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PERI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平衡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43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4
一种用于容纳模板元件、特别是模板面板的平衡梁,包括:外梁,其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承载面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基面;至少一个内梁,其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附加承载面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附加基面;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其中,外梁具有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内梁的凹槽,且内梁可移动地支承在外梁的凹槽中,且固定元件被设置成将内梁相对外梁的位置固定,其中所述固定通过固定元件以可解除的方式实施,且固定元件在固定过程中至少部分地穿透外梁和内梁,且其中承载面和附加承载面布置在同一平面中,该平面在应用情况下从上方界定平衡梁,且其中在基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支柱连接的支柱接口,并且在附加基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柱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容纳模板元件、特别是模板面板的平衡梁,包括外梁,所述外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承载面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基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内梁,所述内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附加承载面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附加基面。所述平衡梁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外梁具有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内梁的凹槽,且内梁是可移动地支承在外梁的凹槽中。所述固定元件被设置成将内梁相对外梁的位置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楼板模板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平衡梁和至少两个大体与平衡梁互成直角布置的支柱。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当建造或改造建筑物时,建筑物部分通常是通过浇筑混凝土来形成的。经浇筑的建筑物部分的形状由模板给定,其中在浇筑之前在建筑工地上设立模板。特别是借助于电路(SourceText:“Schaltungen”oder“Schalungen”?Iassumeatypoandthinkitalsoshouldbe“Schalungen”)来设立建筑物的楼板或楼层楼板。对于这种模板的构造和定位,存在各种类型的模板系统,这些模板系统实质上将模板元件送入期望的位置并固定在那里。这些模板系统包括垂直延伸的支柱和水平延伸的梁,其中将实际的模板元件直接或间接地施加至梁上。已知的模板系统基于标准组件,这些标准组件旨在容纳和固定模板元件的标准尺寸。在制造楼板或楼层楼板时,通常使用标准组件来将所需模板的大部分定位。通常,要在其中创建楼板的建筑物部分的尺寸无法被模板的标准组件完全覆盖。会留下无法用标准组件设置模板的边缘区域,因为建筑物部分例如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但为了建立连贯的楼板,也需要在这些特别是也涉及建筑物部分的角落的边缘区域中设置模板元件。以裁切或其他方式从标准组件形成边缘区域所需的模板元件的尺寸和形状。通常,用于边缘或角落区域的模板元件通过针对该特定应用个性化制造的梁进行定位和固定,其中将这些个性化的梁与支柱连接。该过程的缺点在于,制造用于为边缘或角落区域设置模板的个性化的梁是耗时的。另外,存在在时间压力下制造的个性化的梁可能不满足浇筑建筑物部分的静态要求的风险,进而存在这种个性化制造的模板系统崩溃的风险。从EP2982813A1中已知一种用于模板的梁,其采用长度可调节的设计。然而,提出的梁仅适用于具有较小尺寸的楼板模板的边缘区域,因为与垂直延伸的支柱的连接仅可在其端部进行。从ES2302655A1中已知另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梁,其可用于楼板模板的边缘区域。该梁由许多不同的零件组成,因此制造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利用该解决方案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具有不同尺寸的模板的边缘区域定位和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容纳模板元件、特别是模板面板的平衡梁来实现的,所述平衡梁包括外梁,所述外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承载面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基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内梁,所述内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附加承载面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附加基面,以及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外梁具有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内梁的凹槽,且内梁是可移动地支承在外梁的凹槽中。所述固定元件被设置成将内梁相对外梁的位置固定,其中,该固定是通过固定元件以可解除的方式实施,且固定元件在固定过程中至少部分地穿透外梁和内梁,且其中,承载面和附加承载面布置在同一平面中,该平面在应用情况下从上方界定平衡梁。在基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支柱连接的连接接口,并且在附加基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柱接口。本专利技术的平衡梁采用长度可调节的实施方案,故而能够与建筑工地所需的尺寸匹配。所述平衡梁包括外梁,其至少部分地包围可相对外梁移动的内梁。外梁的总长度可以通过内梁相对外梁的移动来调节。为了将平衡梁的设定长度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其将内梁相对外梁的位置固定。为了设定平衡梁的所需长度,固定元件可以被移除或去激活,使得内梁可以相对于外梁运动。一旦设定了期望的长度,就激活固定元件,其中在激活状态下,即在平衡梁的设定长度被固定的状态下,固定元件至少部分地穿透外梁和内梁。借助至少部分地穿透外梁和内料,通过与固定元件相结合的形状配合实现了可解除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平衡梁的外梁具有多个面。应用情况是指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将模板元件容纳和定位的平衡梁已安装在或被安装在建筑工地上的情况。在应用情况下,平衡梁是以能够从竖向设于平衡梁上方的模板元件吸收载荷的方式定向。在应用情况下,平衡梁同时以能够将从模板元件传递的载荷传递至设于平衡梁下方的支柱的方式定向。平衡梁的典型应用情况是其在楼板模板系统中的安装状态。外梁在其内部具有凹槽,该凹槽被设置成可移动地容纳内梁。该凹槽沿外梁的纵向布置在外梁中。外梁中的凹槽可采用一体式或多组件式实施方案。其中,凹槽至少部分地构成相对内梁的负形。因此,内梁的外部横截面以对于两个梁相对彼此的可移动性而言所需的间隙配合到外梁的凹槽的内部横截面中。外梁与内梁之间的至少局部的形状配合确保了内梁在外梁中的精确导引。另外,在外梁与内梁之间有良好的力传递或载荷传递,反之亦然。外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承载面。这个承载面被设置成直接容纳模板元件、例如模板面板。因此,承载面在外梁上构成一个面,通过该面将载荷从经平衡梁承载的模板导入外梁。有利地,承载面采用大面积的实施方案,并且在外梁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外梁的与承载面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基面,该基面在应用情况下朝下。这个基面被设置成将平衡梁与支撑用元件连接。例如可以将基面与脚手架支柱连接,所述脚手架支柱将平衡梁支撑在期望的位置中。因此,基面被设置成将载荷或力从平衡梁导出。类似地,内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附加承载面,其同样用于吸收载荷。此外,内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与附加承载面相对布置的附加基面,其用于将载荷从平衡梁导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应用情况下,当内梁至少部分地插入外梁时,承载面与附加承载面布置在同一平面中。因此,承载面和附加承载面形成一个共同的连贯的平面,通过该平面可以吸收来自贴靠的模板元件的载荷。同时,该经承载面和附加承载面共同定义的平面在应用情况下从上方界定平衡梁。这意味着平衡梁的其他元件均不会向上伸出这个共同的平面,并且不会妨碍模板元件的铺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平衡梁具有在应用情况下在上方界定该平衡梁的平面,其由承载面和附加承载面这两个可相对彼此移动的面构成。可将模板元件(例如模板面板)以平面式且无中间元件的方式直接铺设在承载面和附加承载面上,其中通过此直接支承确保极佳的载荷传递。在外梁的基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支柱连接的支柱接口,并且在内梁的附加基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柱接口。本专利技术的平衡梁具有至少三个支柱接口,其被设置成与支柱连接,通过所述支柱将经模板导入平衡梁的载荷从这个平衡梁重新导出。这些支柱接口中的两个布置在外梁上,特别是布置在其端部。通常,外梁比可伸缩的内梁更稳定。借此,通过外梁吸收和传递经贴靠的模板元件导入平衡梁的主载荷。在建筑工地上的每个应用情况下,在载荷导出过程中都使用具有两个支柱接口的外梁。内梁用于使平衡梁适应不同的尺寸,这些尺寸由所需模板的尺寸给定。因此,使得内梁相对外梁移动,直到平衡梁的总长度与应用情况相匹配。然后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容纳模板元件、特别是模板面板的平衡梁(1),包括:/n-外梁(11),其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承载面(111)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基面(112),/n-至少一个内梁(12),其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附加承载面(121)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附加基面(122),/n-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3),/n其中,所述外梁(11)具有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内梁(12)的凹槽,且所述内梁(12)可移动地支承在外梁(11)的凹槽中,且所述固定元件(13)被设置成将内梁(12)相对外梁(11)的位置固定,其中所述固定通过固定元件(13)以可解除的方式实施,且固定元件(13)在固定过程中至少部分地穿透外梁(11)和内梁(12),且其中所述承载面(111)和所述附加承载面(121)布置在同一平面中,所述平面在应用情况下从上方界定平衡梁(1),且其中在所述基面(112)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支柱连接的支柱接口(S),并且在所述附加基面(122)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柱接口(S)。/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10 DE 202020100700.91.一种用于容纳模板元件、特别是模板面板的平衡梁(1),包括:
-外梁(11),其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承载面(111)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基面(112),
-至少一个内梁(12),其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附加承载面(121)和在应用情况下朝下的附加基面(122),
-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3),
其中,所述外梁(11)具有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内梁(12)的凹槽,且所述内梁(12)可移动地支承在外梁(11)的凹槽中,且所述固定元件(13)被设置成将内梁(12)相对外梁(11)的位置固定,其中所述固定通过固定元件(13)以可解除的方式实施,且固定元件(13)在固定过程中至少部分地穿透外梁(11)和内梁(12),且其中所述承载面(111)和所述附加承载面(121)布置在同一平面中,所述平面在应用情况下从上方界定平衡梁(1),且其中在所述基面(112)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支柱连接的支柱接口(S),并且在所述附加基面(122)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柱接口(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梁(11)为杆状,并且在其两个端侧端部处具有与所述凹槽连接的插口,且所述内梁(12)可通过所述位于两个端侧端部处的插口插入外梁(11)。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11)在所述外梁(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所述附加承载面(121)在所述内梁(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以及,承载面(111)和附加承载面(121)被设置成直接支承一或多个模板元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1)还包括固定条(14),所述固定条的横截面至少部分地具有与所述内梁(12)相同的形状,且固定条(14)可插入所述外梁(11)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特别是在其面向承载面(111)的一侧上具有底切部,所述底切部防止固定条(14)在应用情况下朝向承载面(111)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14)具有在应用情况下朝上的固定面(141),其中在插入外梁(11)的状态下,所述固定面(141)与所述承载面(111)齐平,或者,固定面(141)相对承载面(111)回缩。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梁(12)具有多个固定开口(123),其以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沿纵向布置在所述内梁(12)上,且所述外梁(11)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导引件(113),其中固定元件(13)被至少部分地送入所述固定导引件(113)以及所述固定开口(123)中的一个,以将内梁(12)在外梁(11)中的位置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开口(123)和所述固定导引件(113)实施为圆柱形开口,并且所述固定元件(13)至少部分地实施为圆柱形销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开口(123)实施为圆柱形开口,并且所述固定导引件(113)实施为长形孔,并且所述固定元件(13)至少部分地实施为圆柱形销件。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梁(11)具有至少一个耦合装置(114)和耦合装置容纳部(115),其中所述耦合装置(114)和所述耦合装置容纳部(115)布置在外梁(11)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其中外梁(11)的侧面是与所述承载面(111)以及与所述基面(112)互成一定角度、特别是互成直角布置的面,其中耦合装置(114)的外部几何形状小于或者等于耦合装置容纳部(115)的内部几何形状,故一个平衡梁(1)的耦合装置(114)可插入另一平衡梁(1)的耦合装置容纳部(115),且两个平衡梁(1)可由此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114)具有圆柱形的外部横截面,并且所述耦合装置容纳部具有矩形的内部横截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尔弗里德·海伯利
申请(专利权)人:PERI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