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43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特别是涉及人脸识别一体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座和机体,机体活动设置在机座上端,机体左右两端均开有散热口,机体左右两端均固定有通风管,通风管覆盖住散热口,通风管另一端安装有风机。该种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设置通风管和风机提高了机体的散热效果,而且通过转动转钮,随着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传动、传动锥齿轮一与传动锥齿轮二传动、蜗杆与蜗轮传动,可以进行调节机体前后倾斜的角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机体倾斜角度的调节工作,解决了现有的人脸识别一体机,机体普遍不能微调角度,而且机体表面一般只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导致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一体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现如今在各行各业中已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各个工作区域内以提高用户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的使用体验,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性。现有的人脸识别一体机,在安装完机体后,机体普遍不能微调角度,这样当工作人员需要调节机体的角度时,达不到工作人员的需求,而且机体表面一般只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导致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解决了现有的人脸识别一体机,机体普遍不能微调角度,而且机体表面一般只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导致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包括机座和机体,所述机体活动设置在机座上端,所述机体左右两端均开有散热口,所述机体左右两端均固定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覆盖住散热口,所述通风管另一端安装有风机;所述机座上端开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机体位于安装座上方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机座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部设有传动腔一,所述连接板上端转动连接有转钮,所述转钮下端贯穿至传动腔一内部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一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杆一,所述轴杆一外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从动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一,所述机座内部且位于活动槽右侧设有传动腔二,所述传动腔二前端贯通传动腔一,所述传动腔二内部后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前端固定有轴杆二,所述轴杆二前端延伸至传动腔一内部并固定有传动锥齿轮二,所述转轴右端贯穿至传动腔二内部且固定有蜗轮。更佳的,所述机体前端中上侧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机体前端上侧左右两边均安装有补光灯,所述机体前端中间设有显示屏。更佳的,所述风机外端通过螺丝连接有隔网。更佳的,所述从动锥齿轮位于主动锥齿轮下侧的右方,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更佳的,所述传动锥齿轮二位于传动锥齿轮一右后侧,所述传动锥齿轮一与传动锥齿轮二啮合连接。更佳的,所述蜗轮位于蜗杆上方,所述蜗杆与蜗轮传动连接。更佳的,所述机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端设有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该种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设置通风管和风机提高了机体的散热效果,而且通过转动转钮,随着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传动、传动锥齿轮一与传动锥齿轮二传动、蜗杆与蜗轮传动,可以进行调节机体前后倾斜的角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机体倾斜角度的调节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座俯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机座、2-机体、3-摄像头、4-补光灯、5-显示屏、6-通风管、7-风机、8-隔网、9-活动槽、10-安装座、11-连接板、12-转钮、13-安装板、14-安装孔、15-散热口、16-转轴、17-传动腔一、18-传动腔二、19-轴杆一、20-主动锥齿轮、21-从动锥齿轮、22-传动锥齿轮一、23-轴杆二、24-传动锥齿轮二、25-蜗杆、26-蜗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包括机座1和机体2,所述机体2活动设置在机座1上端,所述机体2前端中上侧安装有摄像头3,所述机体2前端上侧左右两边均安装有补光灯4,所述机体2前端中间设有显示屏5,通过摄像头3、补光灯4以及显示屏5的配合,可使机体2进行人脸识别工作;所述机体2左右两端均开有散热口15,所述机体2左右两端均固定有通风管6,所述通风管6覆盖住散热口15,所述通风管6另一端安装有风机7,通过左右两个风机7,可透过通风管6、散热口15进行机体2内部的通风散热,并且提高了机体2的散热性;所述风机7外端通过螺丝连接有隔网8,通过隔网8,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风机7内部;所述机座1上端开有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外部固定有安装座10,所述机体2位于安装座10上方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机座1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内部设有传动腔一17,所述连接板11上端转动连接有转钮12,所述转钮12下端贯穿至传动腔一17内部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20,所述传动腔一17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杆一19,所述轴杆一19外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从动锥齿轮21和传动锥齿轮一22,所述机座1内部且位于活动槽9右侧设有传动腔二18,所述传动腔二18前端贯通传动腔一17,所述传动腔二18内部后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蜗杆25,所述蜗杆25前端固定有轴杆二23,所述轴杆二23前端延伸至传动腔一17内部并固定有传动锥齿轮二24,所述转轴16右端贯穿至传动腔二18内部且固定有蜗轮26,所述从动锥齿轮21位于主动锥齿轮20下侧的右方,所述主动锥齿轮20与从动锥齿轮21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二24位于传动锥齿轮一22右后侧,所述传动锥齿轮一22与传动锥齿轮二24啮合连接,所述蜗轮26位于蜗杆25上方,所述蜗杆25与蜗轮26传动连接,通过转动转钮12,转钮12带动主动锥齿轮20转动,主动锥齿轮20带动从动锥齿轮21转动,从动锥齿轮21通过轴杆一19带动传动锥齿轮一22转动,而传动锥齿轮一22带动传动锥齿轮二24转动,使得传动锥齿轮二24通过轴杆二23带动蜗杆25转动,随着蜗杆25带动蜗轮26转动,而使蜗轮26通过转轴16带动安装座10转动,这样安装座10在活动槽9内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机体2前后倾斜,这样可以进行调节机体2前后倾斜的角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机体2倾斜角度的调节工作;所述机座1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上端设有安装孔14,通过用螺丝拧入安装孔14内部,可以进行固定安装板13,使得将机座1安装固定。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包括机座(1)和机体(2),所述机体(2)活动设置在机座(1)上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体(2)左右两端均开有散热口(15),所述机体(2)左右两端均固定有通风管(6),所述通风管(6)覆盖住散热口(15),所述通风管(6)另一端安装有风机(7);/n所述机座(1)上端开有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外部固定有安装座(10),所述机体(2)位于安装座(10)上方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机座(1)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内部设有传动腔一(17),所述连接板(11)上端转动连接有转钮(12),所述转钮(12)下端贯穿至传动腔一(17)内部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20),所述传动腔一(17)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杆一(19),所述轴杆一(19)外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从动锥齿轮(21)和传动锥齿轮一(22),所述机座(1)内部且位于活动槽(9)右侧设有传动腔二(18),所述传动腔二(18)前端贯通传动腔一(17),所述传动腔二(18)内部后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蜗杆(25),所述蜗杆(25)前端固定有轴杆二(23),所述轴杆二(23)前端延伸至传动腔一(17)内部并固定有传动锥齿轮二(24),所述转轴(16)右端贯穿至传动腔二(18)内部且固定有蜗轮(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包括机座(1)和机体(2),所述机体(2)活动设置在机座(1)上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2)左右两端均开有散热口(15),所述机体(2)左右两端均固定有通风管(6),所述通风管(6)覆盖住散热口(15),所述通风管(6)另一端安装有风机(7);
所述机座(1)上端开有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外部固定有安装座(10),所述机体(2)位于安装座(10)上方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机座(1)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内部设有传动腔一(17),所述连接板(11)上端转动连接有转钮(12),所述转钮(12)下端贯穿至传动腔一(17)内部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20),所述传动腔一(17)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杆一(19),所述轴杆一(19)外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从动锥齿轮(21)和传动锥齿轮一(22),所述机座(1)内部且位于活动槽(9)右侧设有传动腔二(18),所述传动腔二(18)前端贯通传动腔一(17),所述传动腔二(18)内部后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蜗杆(25),所述蜗杆(25)前端固定有轴杆二(23),所述轴杆二(23)前端延伸至传动腔一(17)内部并固定有传动锥齿轮二(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峡基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