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94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包括有上端开口的内筒与上下贯通的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内筒外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上下贯通的通风道,在所述内筒内设有布满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筒上下分隔为燃烧室与炭灰收集室,在所述内筒外壁位于炭灰收集室处沿圆周阵列有多个通风孔,通过内筒与外筒的设置,形成双层的结构,外部空气从底下通风道再经通风孔进入内筒内,其风向是由下往上吹,进而能给燃烧室提供氧气外还使燃烧的火焰往上燃烧,大大提高了燃烧的效率,同时通过外筒在遮挡,烟雾能大大的降低;另外,燃烧完后的柴火会直接掉落在炭灰收集室内,不会掉落都地上,保证环境的卫生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
本技术涉及炉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
技术介绍
柴火炉是一种通过燃烧薪柴、秸秆、木炭等生物质燃料提供热能的取暖或炊事设备,是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在野外或农村常用的一种日常用具,依照燃烧方式的不同,柴火炉可分为直接燃烧式柴火炉、气化燃烧柴火炉、半气化燃烧柴火炉等不同种类。直接燃烧式柴火炉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其存在燃烧效率低、费燃料、烟雾大、火力小等缺点;另外,现有的柴火炉燃烧完柴木后会在原地产生炭灰,影响了生态环境,而且当有些炭灰未完全熄灭时,严重时可造成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燃烧效果好,方便携带且不会使燃烧后的炭灰掉落在地上的户外双层柴火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包括有上端开口的内筒与上下贯通的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内筒外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上下贯通的通风道,在所述外筒的上端设有圆环挂板,所述圆环挂板用于挂设于内筒的上端处且能封闭通风道的上端开口,在所述内筒与外筒的壁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进料口与第二进料口,在所述内筒内设有布满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筒上下分隔为燃烧室与炭灰收集室,在所述内筒外壁位于炭灰收集室处沿圆周阵列有多个通风孔,在所述内筒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器皿的支撑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沿圆周阵列设于内筒上端的多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有固定设于内筒内壁上的固定片,在所述固定片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片。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片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多个齿牙。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片通过铆钉可摆动安装于固定片上,在所述支撑片一侧设有挡点,所述挡点能抵靠于固定片上端从而使支撑片保持向外延伸。进一步地,在所述内筒内沿圆周阵列有多个限位块,所述隔板放设于限位块上。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通过冲压与内筒一体成型。优选地,在所述圆环挂板上沿圆周阵列有与支撑架数量相同的多个限位延伸块,所述限位延伸块与所述固定片相抵靠配合。优选地,在所述内筒下端沿圆周阵列有用于支撑内筒的多个支撑脚架。优选地,所述支撑脚包括有固定于内筒底端上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通过铆钉摆动安装有支撑脚。优选地,所述支撑脚架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脚架位于第一进料口的正下方。综上所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筒与外筒的设置,形成双层的结构,使用时,直接将燃烧的柴火放置在隔板上方的燃烧室,即可进行燃烧作业,同时可旋转外筒,通过外筒的外壁本身将内筒的第一进料口进行关闭,从而,外部空气从底下通风道再经通风孔进入内筒内,其风向是由下往上吹,进而能给燃烧室提供氧气外还使燃烧的火焰往上燃烧,大大提高了燃烧的效率,同时通过外筒在遮挡,烟雾能大大的降低;另外,燃烧完后的柴火会直接掉落在炭灰收集室内,不会掉落都地上,保证环境的卫生同时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筒与内筒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筒的半剖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筒;2、外筒;3、通风道;4、圆环挂板;5、第一进料口;6、第二进料口;7、通孔;8、隔板;9、燃烧室;10、炭灰收集室;11、通风孔;21、支撑架;22、固定片;23、支撑片;31、齿牙;42、挡点;51、限位块;71、限位延伸块;81、支撑脚架;91、安装板;92、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内容提供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多种不同实施例或实例。当然,这些仅为实施例或实例且不希望具限制性。另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标号标示,如重复的数字及/或字母。这些重复是为了简单清楚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有特定的关系。此外,其中可能用到与空间相关的用词,像是“在…下方”、“下侧”、“由内而外”、“上方”、“上侧”及类似的用词,这些关系词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关系词包括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之不同方位,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装置可能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则其中使用的空间相关形容词也可相同地照着解释,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下面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包括有上端开口的内筒1与上下贯通的外筒2,所述外筒2套设于内筒1外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上下贯通的通风道3,在所述外筒2的上端设有圆环挂板4,圆环挂板4通过焊接固定在外筒2上,所述圆环挂板4用于挂设于内筒1的上端处且能封闭通风道3的上端开口,在所述内筒1与外筒2的壁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进料口5与第二进料口6,在所述内筒1内设有布满通孔7的隔板8,所述隔板8将内筒1上下分隔为燃烧室9与炭灰收集室10,在所述内筒1外壁位于炭灰收集室10处沿圆周阵列有多个通风孔11,在所述内筒1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器皿的支撑机构,通过内筒1与外筒2的设置,形成双层的结构,使用时,直接将燃烧的柴火放置在隔板8上方的燃烧室9,即可进行燃烧作业,同时可旋转外筒2,通过外筒2的外壁本身将内筒1的第一进料口5进行关闭,从而,外部空气从底下通风道3再经通风孔11进入内筒1内,其风向是由下往上吹,进而能给燃烧室9提供氧气外还使燃烧的火焰往上燃烧,大大提高了燃烧的效率,同时通过外筒2在遮挡,烟雾能大大的降低;另外,燃烧完后的柴火会直接掉落在炭灰收集室10内,不会掉落都地上,保证环境的卫生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参见图1、图5所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沿圆周阵列设于内筒1上端的多个支撑架21,支撑架21优选为3个,所述支撑架21包括有固定设于内筒1内壁上的固定片22,固定片22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内筒1上,在所述固定片22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片23,在所述支撑片23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多个齿牙31,器皿可放置在支撑片23上,并通过多个齿牙31起到防护的作用,提高安全性。参见图3-图5所示,所述支撑片23通过铆钉可摆动安装于固定片22上,在所述支撑片23一侧设有挡点42,所述挡点42能抵靠于固定片22上端从而使支撑片23保持向外延伸,根据这样的结构,支撑片23可以向内摆动,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支撑片23向内折叠收纳,节省空间。参见图4所示,在所述内筒1内沿圆周阵列有多个限位块51,所述隔板8放设于限位块51上,所述限位块51通过冲压与内筒1一体成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放置隔板8,同时方便隔板8的拿出。参见图1、图5所示,在所述圆环挂板4上沿圆周阵列有与支撑架21数量相同的多个限位延伸块71,所述限位延伸块71与所述固定片22相抵靠配合,限位延伸块71的一侧与所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端开口的内筒(1)与上下贯通的外筒(2),所述外筒(2)套设于内筒(1)外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上下贯通的通风道(3),在所述外筒(2)的上端设有圆环挂板(4),所述圆环挂板(4)用于挂设于内筒(1)的上端处且能封闭通风道(3)的上端开口,在所述内筒(1)与外筒(2)的壁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进料口(5)与第二进料口(6),在所述内筒(1)内设有布满通孔(7)的隔板(8),所述隔板(8)将内筒(1)上下分隔为燃烧室(9)与炭灰收集室(10),在所述内筒(1)外壁位于炭灰收集室(10)处沿圆周阵列有多个通风孔(11),在所述内筒(1)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器皿的支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户外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端开口的内筒(1)与上下贯通的外筒(2),所述外筒(2)套设于内筒(1)外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上下贯通的通风道(3),在所述外筒(2)的上端设有圆环挂板(4),所述圆环挂板(4)用于挂设于内筒(1)的上端处且能封闭通风道(3)的上端开口,在所述内筒(1)与外筒(2)的壁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进料口(5)与第二进料口(6),在所述内筒(1)内设有布满通孔(7)的隔板(8),所述隔板(8)将内筒(1)上下分隔为燃烧室(9)与炭灰收集室(10),在所述内筒(1)外壁位于炭灰收集室(10)处沿圆周阵列有多个通风孔(11),在所述内筒(1)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器皿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户外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沿圆周阵列设于内筒(1)上端的多个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包括有固定设于内筒(1)内壁上的固定片(22),在所述固定片(22)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片(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户外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片(23)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多个齿牙(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户外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23)通过铆钉可摆动安装于固定片(22)上,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怀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钛晶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