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66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及车辆,涉及车辆内外饰技术领域。内饰结构包括:收容盒,其内限定有敞开的容纳空间;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均与收容盒可枢转地连接,其均具有容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容置状态和从容置状态中伸出并形成置物面的使用状态;联动臂,用于促使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联动,以在任一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时带动另一个翻转体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在任一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时带动另一个翻转体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饰结构能够节约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内外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性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内部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的使用需求,汽车的内饰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内饰布置空间越来越紧凑。杯托和烟灰缸属于汽车内的常用内饰件,而现有技术中在布置杯托和烟灰缸时,经常遇到空间位置不够,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节约布置空间的内饰结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操作便利性较高的内饰结构。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内饰结构的车辆。根据上述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包括:收容盒,其内限定有敞开的容纳空间;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均与所述收容盒(可枢转地连接,其均具有容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容置状态和从所述容置状态中伸出并形成置物面的使用状态;联动臂,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转体和所述第二翻转体之间,且用于促使所述第一翻转体和所述第二翻转体联动,以在任一所述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时带动另一个所述翻转体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在任一所述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时带动另一个所述翻转体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所述联动臂设置成在所述第一翻转体和所述第二翻转体均处于所述容置状态时使得所述第一翻转体和所述第二翻转体叠放在一起。可选地,所述联动臂具有相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转体和所述第二翻转体连接的两端。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转体上设置有弹簧;在所述收容状态时,通过按压所述第二翻转体,触发所述弹簧,使得所述第一翻转体在所述弹簧的顶出作用力下绕所述收容盒旋转,然后通过所述联动臂带动所述第二翻转体绕所述收容盒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翻转体和所述第二翻转体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二翻转体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收容盒上设置有卡槽。可选地,所述收容盒上还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与所述第二翻转体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转体与所述收容盒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可选地,所述收容盒与所述车辆的待装配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根据上述第二个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内饰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包括第一翻转体、第二翻转体、联动臂和收容盒。联动臂与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均连接,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通过联动臂实现联动。在使用状态时,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分别形成一个置物面以供乘客使用,具体的,第一翻转体在使用状态时形成的置物面可以供乘客做烟灰缸使用,第二翻转体在使用状态时形成的置物面可以供乘客做杯托使用。在收容状态时,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折叠压缩在一起,减少对车辆内部的空间占用。从而使得该内饰结构在使用状态时能够同时满足乘客两个物体的放置需求,而当无需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至收容状态,满足乘客对车内空间布置的要求,增强了设计可行性。进一步地,第一翻转体上设置有弹簧,在收容状态时,通过按压第二翻转体,触发弹簧,使得第一翻转体在弹簧的顶出作用力下绕收容盒旋转,然后通过联动臂带动第二翻转体绕收容盒旋转,进而使得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切换至使用状态。弹簧的设置为第一翻转体的旋转提供的驱动动力,从收容状态至使用状态的转换,仅需按压第二翻转体即可,简化了设计结构,提升了该内饰结构的便利性。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收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联动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收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沿图6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收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联动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也可以参见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其一般性地包括第一翻转体10、第二翻转体20、联动臂30和收容盒40。收容盒40内限定有敞开的容纳空间。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均与收容盒40可枢转地连接,其均具有容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容置状态和从容置状态中伸出并形成置物面的使用状态。联动臂30连接在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之间,且用于促使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联动,以在任一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时带动另一个翻转体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在任一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时带动另一个翻转体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包括第一翻转体10、第二翻转体20、联动臂30和收容盒40。联动臂30连接在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之间,且用于促使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联动。在使用状态时,第一翻转体和第二翻转体分别形成一个置物面以供乘客使用。具体的,第一翻转体10在使用状态时形成的置物面可以供乘客做烟灰缸使用,第二翻转体20在使用状态时形成的置物面可以供乘客做杯托使用。在收容状态时,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折叠压缩在一起,减少对车辆内部的空间占用。从而使得该内饰结构在使用状态时能够同时满足乘客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收容盒(40),其内限定有敞开的容纳空间;/n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均与所述收容盒(40)可枢转地连接,其均具有容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容置状态和从所述容置状态中伸出并形成置物面的使用状态;/n联动臂(30),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转体(10)和所述第二翻转体(20)之间,且用于促使所述第一翻转体(10)和所述第二翻转体(20)联动,以在任一所述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时带动另一个所述翻转体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在任一所述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时带动另一个所述翻转体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盒(40),其内限定有敞开的容纳空间;
第一翻转体(10)和第二翻转体(20),均与所述收容盒(40)可枢转地连接,其均具有容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容置状态和从所述容置状态中伸出并形成置物面的使用状态;
联动臂(30),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转体(10)和所述第二翻转体(20)之间,且用于促使所述第一翻转体(10)和所述第二翻转体(20)联动,以在任一所述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时带动另一个所述翻转体由其自身的容置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在任一所述翻转体受控地或可操作地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时带动另一个所述翻转体由其自身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其自身的容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臂(30)具有相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转体(10)和所述第二翻转体(20)连接的两端,且所述联动臂(30)设置成在所述第一翻转体(10)和所述第二翻转体(20)均处于所述容置状态时使得所述第一翻转体(10)和所述第二翻转体(20)叠放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峰张建王智王世伟王智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