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733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分别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将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联合制表,从而识别出适合耕种的土地;通过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并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分开处理,能够准确识别出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再通过将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结合识别,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出土地的耕种潜力,有效地减轻了繁琐的工作,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使作业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地潜力识别的
,尤其涉及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土地整治工作繁琐、受条件限制颇多、劳动强度大、存在人力和物力投入大、成本高昂、作业周期长、数据作业格式不统一、工作效率低下,且整治效率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可以解决现有土地整治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步骤S2,分别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步骤S3,将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联合制表,从而识别出适合耕种的土地。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基数转换,得到宜耕土地地类和水源图;对水源图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合当作水源的水源地类数据;依据所述水源地类数据的属性,设置不同的缓冲区,得到水源缓冲区数据;将所述水源缓冲区数据与所述宜耕土地地类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对DEM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对DEM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坡度栅格数据;对所述坡度栅格数据进行重分类,得到坡度二值数据;对所述坡度二值数据进行提取,得到平坦栅格数据。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对DEM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坡度栅格数据包括以下步骤:对DEM数据进行掩膜提取,得到DEM高程数据;对所述DEM高程数据进行坡度计算,得到坡度栅格数据。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对所述坡度栅格数据进行重分类,得到坡度二值数据是基于云端服务器完成,所述云端服务器设有分类标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从云端服务器中获取分类标准;依据所述分类标准对所述坡度栅格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坡度二值数据。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联合制表模块,用于将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联合制表,从而识别出适合耕种的土地。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基础地类数据处理模块和DEM数据处理模块。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基础地类数据处理模块包括:转换模块,用于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基数转换,得到宜耕土地地类和水源图;筛选模块,用于对水源图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合当作水源的水源地类数据;缓冲区设置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水源地类数据的属性,设置不同的缓冲区,得到水源缓冲区数据;结合模块,用于将所述水源缓冲区数据与所述宜耕土地地类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DEM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分析模块,用于对DEM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坡度栅格数据;重分类模块,用于对所述坡度栅格数据进行重分类,得到坡度二值数据;提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坡度二值数据进行提取,得到平坦栅格数据。作为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系统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分析模块包括:掩膜提取模块,用于对DEM数据进行掩膜提取,得到DEM高程数据;坡度计算模块,用于对DEM高程数据进行坡度计算,得到坡度栅格数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并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分开处理,能够准确识别出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再通过将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结合识别,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出土地的耕种潜力,有效地减轻了繁琐的工作,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使作业效率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步骤S2,分别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步骤S3,将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联合制表,从而识别出适合耕种的土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并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分开处理,能够准确识别出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再通过将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结合识别,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出土地的耕种潜力,有效地减轻了繁琐的工作,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使作业效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此外,由于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为矢量数据,平坦栅格数据为栅格数据,所以将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联合时,需要利用面积制表方法,该方法可以统计出地块中适宜耕种坡度的面积比例,减少地块平整工作的工程量。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基数转换,得到宜耕土地地类和水源图;对水源图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合当作水源的水源地类数据;依据所述水源地类数据的属性,设置不同的缓冲区,得到水源缓冲区数据;将所述水源缓冲区数据与所述宜耕土地地类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基数转换,得到宜耕土地地类提取和水源图,并在水源图中筛选出适合当作水源的地类,如河流、池塘、已有的水田,然后对已有的水源进行缓冲区设置,从而筛选出缓冲区附近的地块,得到水源缓冲区数据,目的是利用原有水田的灌溉设施,减少项目的工程投入,最后将所述水源缓冲区数据与所述宜耕土地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n步骤S2,分别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n步骤S3,将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联合制表,从而识别出适合耕种的土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
步骤S2,分别对基础地类数据和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
步骤S3,将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和平坦栅格数据进行联合制表,从而识别出适合耕种的土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对基础地类数据进行基数转换,得到宜耕土地地类和水源图;
对水源图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合当作水源的水源地类数据;
依据所述水源地类数据的属性,设置不同的缓冲区,得到水源缓冲区数据;
将所述水源缓冲区数据与所述宜耕土地地类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水源覆盖范围内的宜耕土地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对DEM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对DEM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坡度栅格数据;
对所述坡度栅格数据进行重分类,得到坡度二值数据;
对所述坡度二值数据进行提取,得到平坦栅格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DEM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坡度栅格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对DEM数据进行掩膜提取,得到DEM高程数据;
对所述DEM高程数据进行坡度计算,得到坡度栅格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坡度栅格数据进行重分类,得到坡度二值数据是基于云端服务器完成,所述云端服务器设有分类标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从云端服务器中获取分类标准;
依据所述分类标准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巧黄妙华谢意陈俊垚钟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