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放式空冷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06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4
一种叠放式空冷换热器,包括:支架;依次层叠于支架的多台空冷器;设置于多台空冷器的上方的风机梁;以及密封设置于风机梁的上表面的多台风机;空冷器包括:框架、设置于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管板、迂回插通一对管板的具备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的翅片管、将翅片管从一对管板露出的部分分别覆盖的一对管箱以及分别设置于一对管箱的两侧的一对管箱盖板;框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于空冷器的前后两侧的一对侧梁和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梁;风机梁与位于最上层的空冷器的侧梁密封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台空冷器的侧梁密封连接;位于上方的空冷器的介质出口与位于下方的空冷器的介质入口互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放式空冷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冷却
,具体地,涉及一种叠放式空冷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各大型工业领域中,冷却工艺过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水作为理想的冷却介质,传统工业的冷却系统往往都是水冷系统。随着中国乃至全球,日益提高的节能节水、环保要求,尤其是在近些年,人们对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空冷换热器逐渐受到重视。空冷换热器的冷却过程多式多样,分为干冷、湿冷、间接冷却等。其中干冷空冷换热器在整体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和节能节水方面优势尤为突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冷却工艺过程中。然而,空冷换热器虽然具有操作费用低、节约用水、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但其占地面积大、投资多,有时使用受到限制。由此可见,目前需要一种能够改善占地面积的空冷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紧凑化,能节省占地面积且易于安装操作的叠放式空冷换热器。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叠放式空冷换热器,包括:支架;依次层叠于所述支架的多台空冷器;设置于所述多台空冷器的上方的风机梁;以及密封设置于所述风机梁的上表面的多台风机;所述空冷器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管板、迂回插通所述一对管板的具备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的翅片管、将所述翅片管从所述一对管板露出的部分分别覆盖的一对管箱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管箱的两侧的一对管箱盖板;所述框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冷器的前后两侧的一对侧梁和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梁;所述风机梁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侧梁密封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台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侧梁密封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介质出口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介质入口互相连接。根据本技术,借助多台空冷器上下重叠配置的结构,能节省占地面积。多台风机可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调节开停的数量,从而能维持相对恒定的冷却温度。由风机梁、多台空冷器的侧梁构成的闭合风路能防止冷空气的泄漏,并由此改善冷却性能。也可以是,本技术中,上下相邻的两台所述空冷器的所述管板之间覆盖有挡风板。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冷空气漏出,改善整机的冷却效果。也可以是,本技术中,所述翅片管之间设置有管间隔片。也可以是,本技术中,所述空冷器还具备排气口。也可以是,本技术中,所述空冷器还具备排污口。也可以是,本技术中,在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侧梁上形成有多条加强筋。由此增加空冷器侧梁的强度,使侧梁发挥支撑其上方其他空冷器的自支撑作用。技术效果:如以上说明,根据本技术,空冷换热器结构紧凑、容易组装,能有效地节省空冷换热器的安装占地面积,且能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确保介质的冷却温度恒定。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叠放式空冷换热器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叠放式空冷换热器中的上层空冷器的结构示意图,(a)是从正面观察上层空冷器的图,(b)是上层空冷器的左端的局部放大图,(c)是上层空冷器的C-C线向视剖视图,(d)是上层空冷器的右端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从右侧观察图1所示的叠放式空冷换热器的图,(a)是叠放式空冷换热器的右视图,(b)是上、下层空冷器的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叠放式空冷换热器的工作示意图;符号说明:1、风机;2、风机梁;3、上层空冷器;4、下层空冷器;5、支架;6、斜撑;7、挡风板;8、法兰;11、管箱;11a、左管箱盖板;11b、右管箱盖板;11c、隔板;12、翅片管;12a、左管板;12b、右管板;12c、管间隔板;13、横梁;14、侧梁;a1、上层介质入口;b1、上层介质出口;a2、下层介质入口;b2、下层介质出口;c、上层排气口;d、上层排污口;e、下层排气口;f、下层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应理解,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在此公开一种小型化、紧凑化且易于安装操作的叠放式空冷换热器。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叠放式空冷换热器的主视图。在此,将图1中纸面向外定义为“前方”,纸面向内定义为“后方”,定义“上”、“下”、“左”、“右”为图1的“上”、“下”、“左”、“右”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叠放式空冷换热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风机1、风机梁2、上层空冷器3、下层空冷器4和支架5。风机1为小直径引风式轴流风机,设置于叠放式空冷换热器最上层,主要用于强制冷空气掠过翅片管12,使管内的高温介质得到冷却。风机1包括电机、叶片、风筒等,在其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杂物落入风机内部的防护网。在风机1运转引风时,冷空气从后述下层空冷器4的下部吸入,再流经上层空冷器3后从出风口排出,期间带走上层空冷器3与下层空冷器4的翅片管12表面的热量从而使介质降温。本实施形态中,沿叠放式空冷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有9台风机1,每台风机1的引风量可以是31500m3/h,因此空冷系统的合计总风量为283500m3/h。风机1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调节开停的数量,由此能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确保介质的冷却温度恒定。风机梁2是由槽钢和钢板焊接而成,用于支持风机1的钢结构体。风机梁2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风机1的风筒封闭连接,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后述上层空冷器3的侧梁14封闭连接。上层空冷器3设置于风机梁2的下方,其依靠翅片管12扩展传热面积强化管外传热,借助空气掠过翅片管12管束后的空气升温带走管内热负荷,由此冷却管内流体介质。图2是上层空冷器3的结构示意图,(a)是从正面观察上层空冷器3的图,(b)是上层空冷器3的左端的局部放大图,(c)是上层空冷器3的C-C线向视剖视图,(d)是上层空冷器3的右端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中(a)~(d)所示,上层空冷器3主要包括管箱11、翅片管12、左管板12a、右管板12b和框架。具体地,框架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梁13和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侧梁14。其中,横梁13由工字钢和连接板焊接组成,用于连接固定侧梁14,同时也起支撑翅片管12的作用。侧梁14用于定位连接后述一对左右管板12a、12b,发挥密封风路系统作用,并通过后述侧梁加筋的方式对上方重量的形成自支撑。侧梁14可以由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构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部构件以及从前后两侧覆盖上层空冷器3的一对侧壁焊接而成,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侧梁14也可以是一体地构成。此外,在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管板12a和右管板12b。翅片管12以迂回插通并焊接于左管板12a和右管板12b的形式设置,由此左管板12a和右管板12b发挥固定设置翅片管12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放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n支架;/n依次层叠于所述支架的多台空冷器;/n设置于所述多台空冷器的上方的风机梁;以及/n密封设置于所述风机梁的上表面的多台风机;/n所述空冷器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管板、迂回插通所述一对管板的具备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的翅片管、将所述翅片管从所述一对管板露出的部分分别覆盖的一对管箱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管箱的两侧的一对管箱盖板;/n所述框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冷器的前后两侧的一对侧梁和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梁;/n所述风机梁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侧梁密封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台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侧梁密封连接;/n位于上方的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介质出口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介质入口互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放式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支架;
依次层叠于所述支架的多台空冷器;
设置于所述多台空冷器的上方的风机梁;以及
密封设置于所述风机梁的上表面的多台风机;
所述空冷器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管板、迂回插通所述一对管板的具备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的翅片管、将所述翅片管从所述一对管板露出的部分分别覆盖的一对管箱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管箱的两侧的一对管箱盖板;
所述框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空冷器的前后两侧的一对侧梁和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横梁;
所述风机梁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侧梁密封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台所述空冷器的所述侧梁密封连接;
位于上方的所述空冷器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宝王永忠刘义东
申请(专利权)人:斯必高空气冷却技术张家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