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60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旨在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泡棉板,所述外壳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置于泡棉板上方,所述外壳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所述外壳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外壳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功率变换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壳外侧面设置的散热板组件和外壳底面设置的散热组件可分别对外壳侧面和底面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率;散热组件设置散热风扇,通过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变化带动散热风扇转动进而提高散热效率;部件集成,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变换器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新能源车用功率变换器即车载DC-DC变换器。车载DC-DC变换器特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高压到低压的变换器,车载DC-DC变换器将电动汽车配置的动力电池标称输出(一般在300V左右)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现已广泛应用于电机直接驱动或辅助驱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EV或混合电动汽车HEV)的二次电源模块中。一般来说,现有的车载DC-DC变换器均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多为单面散热,散热效果差,散热面积不足往往满足不了变换器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性能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泡棉板,所述外壳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置于泡棉板上方,所述外壳两外侧面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泡棉板(2),所述外壳(1)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3),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3)置于泡棉板(2)上方,所述外壳(1)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4),所述外壳(1)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5),所述外壳(1)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6),所述连接插头(6)与功率变换组件(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泡棉板(2),所述外壳(1)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3),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3)置于泡棉板(2)上方,所述外壳(1)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4),所述外壳(1)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5),所述外壳(1)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6),所述连接插头(6)与功率变换组件(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0)和壳盖(11),所述壳体(10)形状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所述壳盖(11)与壳体(10)开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壳盖(11)底面设置有让位槽(110),所述让位槽(110)侧壁连接有密封条(111),所述密封条(111)底面与壳体(10)开口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组件(4)包括若干与壳体(10)垂直设置的散热板(40),所述散热板(40)贯穿连接有散热连接板(41),所述散热连接板(41)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散热胶(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40)设置有散热孔一(400),所述散热孔一(400)贯穿散热板(40)上下端面,所述散热连接板(41)设置有散热孔二(410),所述散热孔二(410)贯穿散热连接板(41)两端。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郡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