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000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其特征是:包括设置有密封门的柜体,柜体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柜体内,柜体内设置有制冷组件,制冷组件覆盖柜体内壁设置,电路板连接有温度调节组件,温度调节组件与制冷组件相互靠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具有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冷柜内至所需温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
本技术涉及冷柜结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
技术介绍
冷柜,也称为冰箱或冷藏柜,用于存放食品、药品等物品,从而达到延长食品质量或药品有效期的功能。现有冷柜的制冷方式主要有三种:1、直冷制冷式;2、风冷制冷式;3、直冷风冷制冷式。现有的冰柜内通常会设置四个档位的温度调节旋钮,用以调节冰柜内的温度,从而适应一年四季不同的温度,虽然这种方能能够达到调节温度的作用,但是温度的调节往往需要配合人工调节实现,且调节温度的档位数量较少。且冰柜内放置不同类型的物品,冷藏的温度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而冷柜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冷藏物品存放时间的长短。而现有的冷柜中尚未存在能够自动调节冷柜内温度至适宜温度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冷柜内至所需温度的功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其特征是:包括设置有密封门的柜体,所述柜体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覆盖所述柜体内壁设置,所述电路板连接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制冷组件相互靠近设置。进一步得,所述柜体的左右内侧壁和内顶壁均呈中空状态设置,所述柜体的左右内侧壁和内顶壁内相互连通形成内腔,所述内腔呈类“凹”型状设置,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冷凝盘管的两端均贯通所述内腔的内壁且凸出于所述柜体外设置,所述冷凝盘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供管道连接的第一连接头;所述电路板连接控制有第一进水泵,所述第一进水泵与所述冷凝盘管相连通。进一步得,所述内腔内设置有通液盘管,所述通液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相互正对设置,所述通液盘管的两端均贯通所述内腔的内壁且凸出于所述柜体外设置,所述电路板连接控制有第二进水泵,所述第二进水泵与所述通液盘管相连通;所述电路板连接有发热盘管,所述发热盘管包裹所述通液盘管设置,所述发热盘管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串联有滑动变阻器。进一步得,所述内腔靠近所述柜体内的内壁设置有导温层,所述导温层朝向所述冷凝盘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冷凝盘管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插接;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冷凝盘管和通液盘管之间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朝向所述冷凝盘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冷凝盘管凸出与所述导温层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槽插接,所述导热层朝向所述通液盘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一组装槽,所述通液盘管和所述发热盘管整体与所述第一组装槽插接。进一步得,所述内腔位于所述通液盘管和所述内腔靠近所述柜体外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朝向所述通液盘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二组装槽,所述通液盘管凸出于所述导热层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组装槽插接。进一步得,所述柜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导温层、导热层和保温层设置。进一步得,所述柜体远离所述密封门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框型槽,所述柜体远离所述密封门的侧面密封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密封覆盖所述框型槽槽口设置,所述背板平面的四周边缘凸起有凸缘,所述背板的四个凸缘形成与所述柜体侧面密封插接的插槽,所述凸缘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柜体连接。进一步得,所述柜体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平面平行于水平面设置。进一步得,所述柜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脚,若干所述支撑脚均匀分布于所述柜体底面设置。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通过在柜体设置制冷组件,以便于向柜体内营造相应的低温环境,从而达到制冷的作用;另外的,通过在柜体内通过电路板连接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感应柜体内的温度,当柜体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可以利用传感器控制温度调节组件,以辅助调节柜体内的温度至合适范围内,从而实现自动调节冷柜内至所需温度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板拆卸状态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果的另一视角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的元器件电路连接及管道连接示意图。图中:1、柜体;11、密封门;12、支撑脚;13、内腔;14、框型槽;15、背板;151、凸缘;152、插槽;16、隔板;17、通孔;2、电路板;21、温度传感器;22、第一进水泵;221、冷凝盘管;222、第一连接头;23、第二进水泵;231、通液盘管;232、第二连接头;24、发热管;241、发热丝;25、滑动变阻器;26、制冷风机;3、导温层;31、第一安装槽;4、导热层;41、第二安装槽;42、第一组装槽;5、保温层;51、第二组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包括安装有密封门11的柜体1,柜体1安装有电路板2,电路板2安装在柜体1外的机箱盒内,用于为柜体1内的电路系统供电,同时达到控制工作的作用,电路板2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21位于柜体1内,柜体1内设置有制冷组件,制冷组件覆盖柜体1内壁设置,电路板2连接有温度调节组件,温度调节组件与制冷组件相互靠近设置。柜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脚12,若干支撑脚12均匀分布于柜体1底面设置。柜体1利用若干支撑脚12支撑于地面上,有利于减少柜体1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降低由于地面比热容较小,昼夜温差大,而周期性地影响柜体1外表面的周围环境温度。柜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6,隔板16平面平行于水平面设置,隔板16将柜体1内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以便于将相应冷藏物放置在柜体1内的顶部。具体的,通过在柜体1设置制冷组件,以便于向柜体1内营造相应的低温环境,从而达到制冷的作用;另外的,通过在柜体1内通过电路板2连接温度传感器21,利用温度传感器21感应柜体1内的温度,当柜体1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可以利用传感器控制温度调节组件,以辅助调节柜体1内的温度至合适范围内,从而实现自动调节冷柜内至所需温度的功能。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了实现制冷组件向柜体1内进行制冷操作的功能。柜体1的左右内侧壁和内顶壁均呈中空状态设置,柜体1的左右内侧壁和内顶壁内相互连通形成内腔13,内腔13呈类“凹”型状设置,制冷组件包括冷凝盘管221,冷凝盘管221呈类“凹”型状设置,冷凝盘管221位于内腔13内,冷凝盘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柜体1的左右两个内侧壁的底端且贯通内腔13的内壁设置,冷凝盘管221的两端均凸出于柜体1外设置,冷凝盘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供管道连接的第一连接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其特征是:包括设置有密封门的柜体,所述柜体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覆盖所述柜体内壁设置,所述电路板连接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制冷组件相互靠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其特征是:包括设置有密封门的柜体,所述柜体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覆盖所述柜体内壁设置,所述电路板连接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制冷组件相互靠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其特征是:所述柜体的左右内侧壁和内顶壁均呈中空状态设置,所述柜体的左右内侧壁和内顶壁内相互连通形成内腔,所述内腔呈类“凹”型状设置,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冷凝盘管的两端均贯通所述内腔的内壁且凸出于所述柜体外设置,所述冷凝盘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供管道连接的第一连接头;所述电路板连接控制有第一进水泵,所述第一进水泵与所述冷凝盘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其特征是:所述内腔内设置有通液盘管,所述通液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相互正对设置,所述通液盘管的两端均贯通所述内腔的内壁且凸出于所述柜体外设置,所述电路板连接控制有第二进水泵,所述第二进水泵与所述通液盘管相连通;所述电路板连接有发热盘管,所述发热盘管包裹所述通液盘管设置,所述发热盘管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串联有滑动变阻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制冷温度自动调节功能的冷柜,其特征是:所述内腔靠近所述柜体内的内壁设置有导温层,所述导温层朝向所述冷凝盘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冷凝盘管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插接;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世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佰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