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子雪崩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具有高的光检测灵敏度和增益,并且允许非常快速的读出。SPAD可以按阵列被布置以形成硅光电倍增管,并且被用于应用(诸如,LiDAR(光检测和测距)、距离检测传感器、飞行时间(ToF)摄像机、闪烁体读出(诸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时间分辨发光读出、气体感测、生物分子感测)等)中。然而,对于以Si技术制造的SPAD传感器,近红外波长光谱中的光子检测效率很差。Si在这种波长下具有很大的吸收深度。同样地,基于Si的SPAD通常被用于绿色短波长范围应用中,很少在近红外波长应用(诸如,905nm处的LiDAR、850nm或940nm处的ToF等)中使用。SPAD的另一个限制是紧凑性。较大的SPAD间距(尺寸)会导致较小的动态范围(较大的死区时间和较高的暗计数率)和较低的空间分辨率。然而,SPAD通常在高电压下操作,这需要边缘终止结构以用于适当的隔离。由于边缘终止效应,将传感器尺寸减小到约5μm或更小的间距导致SPAD光子检测效率的重大损失。较大的SPAD间距(尺寸)导致灵敏度降低。因此,需要改进的SPAD单元设计和相关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实施例,该光子雪崩二极管包括:半导体本体,具有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一导电类型的初级掺杂区域,在半导体本体的第一侧处;与第一导电类型相对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初级掺杂区域,在半导体本体的第二侧处;第二导电类型的增强区域,在第一导电类型的初级掺杂区域的下方并与第一导电类型的初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子雪崩二极管,包括:/n半导体本体,具有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n第一导电类型的初级掺杂区域,在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处;/n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相对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初级掺杂区域,在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二侧处;/n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增强区域,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邻接,所述增强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一起形成有源pn结;以及/n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收集区域,被插入在所述增强区域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在所述收集区域或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中产生的光载流子朝向所述增强区域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13 US 16/789,7301.一种光子雪崩二极管,包括:
半导体本体,具有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第一导电类型的初级掺杂区域,在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处;
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相对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初级掺杂区域,在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二侧处;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增强区域,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邻接,所述增强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一起形成有源pn结;以及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收集区域,被插入在所述增强区域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在所述收集区域或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中产生的光载流子朝向所述增强区域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其中所述半导体本体是Si本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是n型,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是p型,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是所述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初级阴极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是所述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初级阳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还包括: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辅助掺杂区域,在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处并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横向地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通过所述收集区域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竖直地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还包括: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辅助掺杂区域,在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处,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被横向地插入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与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处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被电气地连接到地或被电气地连接到读出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被电气地连接到耗尽所述收集区域的恒定的偏置电压,使得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电气地隔离,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被电气地连接到一电压,所述电压导致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与所述增强区域之间形成高电场倍增区域,并且其中所述倍增区域被配置为:完全地耗尽所述增强区域,并且当单个电子进入所述倍增区域时,所述倍增区域进入雪崩倍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还包括读出电路,所述读出电路被电气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并且被配置为在雪崩事件之后、在所述增强区域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之间的结电容的再充电期间,检测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流到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的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其中无源猝灭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并且其中所述读出电路包括电荷积分电路或跨阻放大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其中有源猝灭或无源猝灭被施加到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并且其中所述读出电路具有数字脉冲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具有可变电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还包括: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柱状区域,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柱状区域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竖直地延伸,并且将所述收集区域横向地限制在所述增强区域下方,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与所述柱状区域电气地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雪崩二极管,还包括:
电介质隔离,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与所述半导体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处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所述辅助掺杂区域之间,
其中所述增强区域的掺杂浓度在所述增强区域的、邻近于所述电介质隔离和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初级掺杂区域相遇的位置的区域中减小。
12.一种光子雪崩二极管,包括:
半导体本体;
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被形成在所述半导体本体中,所述第二二极管是光电二极管;
主阴极端子,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所述阴极;
主阳极端子,被连接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所述阳极;
辅助阴极端子,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菲克,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凌科技德累斯顿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