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853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包括通信模组模块、SIM卡模块、天线模块、MCU模块以及协议跟踪分析模块,所述通信模组模块用于进行物联网终端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所述SIM卡模块用于获取SIM卡信息,所述天线模块用于进行数据的无线发送及接收,所述MCU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并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自动选择数据发送模式,所述协议跟踪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实时跟踪监测和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幅提高了在无线环境差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数据上报的成功率,同时有效降低了在无线环境良好情况下物联网终端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NB-IoT物联网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智能燃气、智能路灯、智能水表、共享单车、共享空调、共享洗衣机等各类智能物联网终端在各行业进行了规模部署。但在物联网业务实际应用特别是NB-IoT网络的物联网应用中,由于很多终端处于地下室、车库等无线环境较差的地方,导致终端与平台的数据通信无法正常,数据上报成功率不高;另一方面又因为终端本身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消息类别、数据长度、数据重发次数等)相对比较固定的问题导致终端的功耗升高,缩短终端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与方法,提高在无线环境差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数据上报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在无线环境好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的功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包括通信模组模块、SIM卡模块、天线模块、MCU模块以及协议跟踪分析模块,所述通信模组模块用于进行物联网终端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所述SIM卡模块用于获取SIM卡信息,所述天线模块用于进行数据的无线发送及接收,所述MCU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并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自动选择数据发送模式,所述协议跟踪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实时跟踪监测和分析。在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MCU模块包括智能检测模块以及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检测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以及相关决策的生成,所述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用于进行终端相应业务逻辑的运行,所述智能检测模块包括模组无线质量检测模块、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以及实时输出模块,所述模组无线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相关参数进行无线信号强弱的判断,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进行数据发送模式决策的生成,所述实时输出模块用于将相关决策实时发送至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进行相关业务逻辑的运行。在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MCU模块与所述通信模组模块之间采用串口的方式进行连接。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终端每次数据上报前,由无线质量检测模块向通信模组模块发送网络检测请求,通信模组模块收到MCU的检测请求后,分析模组RRC层最新一次的无线信号质量报告,并将相关信号参数发送至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S200、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根据收到的相关信号参数确定本次数据上报的模式,并通过实时输出模块输出相应的信息至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S300、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执行相应的逻辑,并将相关数据发送至网络平台;S400、网络平台确认收到上报数据后,整个交互流程结束,网络平台未收到上报数据,则由终端缓存上报数据并通过协议跟踪分析模块进行网络的实时跟踪和分析,待网络环境改良后,再进行数据的重新上报。在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中,所述信号参数包括RSRP值和SINR值,所述RSRP值通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来衡量下行信号的覆盖情况,所述SINR值通过计算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干扰信号强度的比值来衡量信噪比。在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200中,所述数据上报模式包括采用NON类别数据消息上报和采用CON类别数据消息上报,且所述数据上报模式的逻辑为:当无线网络环境良好时,采用NON类别数据消息进行数据上报,当无线网络环境不佳时,采用CON类别数据消息进行数据上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根据无线网络环境情况进行自适应的相关数据上报,大幅提高了在无线环境差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数据上报的成功率,同时有效降低了在无线环境好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的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的MCU模块结构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如图1-2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包括通信模组模块、SIM卡模块、天线模块、MCU模块以及协议跟踪分析模块,所述通信模组模块用于进行物联网终端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所述SIM卡模块用于获取SIM卡信息,所述天线模块用于进行数据的无线发送及接收,所述MCU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并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自动选择数据发送模式,所述协议跟踪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实时跟踪监测和分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CU模块包括智能检测模块以及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检测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以及相关决策的生成,所述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用于进行终端相应业务逻辑的运行,所述智能检测模块包括模组无线质量检测模块、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以及实时输出模块,所述模组无线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相关参数进行无线信号强弱的判断,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进行数据发送模式决策的生成,所述实时输出模块用于将相关决策实时发送至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进行相关业务逻辑的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CU模块与所述通信模组模块之间采用串口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MCU模块与所述通信模组模块之间采用串口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一根线即可完成MCU模块和通信模组模块之间的双向通信,节约了成本,同时节省了物联网终端内部的安装空间。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终端每次数据上报前,由无线质量检测模块向通信模组模块发送网络检测请求,通信模组模块收到MCU的检测请求后,分析模组RRC层最新一次的无线信号质量报告,并将相关信号参数发送至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信号参数包括RSRP值和SINR值;具体的,RSRP定义为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主要用来衡量下行信号的覆盖情况,SINR定位为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干扰信号强度的比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信噪比,通过RSRP值和SINR值的大小,能够了解无线信号的质量。S200、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根据收到的相关信号参数确定本次数据上报的模式,并通过实时输出模块输出相应的信息至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数据上报模式包括采用NON类别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模组模块、SIM卡模块、天线模块、MCU模块以及协议跟踪分析模块,所述通信模组模块用于进行物联网终端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所述SIM卡模块用于获取SIM卡信息,所述天线模块用于进行数据的无线发送及接收,所述MCU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并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自动选择数据发送模式,所述协议跟踪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实时跟踪监测和分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模组模块、SIM卡模块、天线模块、MCU模块以及协议跟踪分析模块,所述通信模组模块用于进行物联网终端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所述SIM卡模块用于获取SIM卡信息,所述天线模块用于进行数据的无线发送及接收,所述MCU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并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自动选择数据发送模式,所述协议跟踪分析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实时跟踪监测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模块包括智能检测模块以及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检测模块用于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以及相关决策的生成,所述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用于进行终端相应业务逻辑的运行,所述智能检测模块包括模组无线质量检测模块、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以及实时输出模块,所述模组无线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相关参数进行无线信号强弱的判断,所述数据发送模式决策模块用于根据无线信号的强弱进行数据发送模式决策的生成,所述实时输出模块用于将相关决策实时发送至终端业务逻辑控制模块进行相关业务逻辑的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NB-IoT物联网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模块与所述通信模组模块之间采用串口的方式进行连接。


4.一种实现自适应业务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波聂永
申请(专利权)人:隆讯徐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