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孟霖专利>正文

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047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包括底座、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表格程序控制器、电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主动轴、从动轴、第一齿轮、壳体、第二齿轮、竖板和凸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正转带动主动轴工作的同时,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反转,通过第一伺服电机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伺服电机上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第二伺服电机辅助第一伺服电机使所述主动轴有更好的传动效果,避免工作过程中因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性,通过所述表格程序控制器,控制两个伺服电机向相同方向旋转进行自锁,无需刹车机构,该装置设有壳体,有效避免因刹车片磨损或异物进入等原因,导致制动力矩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
,具体为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起重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并且不断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制动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要求快速停止和准确定位的起重机械设备中。起重机械电机的制动力矩有两种实现方法,一种是锥形转子制动,另一种是直流盘式制动。这两种实现方法的共同点是电机通电制动器打开,电机断电制动器闭合,即制动器处于常闭状。由于起重机械电机的制动力矩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各起重机械电机厂均能做到严格控制制动器的制造质量,并配备有专业的检测仪器在出厂前对电机进行逐台测试,制动力矩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电机则不能出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起重机械电机由于制动器刹车片磨损、零件故障或异物进入等原因,导致制动力矩下降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旦制动力矩下降,导致电机无法精确地进行制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种情况发生在起重机械上回造成吊钩“溜钩”的现象,进而引发安全事故。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以达到更加具有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包括底座、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表格程序控制器、电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主动轴、从动轴、第一齿轮、壳体、第二齿轮、竖板和凸块,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下端与所述底座上端固定,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相配合的第一通孔,主动轴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主动轴上设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表格程序控制器与通过所述电线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所述电线连接,所述竖板底端与所述底座上端固定,竖板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相配合的第三通孔,主动轴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至竖板右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从动轴相配合的第二通孔,从动轴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从动轴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凸块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端,凸块呈“T”形,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所述凹槽,凹槽与凸块相连接并沿凸块左右滑动。为了便于维修,方便拆卸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为了便于维修,方便拆卸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为了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底座连接牢固,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方式为焊接。为了使所属竖板与所述底座连接牢固,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竖板与所述底座连接方式为焊接。为了使所述凸块与所述底座连接牢固,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凸块与所述底座连接方式为焊接。为了提高散热效果,避免产生静电,方便拆卸所述过滤网,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壳体一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材质为聚氯乙烯,过滤网外表面涂有防静电涂层,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壳体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结构合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正转带动主动轴工作的同时,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反转,通过第一伺服电机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伺服电机上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第二伺服电机辅助第一伺服电机使所述主动轴有更好的传动效果,避免工作过程中因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性,通过所述表格程序控制器,控制两个伺服电机向相同方向旋转进行自锁,无需刹车机构,该装置设有壳体,有效避免因刹车片磨损或异物进入等原因,导致制动力矩下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所示A-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竖板;3-第一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5-表格程序控制器;6-第一固定板;7-电线;8-第一齿轮;9-主动轴;10-从动轴;11-第二固定板;12-第二齿轮;13-凸块;14-第三通孔;15-底座;16-过滤网;1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包括底座15、第一伺服电机3、第二伺服电机4、表格程序控制器5、电线7、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11、主动轴9、从动轴10、第一齿轮8、壳体1、第二齿轮12、竖板2和凸块13,所述第一固定板6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端与所述底座15上端固定,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连接,第一固定板6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9相配合的第一通孔,主动轴9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连接,主动轴9上设有所述第一齿轮8,所述表格程序控制器5与通过所述电线7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通过所述电线7连接,所述竖板2底端与所述底座15上端固定,竖板2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9相配合的第三通孔14,主动轴9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4至竖板2右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1上设有与所述从动轴10相配合的第二通孔,从动轴10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连接,从动轴10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与所述第一齿轮8相啮合,所述凸块13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15上端,凸块13呈“T”形,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有与凸块13相配合的所述凹槽17,凹槽17与凸块13相连接并沿凸块13左右滑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采用此连接方式便于维修,方便拆卸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便于维修,方便拆卸第二伺服电机4。所述第一固定板6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与所述底座15连接方式为焊接,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提高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稳定性,连接牢固,提高该装置安全性。所述竖板2与所述底座15连接方式为焊接,采用焊接连接方式,使竖板2与底座15的连接牢固并提高安全性。所述凸块13与所述底座15连接方式为焊接采用焊接连接方式,使凸块13与底座15连接牢固并提高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包括底座(15)、第一伺服电机(3)、第二伺服电机(4)、表格程序控制器(5)、电线(7)、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11)、主动轴(9)、从动轴(10)、第一齿轮(8)、壳体(1)、第二齿轮(12)、竖板(2)和凸块(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6)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端与所述底座(15)上端固定,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连接,第一固定板(6)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9)相配合的第一通孔,主动轴(9)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连接,主动轴(9)上设有所述第一齿轮(8),所述表格程序控制器(5)与通过所述电线(7)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通过所述电线(7)连接,所述竖板(2)底端与所述底座(15)上端固定,竖板(2)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9)相配合的第三通孔(14),主动轴(9)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4)至竖板(2)右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1)上设有与所述从动轴(10)相配合的第二通孔,从动轴(10)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连接,从动轴(10)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与所述第一齿轮(8)相啮合,所述凸块(13)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15)上端,凸块(13)呈“T”形,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有与凸块(13)相配合的凹槽(17),凹槽(17)与凸块(13)相连接并沿凸块(13)左右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的起重机械用力矩装置,包括底座(15)、第一伺服电机(3)、第二伺服电机(4)、表格程序控制器(5)、电线(7)、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11)、主动轴(9)、从动轴(10)、第一齿轮(8)、壳体(1)、第二齿轮(12)、竖板(2)和凸块(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6)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端与所述底座(15)上端固定,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连接,第一固定板(6)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9)相配合的第一通孔,主动轴(9)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连接,主动轴(9)上设有所述第一齿轮(8),所述表格程序控制器(5)与通过所述电线(7)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通过所述电线(7)连接,所述竖板(2)底端与所述底座(15)上端固定,竖板(2)上设有与所述主动轴(9)相配合的第三通孔(14),主动轴(9)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14)至竖板(2)右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1)上设有与所述从动轴(10)相配合的第二通孔,从动轴(10)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连接,从动轴(10)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与所述第一齿轮(8)相啮合,所述凸块(13)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1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孟霖刘锋
申请(专利权)人:刘孟霖刘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