21);进电管(21)上设有静电环(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电弱电一体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合页(2)、控制壳体(3)、仪表壳体(6)、高压电压表(7)、低压电压表(8)、接地管(9)、变频器(10)、盖体(13)、连杆装置(14)、把手(15)和进电管(21);
壳体(1)与合页(2)转动连接;控制壳体(3)通过合页(2)与壳体(1)转动连接;控制壳体(3)内设有控制按钮(4);在控制按钮(4)下方设有调节旋钮(5);调节旋钮(5)与控制壳体(3)连接;在控制壳体(3)下方,仪表壳体(6)通过合页(2)与壳体(1)转动连接;仪表壳体(6)与高压电压表(7)连接;仪表壳体(6)与低压电压表(8)连接;壳体(1)底部与接地管(9)连接;壳体(1)靠近控制壳体(3)的侧面与变频器(10)连接;壳体(1)与盖体(13)转动连接;壳体(1)与连杆装置(14)转动连接;连杆装置(14)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盖体(13)转动连接;盖体(13)上设有观察窗(11);观察窗(11)位于仪表壳体(6)前方;观察窗(11)上方设有文件夹(12);文件夹与盖体(13)连接;盖体(13)背向文件夹(12)的一面与把手(15)连接;壳体(1)顶部设有指示灯(16);壳体(1)内部设有高压控制器(17);壳体(1)内部设有低压控制器(18);高压控制器(17)与控制按钮(4)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调节旋钮(5)控制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高压电压表(7)通讯连接;高压控制器(17)与指示灯(16)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控制按钮(4)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调节旋钮(5)控制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高压电压表(7)通讯连接;低压控制器(18)与指示灯(16)通讯连接;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烈闫洋杨帆郭为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智创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