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37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钢质卡块和钢制下沉锥,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柱,且连接钢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钢制下沉锥,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钢质卡块和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拉动第二绳索,使刀片对第一绳索进行切割,使钢质卡块从第一滑槽内伸出并插设在土壤中,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固定的更加稳定,通过支撑连接座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底端进焊接,连接钢柱配合钢制下沉锥提高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强度,使其装配后沉桩作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管桩
,具体为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建筑技术越来越高超,而人们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基础施工中常常会在管柱的最前端安装有桩尖,用来起到引导和封堵的作用,桩尖焊接在桩头位置,带桩身进入土层,以免造成桩头破坏以及防止发生倾斜。现有的预应力管桩桩尖在进行安装后,其桩尖较小,导致固定支撑的面积较小,导致预应力管桩固定的不稳定,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同时部分的预应力管桩桩尖强度不高,在进行作业时,管柱下沉的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定位的效果较差,因此亟需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支撑面积较小和桩尖强度不高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钢质卡块和钢制下沉坠,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柱,且连接钢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钢制下沉坠,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且第一滑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质卡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所述连接钢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座,且支撑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所述支撑连接座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连接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设置有钢质卡块和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拉动第二绳索,使刀片对第一绳索进行切割,使钢质卡块从第一滑槽内伸出并插设在土壤中,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固定的更加稳定,通过支撑连接座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底端进焊接,连接钢柱配合钢制下沉坠提高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强度,使其装配后沉桩作业稳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与第一滑动块组成卡合式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滑槽阻挡住第一滑动块,防止第一滑动块滑出第一滑槽外。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块为矩形结构,且第一滑动块与第一滑槽组成滑动式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滑动块带动钢质卡块在第一滑槽内向外滑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四组,第一滑动块与第一弹簧组成挤压式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一滑动块失去拉动力的时候,第一弹簧的弹力挤压第一滑动块在第一滑槽内向外滑动。进一步,所述滚轮设有四组,且每组滚轮内都卡合有一条第一绳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滚轮改变四组第一绳索的拉动方向。进一步,所述第二滑动块为矩形结构,且第二滑动块与第二滑槽组成滑动式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二滑动块带动连接块与刀片在支撑连接座内滑动。进一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组,第二滑动块与第二弹簧组成挤压式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连接块失去拉力的时候,第二弹簧的弹力挤压第二滑动块在第二滑槽内向左滑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的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的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的支撑连接座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的结构的仰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2、支撑连接座;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4、钢质卡块;5、第一滑槽;501、卡块;6、第一滑动块;7、第一弹簧;8、第一绳索;9、滚轮;10、连接钢柱;11、通孔;12、第二绳索;13、刀片;14、连接块;15、第二滑槽;16、第二滑动块;17、第二弹簧;18、钢制下沉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钢质卡块4和钢制下沉坠18,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柱10,且连接钢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钢制下沉坠18,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501,且卡块501与第一滑动块6组成卡合式结构,便于第一滑槽5阻挡住第一滑动块6,防止第一滑动块6滑出第一滑槽5外,且第一滑槽5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6,第一滑动块6为矩形结构,且第一滑动块6与第一滑槽5组成滑动式结构,便于第一滑动块6带动钢质卡块4在第一滑槽5内向外滑动,且第一滑动块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质卡块4。第一滑动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设有四组,第一滑动块6与第一弹簧7组成挤压式结构,便于第一滑动块6失去拉动力的时候,第一弹簧7的弹力挤压第一滑动块6在第一滑槽5内向外滑动,第一滑动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8,连接钢柱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滚轮9,滚轮9设有四组,且每组滚轮9内都卡合有一条第一绳索8,便于滚轮9改变四组第一绳索8的拉动方向,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座2,且支撑连接座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5,且第二滑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设有两组,第二滑动块16与第二弹簧17组成挤压式结构,便于连接块14失去拉力的时候,第二弹簧17的弹力挤压第二滑动块16在第二滑槽15内向左滑动,第二弹簧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6,第二滑动块16为矩形结构,且第二滑动块16与第二滑槽15组成滑动式结构,便于第二滑动块16带动连接块14与刀片13在支撑连接座2内滑动,第二滑动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钢质卡块(4)和钢制下沉坠(18),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柱(10),且连接钢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钢制下沉坠(18),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且第一滑槽(5)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6),且第一滑动块(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质卡块(4),所述第一滑动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滑动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8),所述连接钢柱(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滚轮(9),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座(2),且支撑连接座(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5),且第二滑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6),所述第二滑动块(1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刀片(13),所述连接块(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12),所述支撑连接座(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支撑连接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度高的预应力管桩桩尖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钢质卡块(4)和钢制下沉坠(18),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柱(10),且连接钢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钢制下沉坠(18),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且第一滑槽(5)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6),且第一滑动块(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质卡块(4),所述第一滑动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滑动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绳索(8),所述连接钢柱(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滚轮(9),所述预应力管桩桩尖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座(2),且支撑连接座(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5),且第二滑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6),所述第二滑动块(1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刀片(13),所述连接块(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绳索(12),所述支撑连接座(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支撑连接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晟源夏庆鹏王禹周路舟臧立秋崔宏
申请(专利权)人:建华建材营口有限公司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