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58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包括刻度管、溶液管和支架,刻度管的底端设置有刻度管盖,刻度管贯穿刻度管盖,溶液管的顶端开口,且与刻度管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溶液管的底端开口,且设置有封膜盖,封膜盖的盖面设置有与溶液管底端开口对应的通孔,封膜盖与溶液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封膜盖放置于支架台的中心开有槽孔,通过螺纹连接的封膜盖对半透膜进行定位,固定牢固,而且密封性好,通过上下均开口的溶液管盛装溶液,配合漏斗状的刻度管和刻度管盖,可方便轻松地完成添加,通过三脚架支撑溶液管,可以避免原装置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仪器损坏现象,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和演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学实验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
技术介绍
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采用物理渗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在该物理渗透实验中,首先往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半透膜,接着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之后进行实验演示,但该实验在具体操作时存在以下问题,半透膜往往难以密封于长颈漏斗口外,容易对实验造成影响,半透膜密封于长颈漏斗后,会加大往长颈漏斗中加溶液的操作难度,长颈漏斗在实验中一般采用铁架台固定,但是固定性不好,而且容易损坏长颈漏斗的颈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通过螺纹连接的封膜盖对半透膜进行定位,密封性好,通过两端开口的溶液管盛装溶液,添加便捷,且采用支架支撑,有效减少装夹对容器的损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包括刻度管、溶液管和支架,所述刻度管的底端设置有刻度管盖,所述刻度管贯穿所述刻度管盖,所述溶液管的顶端开口,且与所述刻度管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溶液管的底端开口,且设置有封膜盖,所述封膜盖的盖面设置有与所述溶液管底端开口对应的通孔,所述封膜盖与所述溶液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台和支脚,所述支架台的中心开有槽孔,所述封膜盖放置于所述槽孔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管、溶液管、刻度管盖和封膜盖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管的表面设置有高度刻度,所述刻度管和所述刻度管盖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管盖和所述封膜盖与所述溶液管的端部之间均设置有矩形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为三脚架,所述支架台为圆柱形状,所述支架台与所述支脚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管盖和所述封膜盖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溶液管的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外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螺纹连接的封膜盖对半透膜进行定位,固定牢固,而且密封性好,通过上下均开口的溶液管盛装溶液,在其一端固定半透膜后,通过另一端可方便轻松地完成添加,且刻度管和刻度管盖一体成型为具有漏斗状结构,可以辅助添加,十分便捷,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和演示,通过三脚架支撑溶液管,不再采用夹持的方式,可以避免原装置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仪器损坏现象,另外整个装置,操作简便,同学们容易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便于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物理渗透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刻度管;2、溶液管;3、支架;4、刻度管盖;5、封膜盖;6、支架台;7、支脚;8、槽孔;9、矩形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包括刻度管1、溶液管2和支架3,刻度管1的底端设置有刻度管盖4,刻度管1贯穿刻度管盖4,溶液管2的顶端开口,且与刻度管盖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溶液管2的底端开口,且设置有封膜盖5,封膜盖5的盖面设置有与溶液管2底端开口对应的通孔,封膜盖5与溶液管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支架3包括支架台6和支脚7,支架台6的中心开有槽孔8,封膜盖5放置于槽孔8的内部。进一步的,刻度管1、溶液管2、刻度管盖4和封膜盖5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便于观察由于渗透作用导致的液面高度变化。刻度管1的表面设置有高度刻度,可以准确的读取和记录高度变化的数值,刻度管1和刻度管盖4为一体成型结构,整体倒置过来就是一个漏斗,可以协助向溶液管2内部添加液体,使用方便。刻度管盖4和封膜盖5与溶液管2的端部之间均设置有矩形密封圈9,增加溶液管2的两端螺纹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液体流出,影响实验的效果。支架3为三脚架,支撑稳定,支架台6为圆柱形状,支架台6与支脚7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取用方便。刻度管盖4和封膜盖5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溶液管2的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拧紧固定,更加稳固。具体的,在使用的时候,先将半透膜套在溶液管2的任意一端,用封膜盖5进行封口,将溶液(一般来说用蔗糖进行实验,也可以用植物果实的果汁做实验)从溶液管2的另一端加入,此时可以通过刻度管1和刻度管盖4整体的漏斗状结构辅助添加,直到加满为止,旋上刻度管盖4,再将组装好的这三部分放在支架台6的槽孔8内,最后将整个装置放入烧杯中并加水,使水面与刻度管盖4的液面高度平齐,观察刻度管1中液面上升的现象。本技术通过上下均开口的溶液管2盛装溶液,在其一端固定半透膜后,通过另一端添加溶液,方便轻松地完成添加,通过刻度管1和刻度管盖4一体成型,使其具的漏斗状结构,可以辅助添加,十分便捷,通过封膜盖5对半透膜进行定位,固定牢固,而且密封性好,通过支架3支撑溶液管2,摒弃夹持的方式,可以避免原装置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仪器损坏现象,通过螺纹连接溶液管2两端的盖子,使每部分均可拆卸,便于携带和清洗,组装也比较轻松。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刻度管(1)、溶液管(2)和支架(3),所述刻度管(1)的底端设置有刻度管盖(4),所述刻度管(1)贯穿所述刻度管盖(4),所述溶液管(2)的顶端开口,且与所述刻度管盖(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溶液管(2)的底端开口,且设置有封膜盖(5),所述封膜盖(5)的盖面设置有与所述溶液管(2)底端开口对应的通孔,所述封膜盖(5)与所述溶液管(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包括支架台(6)和支脚(7),所述支架台(6)的中心开有槽孔(8),所述封膜盖(5)放置于所述槽孔(8)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刻度管(1)、溶液管(2)和支架(3),所述刻度管(1)的底端设置有刻度管盖(4),所述刻度管(1)贯穿所述刻度管盖(4),所述溶液管(2)的顶端开口,且与所述刻度管盖(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溶液管(2)的底端开口,且设置有封膜盖(5),所述封膜盖(5)的盖面设置有与所述溶液管(2)底端开口对应的通孔,所述封膜盖(5)与所述溶液管(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包括支架台(6)和支脚(7),所述支架台(6)的中心开有槽孔(8),所述封膜盖(5)放置于所述槽孔(8)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学教学的物理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管(1)、溶液管(2)、刻度管盖(4)和封膜盖(5)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继衡李霞肖康汇黄胜琴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