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75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涉及水气混合防堵喷嘴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进水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混合流道,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喷射口,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喷射口与所述混合流道相连通;所述混合流道内设置有防堵机构。其内部设置有防堵机构,使用时需要通过气压和/或水压推动防堵机构以开启喷射口,当气压和/或水压消失或过低时,防堵机构复位对喷射口进行封堵,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粉尘进入喷嘴内部,以解决水气混合防堵喷嘴的堵塞问题,大大提高了微米级喷雾抑尘系统的应用,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
本技术涉及水气混合防堵喷嘴
,特别是涉及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上采用的各种除尘类、加湿类喷雾喷嘴,尤其是喷雾颗粒小、雾化效果好的喷嘴,均存在喷嘴喷口外部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已解决喷嘴的堵塞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进水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混合流道,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喷射口,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喷射口与所述混合流道相连通;所述混合流道内设置有防堵机构。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前端,所述后壳体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后端,所述后端盖设置于所述后壳体后端;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水口均设置于所述前壳体上,所述混合流道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内部,所述喷射口设置于所述喷射口前端。可选的,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前端盖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可选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喷射头、顶针、顶柱、隔膜和弹性件;所述喷射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混合流道与所述喷射口之间;所述喷射头内沿轴向贯穿设置有喷射通道;所述顶针活动设置于所述喷射通道内,所述顶针的后端与所述顶柱的前端相连接,所述顶柱后端设置有所述隔膜,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隔膜与所述壳体之间。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壳体内部螺纹连接。可选的,所述顶柱与所述喷射头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可选的,所述喷射头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可选的,所述顶柱后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隔膜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通过将一紧固件固定于连接部上将所述隔膜与所述顶柱相连接。可选的,所述进水口的轴线与所述进气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中的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其内部设置有防堵机构,使用时需要通过气压和/或水压推动防堵机构以开启喷射口,当气压和/或水压消失或过低时,防堵机构复位对喷射口进行封堵,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粉尘进入喷嘴内部,以解决水气混合防堵喷嘴的堵塞问题,大大提高了微米级喷雾抑尘系统的应用,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中前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后端盖;2、第一密封圈;3、后壳体;4、第二密封圈;5、隔膜;6、前壳体;7、进水口;8、第五密封圈;9、前端盖;10、喷射头;11、顶针;12、第四密封圈;13、第三密封圈;14、顶柱;15、进气口;16、紧固螺母;17、弹簧;18、调节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5和进水口7,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混合流道,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喷射口,所述进气口15、所述进水口7和所述喷射口与所述混合流道相连通;所述混合流道内设置有防堵机构。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6、后壳体3、前端盖9和后端盖1;前端盖9为锥形体,前端盖9的前端设置有喷射口,前端盖9后端设置有内螺纹,前端盖9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室;前壳体6前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前壳体6后端设置有内螺纹;后壳体3前端设置有外螺纹,后端设置有内螺纹;后端盖1为T型结构,其较小端设置有外螺纹,较大端设置有防滑纹;前端盖9与前壳体6通过螺纹连接,前端盖9与前壳体6之间的连接处设置第四密封圈12;前壳体6与后壳体3通过螺纹连接,前壳体6与后壳体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后壳体3与后端盖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后壳体3与后端盖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从而使壳体形成良好的密封,使水气混合物只能从前端的喷射口喷出,避免压力损失,同时避免粉尘从壳体的各连接处进入壳体内部。进气口15和进水口7均设置于前壳体6上,前壳体6内部中空为混合流道。为提高气水的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使进水口7的轴线与进气口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同时能够避免高压气体直吹进水口7影响进水。所述防堵机构包括喷射头10、顶针11、顶柱14、隔膜5、调节螺母18和弹簧17;调节螺母18与后壳体3后端的内螺纹相连接,隔膜5的边缘位于前壳体6与后壳体3之间,通过前壳体6和后壳体3之间的螺纹连接使隔膜5被夹在前壳体6与后壳体3之间,在防止隔膜5移位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前壳体6与后壳体3之间的密封性能。顶柱14的后端的连接部为直径小于顶柱14的外螺纹,通过外螺纹贯穿隔膜5中部的安装孔,再将紧固螺母16拧紧再外螺纹上,使紧固螺母16和顶柱14夹紧隔膜5的中部,从而使隔膜5变形时能够带动顶柱14同步移动,并防止水气泄漏。顶柱14与调节螺母18之间设置一弹簧17,通过调整调节螺母18的位置改变弹簧17的预紧力,以改变喷嘴的防堵能力和喷射压力。顶针11设置于顶柱14的前端,且顶柱14的前端设置有一第三密封圈13,以使顶部与喷射头10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防止粉尘沿顶针11周围的空隙进入喷嘴内部。前端盖9与喷射头10之间的空隙能够使水气进一步混合,进一步提高水气的混合效果。使用时,通过进气口15通入压缩气,通过进水口7通入高压水,在压缩气的气压作用下,隔膜5向后端盖1方向移动,使弹簧17压缩,顶柱14带动顶针11后移,此时,喷射头10内的喷射通道打开,压缩气和高压水在混合通道内混合后形成水气通过喷射通道到达喷射口喷出。当停止供压缩气和高压水后,混合通道内压力降低,不足以克服弹簧17的弹力,此时,在弹簧17的推动下,隔膜5、顶柱14和顶针11复位,顶针11重新插入喷射通道内,第三密封圈13将喷射通道完全密封,外界的粉尘不能通过喷射口和喷射通道进入混合通道,从而避免了喷嘴的堵塞。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进水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混合流道,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喷射口,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喷射口与所述混合流道相连通;所述混合流道内设置有防堵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进水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混合流道,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喷射口,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喷射口与所述混合流道相连通;所述混合流道内设置有防堵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前端,所述后壳体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后端,所述后端盖设置于所述后壳体后端;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水口均设置于所述前壳体上,所述混合流道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内部,所述喷射口设置于所述喷射口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前端盖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用双流体水气混合防堵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机构包括喷射头、顶针、顶柱、隔膜和弹性件;所述喷射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混合流道与所述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少杰林兆乐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青岛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