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164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包括顶层金属层、中间金属层、底层金属层,介质层,金属化通孔阵列和侧壁窗口;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以及X轴向的两排金属化通孔阵列共同构建了SIW;中间金属层中的矩形金属、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以及X轴向的两排金属化通孔阵列共同构建了FSIW;FSIW通过梯形渐变器连接到50欧姆带状线,并从侧壁串口引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完全封闭,具有带宽大、损耗低、电磁屏蔽性好等优点,能够利用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毫米波
,涉及一种模式复合传输线,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
技术介绍
大数据时代需要带宽更宽、串扰更小、损耗更低的传输线,以实现高速并行的信号互连。传统的互连线,比如微带、共面波导和带状线等,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平面电路中。然而,由于其开放或半开放结构,传统互连线在毫米波段具有较大的损耗,而且并行互连线之间存在严重的串扰。虽然在带状线两侧打上两排金属化通孔阵列,构建基片集成同轴线(SICL),可以降低并行互连线之间的串扰,但其在毫米波段的损耗仍然较大。基片集成波导(SIW)是一种近乎封闭的平面传输线,具有宽带、低损耗、低串扰特性。但相对于传统传输线,SIW的尺寸偏大,为了缩减其尺寸,折叠SIW(FSIW)应运而生。为了进一步缩减尺寸,提高传输线的并行数据传输能力,模式复合传输线的概念被提出,包括模式复合波导、半模模式复合波导、模式复合共面波导和模式复合微带线等。其中,模式复合波导将SIW作为SICL的内导体,利用SIW的TE10模传输高频段信号,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介质层;/n顶层金属层,位于介质层的上表面;/n底层金属层,位于介质层的下表面;/n中间金属层,位于介质层内,且不与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接触;/n两排平行设置的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贯穿介质层且金属化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连接;/n其中,所述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以及两排金属化通孔阵列共同构建SIW;两排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构成的通路两端分别构成第一端口、第二端口;/n所述中间金属层包括一体成型的矩形金属、梯形渐变器、带状线;矩形金属的一侧与其中一排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相连,另一侧与另一排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层;
顶层金属层,位于介质层的上表面;
底层金属层,位于介质层的下表面;
中间金属层,位于介质层内,且不与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接触;
两排平行设置的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贯穿介质层且金属化通孔的两端分别与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连接;
其中,所述顶层金属层、底层金属层、以及两排金属化通孔阵列共同构建SIW;两排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构成的通路两端分别构成第一端口、第二端口;
所述中间金属层包括一体成型的矩形金属、梯形渐变器、带状线;矩形金属的一侧与其中一排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相连,另一侧与另一排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不接触,并与顶层金属层和底层金属层共同构建了FSIW;FSIW通过梯形渐变器连接到带状线,以实现宽带的模式转换;
与矩形金属不接触的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上开有两个侧壁窗口,此处侧壁窗口无金属化通孔设置;中间金属层的带状线穿过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的侧壁窗口,并在伸出SIW的带状线两侧设置两列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使得整个传输线结构完全封闭;
所述两个侧壁窗口处伸出SIW的带状线与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分别构成第三端口、第四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构成的通路宽度WS决定了SIW的截止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W和FSIW的模式复合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列第二金属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舫赵鑫吴云飞盛俊豪罗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