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复合片及吸收性物品技术

技术编号:296864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得到能够提高复合片中的接合部与伸缩性构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的复合片。复合片的制造方法(S100)具有:第一片形成工序(S11),使用将沿搬运方向连续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连续体(C76)形成第一片连续体(C71);第二片搬运工序(S21),搬运第二片连续体(C72);粘接剂赋予工序(S31),将用于粘接设置在第一片连续体与第二片连续体之间的伸缩性构件(73)的粘接剂赋予第一片连续体、第二片连续体及伸缩性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S41),经由粘接剂将伸长状态下的伸缩性构件粘接在第一片连续体与第二片连续体之间。在第一片形成工序中,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将多个接合部形成于层叠连续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复合片及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吸收性物品等中使用的复合片及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具有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成吸收性物品的腰部带的复合片。专利文献1的复合片具有内层片、与内层片层叠的外层片、配置在内层片与外层片之间的线状的伸缩性构件以及将内层片与外层片接合的接合部。伸缩性构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接合部在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通过伸缩性构件收缩,相邻的接合部之间的片分别以沿厚度方向鼓起的方式变形,在相邻的接合部之间形成由片构成的褶皱。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28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的复合片的接合部通过热熔敷将内层片与外层片接合。为了制造像这样构成的复合片,在内层片与外层片之间配置伸缩性构件,之后,通过热熔敷形成接合部。例如,若以与伸缩性构件重叠的方式形成接合部,则有可能会因形成基于热熔敷的接合部的过程而阻碍伸缩性构件的伸缩性。因此,必须在不与伸缩性构件重叠的区域形成接合部,接合部及伸缩性构件的配置受到限制,无法在预期的位置以预期的形状形成褶皱,无法得到具有期望的缓冲性的复合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提高复合片中的接合部与伸缩性构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的复合片。一形态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片形成工序,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使用将沿搬运方向连续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连续体形成第一片连续体;第二片搬运工序,在所述第二片搬运工序中,搬运沿搬运方向连续的第二片连续体;粘接剂赋予工序,在所述粘接剂赋予工序中,将用于粘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的伸缩性构件的粘接剂赋予所述第一片连续体、所述第二片连续体及所述伸缩性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经由所述粘接剂将伸长状态下的所述伸缩性构件粘接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将多个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层叠连续体。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前腰围区域、下裆区域及后腰围区域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带形成工序,在所述带形成工序中,使用通过复合片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复合片,形成被配置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腰部带。一形态的复合片具有:第一片,所述第一片具有将两层以上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第二片,所述第二片与所述第一片重叠地配置;以及伸缩性构件,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之间,且沿第一方向伸缩,其特征在于,将构成所述层叠体的片接合的接合部以不到达所述第二片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片内,所述接合部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及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下裆区域,所述下裆区域配置在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吸收性主体,所述吸收性主体跨过所述下裆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地配置;以及腰部带,所述腰部带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任一方配置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面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带具有复合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B部分处的复合片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复合片的C-C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复合片的变形形态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复合片的制造方法的图。图8是变形例的复合片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的概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明确。一形态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片形成工序,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使用将沿搬运方向连续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连续体形成第一片连续体;第二片搬运工序,在所述第二片搬运工序中,搬运沿所述搬运方向连续的第二片连续体;粘接剂赋予工序,在所述粘接剂赋予工序中,将用于粘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的伸缩性构件的粘接剂赋予所述第一片连续体、所述第二片连续体及所述伸缩性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经由所述粘接剂将伸长状态下的所述伸缩性构件粘接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将多个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层叠连续体。通过伸缩性构件的收缩而使第一片连续体和第二片连续体收缩。通过该伸缩性构件的收缩,第一片连续体的接合部之间的区域以沿厚度方向鼓起的方式变形,能够在相邻的接合部之间形成由第一片连续体构成的褶皱。除此之外,通过伸缩性构件的收缩而在第二片形成褶皱。因此,通过该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复合片在其表面形成褶皱,缓冲性提高。因此,能够通过接合部和伸缩性构件得到具有较高的缓冲性的复合片。另外,由于将形成有接合部的第一片连续体与伸缩性构件粘接,因此,不会因接合部的形成工序而阻碍伸缩性构件的伸缩性。因此,接合部及伸缩性构件的配置的限制变少,能够提高接合部与伸缩性构件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在预期的位置以预期的形状形成褶皱,能够得到具有期望的缓冲性的复合片。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沿所述搬运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所述接合部,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粘接沿所述搬运方向伸长了的所述伸缩性构件。通过沿搬运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接合部,从而能够沿搬运方向交替地形成基于接合部的有无的褶皱。除此之外,由于伸缩性构件沿搬运方向收缩,因此,能够更精细地形成第一片连续体的褶皱。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在跨越在与所述搬运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伸缩性构件的区域,形成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的接合部。通过以跨越沿正交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伸缩性构件的方式设置接合部,从而使由接合部形成的褶皱沿正交方向延伸。能够通过多个伸缩性构件的收缩而形成褶皱,能够提高褶皱的精度,并且容易维持褶皱的形状。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通过超声波熔敷或压花加工来形成所述接合部。超声波熔敷及压花加工能够高速地搬运层叠连续体并形成接合部。另外,接合部的配置的自由度比较高,能够进一步在预期的位置以预期的形状形成褶皱。根据另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通过涂布机涂覆来涂布粘接剂并形成所述接合部。通过涂布机涂覆而涂布有粘接剂的区域的刚性会由于粘接剂而变高。通过使第一片的刚性变高,从而抑制第一片的出褶,容易形成预期的褶皱。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粘接剂赋予工序中,在所述伸缩性构件涂布所述粘接剂。与将粘接剂涂布于第一片连续体及第二片连续体的形态相比,粘接剂难以渗出到复合片的外表面,能够抑制粘接剂附着在复合片的搬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n所述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具有:/n第一片形成工序,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使用将沿搬运方向连续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连续体形成第一片连续体;/n第二片搬运工序,在所述第二片搬运工序中,搬运沿所述搬运方向连续的第二片连续体;/n粘接剂赋予工序,在所述粘接剂赋予工序中,将用于粘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的伸缩性构件的粘接剂赋予所述第一片连续体、所述第二片连续体及所述伸缩性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n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经由所述粘接剂将伸长状态下的所述伸缩性构件粘接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n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将多个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层叠连续体。/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8 JP 2018-2480711.一种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具有:
第一片形成工序,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使用将沿搬运方向连续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连续体形成第一片连续体;
第二片搬运工序,在所述第二片搬运工序中,搬运沿所述搬运方向连续的第二片连续体;
粘接剂赋予工序,在所述粘接剂赋予工序中,将用于粘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的伸缩性构件的粘接剂赋予所述第一片连续体、所述第二片连续体及所述伸缩性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以及
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经由所述粘接剂将伸长状态下的所述伸缩性构件粘接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
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在俯视时隔开间隔地将多个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层叠连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沿所述搬运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所述接合部,
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粘接沿所述搬运方向伸长了的所述伸缩性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在跨越在与所述搬运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伸缩性构件的区域,形成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的接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通过超声波熔敷或压花加工来形成所述接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中,通过涂布机涂覆来涂布粘接剂并形成所述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接剂赋予工序中,在所述伸缩性构件涂布所述粘接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在不与所述伸缩性构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使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具有层叠体形成工序,在所述层叠体形成工序中,以沿着所述搬运方向的折线为基点对沿所述搬运方向连续的片进行折叠,并形成层叠连续体,
在所述层叠体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一片形成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层叠体形成工序中,被折叠的所述片彼此能够分离地形成所述层叠连续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层叠体形成工序中,经由单位面积重量比设置在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与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之间的粘接剂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粘接剂,将构成所述层叠连续体的片彼此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伸缩性构件配置工序中,在与所述搬运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线状或带状的所述伸缩性构件。


12.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腰围区域、下裆区域及后腰围区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带形成工序,在所述带形成工序中,使用通过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复合片,形成被配置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腰部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形成工序中,将所述复合片的所述第一片连续体侧配置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而形成所述腰部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形成工序中,将所述复合片的所述第二片连续体侧配置在所述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野夕贵安田翠石川康之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