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135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藻装置,属于河湖水质保障技术领域,包括:动力组件,与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水岸上;超声波组件,包括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头伸入水体内部,超声波探头与动力组件相隔设置于水体上,且动力组件与超声波探头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超声波探头与动力组件电连接,以控制超声波探头发射超声波;电化学氧化组件,设于水体内部,与动力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除藻装置,通过设置电化学氧化组件以对水体和水体内的物质进行电离,电化学氧化还原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和电场作用下的微电流,破坏藻类的细胞结构,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且电化学法清洁高效、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藻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湖水质保障
,具体涉及一种除藻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所排放的氮、磷污染物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导致了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和范围的扩大,每年都有藻类水华现象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及水体景观,而且藻类产生的藻毒素更是对人类以及陆地动物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目前,治理河流、湖泊水体中藻类泛滥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其中,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藻类进行杀除,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其除藻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将不可避免的破坏生态平衡,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及转移,虽可同时去除藻类及氮、磷等污染物,但操作时间长、费用高,无法快速清除水体中的藻类,且可能会引起其他生态污染;物理法有打捞换水法、黏土絮凝法、气浮除藻、遮光技术等,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和物种入侵,但存在藻类去除和清捞效率低下、工作量大、技术成本高等问题。超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动力组件,适于漂浮于水体上,且与第一连接件(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另一端适于设置于水岸上;/n超声波组件,适于漂浮于水体上,包括超声波探头(14),所述超声波探头(14)伸入水体内部,所述超声波探头(14)与所述动力组件相隔设置于水体上,且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超声波探头(1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5),所述超声波探头(14)与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超声波探头(14)发射超声波;/n电化学氧化组件(4),设于水体内部,与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以供给所述电化学氧化组件(4)电离所需能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组件,适于漂浮于水体上,且与第一连接件(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另一端适于设置于水岸上;
超声波组件,适于漂浮于水体上,包括超声波探头(14),所述超声波探头(14)伸入水体内部,所述超声波探头(14)与所述动力组件相隔设置于水体上,且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超声波探头(1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件(5),所述超声波探头(14)与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超声波探头(14)发射超声波;
电化学氧化组件(4),设于水体内部,与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以供给所述电化学氧化组件(4)电离所需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组件上设有推进器(15),且所述推进器(15)与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在所述推进器(15)的带动下,所述超声波组件在水体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头(14)、所述电化学氧化组件(4)和所述推进器(15)集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太阳能板(10),所述太阳能板(10)通过支架(3)支设于水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浮于水体上的浮板(7)和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鹏王培京孟庆义李其军刘浩王超张蕾严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