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30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路基本体由上基层和下基层组成,上基层固定铺设在下基层的顶端,上基层由沥青层、水泥层和混凝土层组成,沥青层固定铺设在水泥层的顶端,水泥层固定铺设在混凝土层的顶端,下基层由碎石层、鹅卵石层和砂石层组成,碎石层的顶端固定铺设有鹅卵石层,下基层内部均匀嵌设有若干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两个加强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路基本体的两侧,可以提高路基本体边侧的强度,避免路基本体边侧受压开裂变形,提高路基本体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公路路基整体的承载能力,加强基台可以支撑加强护板,从而支撑路基本体的侧边,提高路基本体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路路基结构,具体为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现有的公路路基采用传统铺设结构,底层由颗粒度相对较大的材料铺设制成,紧密度不强,强度不高,而且没有加强结构,导致底层的承载能力有限,而且,路面边侧没有加强结构,公路边侧易受损,从而影响公路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公路路基采用传统铺设结构,底层由颗粒度相对较大的材料铺设制成,紧密度不强,强度不高,而且没有加强结构,导致底层的承载能力有限,而且,路面边侧没有加强结构,公路边侧易受损,从而影响公路的承载能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由上基层和下基层组成,所述上基层固定铺设在下基层的顶端,所述上基层由沥青层、水泥层和混凝土层组成,所述沥青层固定铺设在水泥层的顶端,所述水泥层固定铺设在混凝土层的顶端,所述下基层由碎石层、鹅卵石层和砂石层组成,所述碎石层的顶端固定铺设有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的顶端固定铺设有砂石层,所述下基层内部均匀嵌设有若干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支柱和两个加强支撑板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板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路基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护板,所述加强护板由加强板体和高强度纤维网组成,所述加强板体的边侧嵌设有高强度纤维网,两个所述加强护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基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加强基台13均由水泥浇筑制成,两个所述加强基台的截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所述加强基台的斜面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网格。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沥青层的顶端为两个斜面,两个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为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体为钢筋混凝土板,且加强板体的厚度为10-15厘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加强结构相互紧密排列,且加强结构的高度与下基层的高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两个加强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路基本体的两侧,可以提高路基本体边侧的强度,避免路基本体边侧受压开裂变形,提高路基本体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公路路基整体的承载能力,加强基台可以支撑加强护板,从而支撑路基本体的侧边,提高路基本体的承载力;2、等腰直角三角形为最稳定的直角三角形,加强基台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提高加强基台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加强基台的支撑力,加强结构嵌设在下基层的内部,可以承受部分压力,提高下基层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公路路基整体的承载能力,且加强结构相对于整体板材方便铺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加强护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加强结构的结构图。图中:1、路基本体;2、上基层;3、下基层;4、沥青层;5、水泥层;6、混凝土层;7、碎石层;8、鹅卵石层;9、砂石层;10、加强结构;11、加强护板;12、金属网格;13、加强基台;14、加强板体;15、高强度纤维网;16、钢筋混凝土支柱;17、加强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1,路基本体1由上基层2和下基层3组成,上基层2固定铺设在下基层3的顶端,上基层2由沥青层4、水泥层5和混凝土层6组成,沥青层4固定铺设在水泥层5的顶端,水泥层5固定铺设在混凝土层6的顶端,下基层3由碎石层7、鹅卵石层8和砂石层9组成,碎石层7的顶端固定铺设有鹅卵石层8,鹅卵石层8的顶端固定铺设有砂石层9,下基层3内部均匀嵌设有若干加强结构10,加强结构10由钢筋混凝土支柱16和两个加强支撑板17组成,钢筋混凝土支柱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板17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路基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护板11,加强护板11由加强板体14和高强度纤维网15组成,加强板体14的边侧嵌设有高强度纤维网15,两个加强护板1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基台13。优选的,两个加强基台13均由水泥浇筑制成,两个加强基台13的截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加强基台13的斜面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网格12,加强基台13可以支撑加强护板11,从而支撑路基本体1的侧边,避免路基本体1的侧面受压开裂,提高路基本体1的承载力,等腰直角三角形为最稳定的直角三角形,加强基台13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提高加强基台13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加强基台13的支撑力,金属网格12的使用可以保护加强基台13的侧边。优选的,沥青层4的顶端为两个斜面,两个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为2°-3°,沥青层4为最顶层,沥青层4的表面设置两个具有一定倾角的斜面,有利于排水,避免雨水停留在沥青层4表面侵蚀路面,而且可以避免路面因积水而湿滑。优选的,加强板体14为钢筋混凝土板,且加强板体14的厚度为10-15厘米,两个加强护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路基本体1的两侧,可以提高路基本体1边侧的强度,避免路基本体1边侧受压开裂变形,提高路基本体1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公路路基整体的承载能力。优选的,若干加强结构10相互紧密排列,且加强结构10的高度与下基层3的高度相同,下基层3由颗粒度较大的材料铺设制成,紧密度不强,强度不高,加强结构10嵌设在下基层3的内部,可以承受部分压力,提高下基层3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公路路基整体的承载能力,且加强结构10相对于整体板材方便铺设。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两个加强护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路基本体1的两侧,可以提高路基本体1边侧的强度,避免路基本体1边侧受压开裂变形,提高路基本体1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公路路基整体的承载能力,加强基台13可以支撑加强护板11,从而支撑路基本体1的侧边,提高路基本体1的承载力,等腰直角三角形为最稳定的直角三角形,加强基台13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提高加强基台13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加强基台13的支撑力,金属网格12的使用可以保护加强基台13的侧边,下基层3由颗粒度较大的材料铺设制成,紧密度不强,强度不高,加强结构10嵌设在下基层3的内部,可以承受部分压力,提高下基层3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公路路基整体的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本体(1)由上基层(2)和下基层(3)组成,所述上基层(2)固定铺设在下基层(3)的顶端,所述上基层(2)由沥青层(4)、水泥层(5)和混凝土层(6)组成,所述沥青层(4)固定铺设在水泥层(5)的顶端,所述水泥层(5)固定铺设在混凝土层(6)的顶端,所述下基层(3)由碎石层(7)、鹅卵石层(8)和砂石层(9)组成,所述碎石层(7)的顶端固定铺设有鹅卵石层(8),所述鹅卵石层(8)的顶端固定铺设有砂石层(9),所述下基层(3)内部均匀嵌设有若干加强结构(10),所述加强结构(10)由钢筋混凝土支柱(16)和两个加强支撑板(17)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柱(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板(17)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路基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护板(11),所述加强护板(11)由加强板体(14)和高强度纤维网(15)组成,所述加强板体(14)的边侧嵌设有高强度纤维网(15),两个所述加强护板(1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基台(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能力强的公路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本体(1)由上基层(2)和下基层(3)组成,所述上基层(2)固定铺设在下基层(3)的顶端,所述上基层(2)由沥青层(4)、水泥层(5)和混凝土层(6)组成,所述沥青层(4)固定铺设在水泥层(5)的顶端,所述水泥层(5)固定铺设在混凝土层(6)的顶端,所述下基层(3)由碎石层(7)、鹅卵石层(8)和砂石层(9)组成,所述碎石层(7)的顶端固定铺设有鹅卵石层(8),所述鹅卵石层(8)的顶端固定铺设有砂石层(9),所述下基层(3)内部均匀嵌设有若干加强结构(10),所述加强结构(10)由钢筋混凝土支柱(16)和两个加强支撑板(17)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柱(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板(17)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路基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护板(11),所述加强护板(11)由加强板体(14)和高强度纤维网(15)组成,所述加强板体(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六益程云莫默郑永孙东李祚向巩丽丽成启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