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769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9
一种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包括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构思和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整体构思分为近零碳技术课题研究、近零碳实验平台搭建、近零碳示范工程应用模块;近零碳技术课题研究包含近零碳多领域技术研究、近零碳多元融合高弹性运行研究、近零碳数字化应用研究以及近零碳评价体系和标准研究;近零碳实验平台搭建包括:近零碳多领域技术实验平台、近零碳多元融合高弹性运行实验平台和近零碳数字化应用实验平台,用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技术课题研究中的仿真模拟、实验测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全方位支撑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模式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不容乐观,近零碳作为一种更先进的低碳模式,是推进低碳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近零碳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产业、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生态等多领域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碳排放快速降低并逐步趋近零。推动近零碳发展主要有三个路径,分别是减源、增汇和替代,总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净碳排放接近于零。“减源”要求强化现有节能降碳工作,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在低碳转型的基础上实现近零碳排放;“增汇”指加强生态系统管理,提高现有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通过增加人工林和绿地面增加碳汇能力,抵消区域内碳排放;“替代”指充分利用区域内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零碳排放。沿海产业集聚区灵活可调资源潜力巨大,用户节能降碳方式众多。产业集聚区内工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构思和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所述的整体构思分为近零碳技术课题研究、近零碳实验平台搭建、近零碳示范工程应用模块;其中,所述的近零碳技术课题研究包含近零碳多领域技术研究、近零碳多元融合高弹性运行研究、近零碳数字化应用研究以及近零碳评价体系和标准研究;所述的近零碳实验平台搭建包括:近零碳多领域技术实验平台、近零碳多元融合高弹性运行实验平台和近零碳数字化应用实验平台,用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技术课题研究中的仿真模拟、实验测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构思和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所述的整体构思分为近零碳技术课题研究、近零碳实验平台搭建、近零碳示范工程应用模块;其中,所述的近零碳技术课题研究包含近零碳多领域技术研究、近零碳多元融合高弹性运行研究、近零碳数字化应用研究以及近零碳评价体系和标准研究;所述的近零碳实验平台搭建包括:近零碳多领域技术实验平台、近零碳多元融合高弹性运行实验平台和近零碳数字化应用实验平台,用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技术课题研究中的仿真模拟、实验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零碳多领域技术研究作为近零碳技术课题研究的基础研究内容,包括:开展能源领域、住建领域、交通领域、环保领域、市场领域的近零碳相关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1)所述的能源领域包括:开展分布式能源预测、控制和评估技术研究;电网弹性规划、柔性调控、自愈恢复技术研究;储能机理、集群调控、状态评估技术研究;负荷精准预测和建模、灵活调节、需求响应技术研究;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低碳或零碳能源的采集、制备、转化、应用技术研究;综合能源系统机理耦合、多时空协调运行、可靠性评估等技术研究;虚拟电厂灵活调控、互动交易、评估体系技术研究;
(2)所述的住建领域包括:开展建筑低碳绿色规划与节能设计研究;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建筑采暖供热节能技术研究;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终端用户智慧用能技术研究;建筑终端电气化技术研究;建筑低碳或零碳节能材料新技术研究;低碳社区节能技术研究;工业园区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商业集群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政府企业公共设施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3)所述的交通领域包括:开展基于路网-电网-社交网融合的电动汽车集群调控技术研究;电动汽车聚合商多主体运行博弈研究;电动汽车电池梯次利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运行技术研究;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经济管理技术研究;氢燃料电池汽车集群调度、控制运行、安全管理技术研究;绿色船舶单体运行、能源互济、集群调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究;
(4)所述的环保领域包括:开展碳捕捉和封存新技术研究;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和海洋碳汇的概念、体系、架构研究;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和海洋的碳汇技术研究;碳汇评估体系、标准制定研究;碳中和概念、体系、架构研究;碳中和技术研究,包括碳足迹计算、碳减排技术研究;碳中和评估体系、标准制定研究;
(5)所述的市场领域包括:开展基于多元融合的高弹性运行电网现货市场交易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能源交易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辅助服务包括调峰调频服务、有功备用服务、无功补偿服务、事故恢复服务;碳交易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其中包括配额碳交易市场和项目碳交易市场的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零碳多元融合高弹性运行研究,是开展多类型能源耦合供能调节运行技术研究、源网荷储集群调控运行技术研究、移动共享储能及智能互动技术研究、不同规模灾变侵害对电网影响机理演进路径研究、大电网极端异常工况下局部电网自主自治安全防御控制技术研究、基于虚拟分布式黑启动电源的电力系统自愈恢复技术研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定基于沿海产业集聚区的近零碳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零碳数字化应用研究,包括应用场景研究和近零碳数字化应用研究,其中,应用场景研究包括:分布式能源应用、共享储能应用、综合能源管理应用、建筑节能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友董知周林世溪李冠霖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