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06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录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包括底板、顶板以及录播装置,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且万向轮阵列分布在底板底面的四个方向,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剪式液压升降架,且剪式液压升降架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一,且录播装置放置在凹槽一内,所述凹槽一的面积略大于录播装置下表面的面积,且凹槽一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通过在录播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推手和阵列分布的万向轮,实现了录播装置的移动功能,便于录播装置的操作,增大了录播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
本技术涉及录播装置
,具体为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语音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方式多元化的需要,用于教学的录播装置需要满足以下需求:可同时满足录播与直播功能;可在同步实现PPT、电子白板、视频流的传输;满足会议室的同步接收;可实现自动跟踪与拍摄系统构成简单、可靠。现有技术中,录播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移动到各个地方,实用性大大的降低,并且在对不同环境的操作中,不能及时的调整其高度,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针对录播装置使用不便进行改进的装置,但是结构较复杂,使用不便,为此,本技术提出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包括底板、顶板以及录播装置,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且万向轮阵列分布在底板底面的四个方向,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剪式液压升降架,且剪式液压升降架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一,且录播装置放置在凹槽一内,所述凹槽一的面积略大于录播装置下表面的面积,且凹槽一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优选的,所述凹槽二阵列分布在凹槽一的底部,且凹槽二均竖直设置,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弹簧以及水平放置在凹槽二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凹槽二的底部,且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面积与录播装置下表面的面积一致,且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层。优选的,所述顶板内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吸铁石,且吸铁石位于凹槽二的下方,所述录播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铁片,且铁片的面积与录播装置下表面的面积一致。优选的,所述凹槽一的侧壁内开设有球形腔,且球形腔阵列分布在凹槽一内,所述球形腔内滑动连接有钢珠,且钢珠与录播装置的侧壁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录播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推手和阵列分布的万向轮,实现了录播装置的移动功能,便于录播装置的操作,并且配合在录播装置下方设置的剪式液压升降架,实现了录播装置的高度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增大了录播装置的实用性;2.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在顶板中设置有吸铁石,配合在录播装置底部固定连接的铁片,实现了通过吸铁石对铁片的吸合,使得录播装置进行固定,并且在顶板中设置有凹槽一球形腔和钢珠,使得钢珠与录播装置的侧壁滑动连接,防止录播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与凹槽一的侧壁发生碰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顶板与录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A放大图。图中:底板1、推手11、万向轮12、顶板2、凹槽一21、球形腔211、钢珠212、凹槽二22、吸铁石23、录播装置3、铁片31、剪式液压升降架4、减震结构5、弹簧51、安装板52、防滑层5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2以及录播装置3,此处的录播装置3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在此不做赘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手11,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2,且万向轮12阵列分布在底板1底面的四个方向,通过推手11与万向轮12便于整体装置的移动,增加了录播装置3的实用性,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剪式液压升降架4,且剪式液压升降架4的顶端与顶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剪式液压升降架4来调整录播装置3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顶板2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一21,且录播装置3放置在凹槽一21内,凹槽一21的面积略大于录播装置3下表面的面积,凹槽一21防止录播装置3在放置在其中时发生滑动,且凹槽一2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二22,凹槽二22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5,防止录播装置3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抖动而造成损坏。凹槽二22阵列分布在凹槽一21的底部,且凹槽二22均竖直设置,减震结构5包括弹簧51以及水平放置在凹槽二22上方的安装板52,弹簧51配合安装板52起到了减震作用,弹簧5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凹槽二22的底部,且弹簧51的另一端均与安装板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板52的面积与录播装置3下表面的面积一致,且安装板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层521,对录播装置3起到了保护作用。顶板2内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吸铁石23,且吸铁石23位于凹槽二22的下方,录播装置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铁片31,且铁片31的面积与录播装置3下表面的面积一致,吸铁石23对铁片31进行吸合,使得录播装置3进行固定。凹槽一21的侧壁内开设有球形腔211,且球形腔211阵列分布在凹槽一21内,球形腔211内滑动连接有钢珠212,且钢珠212与录播装置3的侧壁滑动连接,防止录播装置3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与凹槽一21的侧壁发生碰撞。工作原理:使用者在使用此装置时,首先需要把录播装置3放置在顶板2中,由于在顶板2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一21,凹槽一21的面积略大于录播装置3下表面的面积,防止录播装置3在放置在其中时发生滑动,同时配合在顶板2内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吸铁石23,在录播装置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铁片31,使得吸铁石23与铁片31之间相互吸合,对录播装置3进行固定,当放置完成后,使用外部的气压缸控制安装在底板1与顶板2之间的剪式液压升降架4工作,实现录播装置3的高度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调节完成后,推动推手11,配合在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万向轮12,能够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工作,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凹槽一2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二22,在凹槽二22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5,防止录播装置3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抖动而造成损坏,此处的减震结构5包括弹簧51以及水平放置在凹槽二22上方的安装板52,弹簧51配合安装板52起到了减震作用,并且在安装板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层521,对录播装置3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在凹槽一21的侧壁内开设有球形腔211,在球形腔211内滑动连接有钢珠212,使得钢珠212与录播装置3的侧壁滑动连接,防止录播装置3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与凹槽一21的侧壁发生碰撞。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2)以及录播装置(3),所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手(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2),且万向轮(12)阵列分布在底板(1)底面的四个方向,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剪式液压升降架(4),且剪式液压升降架(4)的顶端与顶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一(21),且录播装置(3)放置在凹槽一(21)内,所述凹槽一(21)的面积略大于录播装置(3)下表面的面积,且凹槽一(2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二(22),所述凹槽二(22)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2)以及录播装置(3),所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手(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2),且万向轮(12)阵列分布在底板(1)底面的四个方向,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剪式液压升降架(4),且剪式液压升降架(4)的顶端与顶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凹槽一(21),且录播装置(3)放置在凹槽一(21)内,所述凹槽一(21)的面积略大于录播装置(3)下表面的面积,且凹槽一(2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二(22),所述凹槽二(22)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自助式全景慕课录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二(22)阵列分布在凹槽一(21)的底部,且凹槽二(22)均竖直设置,所述减震结构(5)包括弹簧(51)以及水平放置在凹槽二(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青影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