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67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涉及通风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通风结构雨雪天渗水和能源消耗高的问题,包括底座、换气机构、保护壳和遮雨装置;所述换气机构固定在底座内,换气机构上端与风轮固定;所述遮雨装置轴接在底座上;在本装置中,通过电机带动骨架的转动实现骨架的收缩,遮雨布固定在骨架上,骨架伸缩时防雨布会随着骨架打开和关闭,从而对下端的换气机构以及通孔进行遮挡,防止雨水通过通孔渗入墙体;在本装置中,换气球为空心结构,能够在转动的同时将内部的气体排至室外,使空气流通,换气球上端与风轮固定,使装置在有风的情况下自行转动,节省能源,另外,本装置可通过喷头向室内喷雾,使尘土快速落到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风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住宅建筑因高密闭性以及室内装修、采暖、烹饪、吸烟等致使室内甲醛、苯、TVOC、颗粒物污染超标;同时,室外PM2.5经门窗穿透至室内加剧了空气的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通风换气是有效稀释住宅室内污染物浓度、保证良好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合理的通风换气方式必须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但又不能太多,太多新风会导致能源浪费。自然通风以室内温度差引起的热压以及室外风引起的风压为动力,不需要额外的电力输入,具有零能耗、静音、维护简单等优点,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是所有住宅通风方案的首选。根据进风口形式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可分为:1)开窗自然通风、2)带通风器的自然通风。例如申请号:CN201910750431.2中涉及一种大空间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包括有相变内墙Ⅰ、相变外墙、相变内墙Ⅱ等,建筑体外侧下部固定安装有相变内墙Ⅰ,所述相变内墙Ⅰ外侧间隔地固定安装有相变外墙,所述相变内墙Ⅰ底部贯穿式地安装有回风机,所述相变内墙Ⅰ上方固定安装有相变内墙Ⅱ,所述相变内墙Ⅱ外侧间隔地固定安装有玻璃盖板。该建筑结构针对大空间建筑通风特点,突破性地改进相变围护结构,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工作区域内的通风,还能极大地减少太阳辐射和传热,降低冷负荷,利于保温,极大地降低了环境调节能耗。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通风结构在设置时会在墙体上开设通孔以供排气,但是在雨雪天雨水会通过通孔渗入到室内,另外,现有的通风结构在使用时需要连接电源,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通风结构雨雪天渗水和能源消耗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底座、换气机构、保护壳和遮雨装置;所述底座位于最底端,固定在建筑物顶部;所述换气机构固定在底座内,换气机构上端与风轮固定;所述保护壳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下端与除尘机构固定;所述遮雨装置轴接在底座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下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六个螺栓,环形阵列在密封盖上,并螺纹拧接在底座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电动机和换气球;所述电动机固定在固定架上,换气球固定在电动机的转动轴上,换气球由铁皮制成,内部为空心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风轮上端固定有三个转动勺,环形阵列在风轮的支撑轴上,支撑轴下端固定有轴承,支撑轴下端与换气球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喷头;所述固定板固定在遮雨装置的下端,喷头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板上。进一步的,所述遮雨装置包括骨架、防雨布、中心轴和电机;所述中心轴轴接在底座下端,骨架与中心轴两端固定,电机的转轴与中心轴右端固定,骨架上固定有防雨布。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中间设有通孔,通孔为前细后粗结构,喷头前端设有一个喷孔,在喷头的中间表面设有四个喷孔,关于喷头中心线环形阵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遮雨装置,包括骨架、防雨布、中心轴和电机,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骨架转动,实现骨架的收缩,遮雨布固定在骨架上,骨架伸缩时防雨布会随着骨架打开和关闭,从而对下端的换气机构以及通孔进行遮挡,防止雨水通过通孔渗入墙体。2、在本装置中,设置有换气机构和风轮,换气机构内设有换气球,换气球为空心结构,能够在转动的同时将内部的气体排至室外,使空气流通,换气球上端与风轮固定,风轮能够在风力的吹动下带动换气球转动,使装置在有风的情况下自行转动,节省能源,另外,本装置可通过喷头向室内喷雾,使尘土快速落到地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遮雨装置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换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底座;2、换气机构;3、风轮;4、保护壳;5、除尘机构;6、遮雨装置;101、固定架;102、密封盖;201、电动机;202、换气球;301、轴承;501、固定板;502、喷头;601、骨架;602、防雨布;603、中心轴;604、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底座1、换气机构2、保护壳4和遮雨装置6;底座1位于最底端,固定在建筑物顶部;换气机构2固定在底座1内,换气机构2上端与风轮3固定;保护壳4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下端与除尘机构5固定;遮雨装置6轴接在底座1上。其中,底座1内固定有固定架101,固定架101下端设有密封盖102,密封盖102上设有六个螺栓,环形阵列在密封盖102上,并螺纹拧接在底座1的下端,固定架101用于固定电动机201,取下密封盖102即可拆下电动机201,拆装方便。其中,换气机构2包括电动机201和换气球202;电动机201固定在固定架101上,换气球202固定在电动机201的转动轴上,换气球202由铁皮制成,内部为空心结构,能够在转动的同时将内部的气体排至室外,使空气流通。其中,风轮3上端固定有三个转动勺,环形阵列在风轮3的支撑轴上,支撑轴下端固定有轴承301,支撑轴下端与换气球202固定,风轮3能够在风力的吹动下带动换气球202转动,使装置在有风的情况下自行转动,节省能源。其中,除尘机构5包括固定板501和喷头502;固定板501固定在遮雨装置6的下端,喷头502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板501上,可通过喷头502向室内喷雾,使尘土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换气机构(2)、保护壳(4)和遮雨装置(6);所述底座(1)位于最底端,固定在建筑物顶部;所述换气机构(2)固定在底座(1)内,换气机构(2)上端与风轮(3)固定;所述保护壳(4)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下端与除尘机构(5)固定;所述遮雨装置(6)轴接在底座(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换气机构(2)、保护壳(4)和遮雨装置(6);所述底座(1)位于最底端,固定在建筑物顶部;所述换气机构(2)固定在底座(1)内,换气机构(2)上端与风轮(3)固定;所述保护壳(4)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下端与除尘机构(5)固定;所述遮雨装置(6)轴接在底座(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固定有固定架(101),固定架(101)下端设有密封盖(102),密封盖(102)上设有六个螺栓,环形阵列在密封盖(102)上,并螺纹拧接在底座(1)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机构(2)包括电动机(201)和换气球(202);所述电动机(201)固定在固定架(101)上,换气球(202)固定在电动机(201)的转动轴上,换气球(202)由铁皮制成,内部为空心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