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96812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分子式为LiM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高镍层状氧化物具有容量大、成本低的特点,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然而,当镍含量增加到70%以上时,它们对环境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具有很高的动态亲和力,主要在表面反应生成LiOH、Li2CO3和LiHCO3,这通常被称为“残余锂”。空气暴露发生在合成后,因为通常的做法是在环境条件下处理和储存它们。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显著的性能损失,并阻碍电极的制造,妨碍电极的实际可行性。为了消除高镍所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在层状材料中掺杂金属离子,以提高结构稳定性。另外,由于钴元素储量低,成本高,高镍材料中钴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其材料成本,阻碍了高镍材料进一步的推广应用。CN110518220A公开了一种高镍梯度镍钴锰铝四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材料组成中镍含量从球形颗粒的中心至表面逐渐降低,锰含量从球形颗粒的中心至表面逐渐升高,钴的含量在球形颗粒中均匀分布,铝的含量在球形颗粒中呈均匀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分子式为LiM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分子式为LiMO2,其中,M为Ni(a+c)/2Co(b+d)/2MneAlz;材料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内层组成为LiNiaCobAlzO2,外层组成为LiNicCodMneAlzO2;其中,0.9≤a<1,0<b≤0.05,0.85≤c<1,0<d≤0.05,0<e≤0.05,z=1-c-d-e=1-a-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电压区间2.7V~4.3V范围内,在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不低于210mAh/g,首次效率不低于87.0%,扣式电池以0.1C循环300次,容量保留率不低于87.0%。


3.一种分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混合溶液配制:将镍源化合物、钴源化合物按照材料内层组成的化学计量比称量,并溶于去离子水,制成0.5~2mol/L的混合溶液Ⅰ;将镍源化合物、钴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按照材料外层组成的化学计量比称量,并溶于去离子水,制成0.5~2mol/L的混合溶液Ⅱ;
步骤2,沉淀剂溶液配制:采用去离子水配置可溶性沉淀剂,其中包括的可溶性碱的用量为化学计量的1~1.2倍,溶度为0.5~2mol/L;
步骤3,两步共沉淀法制备球形镍钴-镍钴锰前驱体Ⅰ:将上述混合溶液Ⅰ和沉淀剂分别引入间歇反应器中,在惰性气氛中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控制pH值10~12,控制温度50~80℃,反应时间5~24h,得到球形镍钴沉淀物;待混合溶液Ⅰ反应完全后,将上述混合溶液Ⅱ引入间歇反应器中,在惰性气氛中继续与沉淀剂反应,反应过程中控制pH值10~12,控制温度50~80℃,反应时间5~36h,将反应混合物进行过滤并水洗,得到球形镍钴-镍钴锰前驱体Ⅰ;
步骤4,溶液蒸干法制备球形镍钴-镍钴锰-氢氧化铝分层前驱体Ⅱ:按照材料组成的化学计量比称量铝源化合物,并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英晏莉琴丁赵波解晶莹闵凡奇马尚德郭瑞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